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87.233
  • 期刊

空間與形象:臺灣鬼神電影的民間信仰詮釋

Space and Image: The Interpretation of Folk Religion in Taiwanese Film on Ghosts and Gods

摘要


本文以大家樂與《紅衣小女孩》系列電影中的鬼神形象詮釋為視角,探究在這些電影中提出鬼神形像的詮釋,而詮釋的呈現方式在電影中的想像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評價及面對這些電影的觀點主義,或是將研究觀點視為個人觀點,抑或將觀點當成一種當代人的視野,所以筆者認為我們在思考鬼神形象的面貌,必須透過經驗的、思辨的以及當時的時空,以對這些呈現做出解答。臺灣常民的生活中,往往因為記憶產生電影的詮釋,而這也影響臺灣人的生活與想像,透過常民生活中的信仰空間建構、電影中的鬼神形象的呈現與探究,了解臺灣漢人民間信仰的建構,在常民生活的信仰空間,從漢人的宇宙觀、民俗與祭祀圈、信仰圈的關係為主要探究,並且了解這些記憶對於鬼神形象、空間的影響。

關鍵字

民俗 鬼神 空間 電影 民間信仰

參考文獻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臺北:揚智文化,2000,P.201。
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臺北:南天書局,1995,P.40。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新北:博揚文化,2008。
岩本通彌著,王曉葵譯〈作為方法的記憶│民俗學研究中「記憶」概念的有效性〉,《文化遺產》2010, Issue 4, PP.1-10, 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upload/news/Attach20140119135612.pdf+&cd=1&hl=zh-TW&ct=clnk&gl=tw ,(瀏覽日期:2021.09.03)。
邵卉芳〈記憶論:民俗學研究的重要方法〉《雲南社會科學》2014, Issue 6 (2014.11), P.8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