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07.97
  • 期刊

《大般若經.真如品》的第一義空觀

The Highest Teaching of Śūnyatā in the Tathatāparivartaḥ of the Mahāprajñāpāramitā

摘要


《大般若經.真如品》圍繞「一切法真如即如來真如」開闡空性,與《雜阿含經》中所說「無生滅有緣起」的第一義空觀意趣相同,除此之外,「第一義空」篇明確指出二乘於五蘊、十八界、四諦、十二因緣的執著為「俗數」,與《真如品》中對二乘的評破一致。從中道第一義諦來說,二乘對「無常」與「涅槃」產生法執與凡夫常樂我淨的顛倒見都是對「假名」的執取。本文藉助「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兩個角度探析真如與般若波羅蜜,進而證明只有在般若波羅蜜智慧的統攝下才能真正理解佛教的教觀體系。

關鍵字

第一義空 真如 假名 中道 三乘

參考文獻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P.57。)
唐.釋玄奘譯《解深密經》卷三,《大正藏》Book 16, P.699 下。(本文經論引用出自CBETA,2022。本條引用為“CBETA2022. Q3, T16, no.676, P.699 C18-19”)
唐.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四七,《大正藏》Book 7,P.253中。P.254上。
釋印順《空之探究》(北京:中華書局, 2011)
隋.釋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卷三,《大正藏》Book 33,P.717 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