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207.218.95
  • 期刊

童心/同心?-安徒生故事翻譯的選擇與文化對話

摘要


丹麥作家漢斯‧安徒生(Hans C. Anderson, 1805-1875)所寫的兒童故事可以算是童書翻譯市場上最早引進也最具盛名的作品。包括〈醜小鴨〉、〈小美人魚〉、〈賣火柴的女孩〉等動人的故事幾乎伴隨著臺灣每一個小朋友長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徒生一輩子的創作生涯裡寫下了超過一百五十個故事,臺灣的翻譯版本卻始終集中在少數幾個故事上。很明顯,在文化越界(border-crossing)中,翻譯扮演了選擇、詮釋,甚至改寫、節譯等多項重要的文化對話工作。因此,本文旨在針對此翻譯引起的對話現象進行研究。首先,針對安徒生故事全集作文本探討以及分析、整理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不但表現出藝術的獨特風貌(the particular; the local),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露童心/同心的普遍性(the universal)。臺灣的童書翻譯市場是否適切地扮演了文化越界的橋樑以及再現(represent)的媒介?童書翻譯其實遠比其他的翻譯領域來得困難,因為既然兒童讀者群的年齡這麼幼小,除了語碼轉換以外,譯者更要帶著孩子們跨越邊界,到另一個文化國度裡欣賞他人的獨特,也去感受世界上所有兒童生命成長中的普遍經驗。藉由安徒生故事全集中英文版的分析、整理以及現行翻譯的比較研究,本文希望能釐清童書翻譯其實乃是一個真正重要的文化工作。

關鍵字

神仙故事 文化越界 詮釋 改寫 節譯

被引用紀錄


鄭郁欣(2009)。《動物農莊》兒童譯寫本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1861
蔡佳欣(2012)。童話《小紅帽》在台灣的編譯與流傳(1945-2010)〔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320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