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29.113
  • 學位論文

後花博,展館何去何從?

In the Post-Flora Expo Era, What became of the Exhibition Halls?

指導教授 : 彭文正 高人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2010年的電視螢光幕上,花博的廣告熱力放送,大力宣傳「美麗的力量」。因為這是台灣首次舉辦國際性的博覽會,寫下力足台灣、放眼國際的歷史新頁。 花博自2010年11月6日開幕起,為期171日的展期,共吸引了896萬3666人次。閉幕時的光景令人印象深刻。在此之後,台北市政府也採取許多做為,希望延續這股超人氣,留下花博展館做為紀念。 花博閉幕後,這些遺留下來的展館、該何去何從呢?北市府表示,花博展館的殘餘價值有18億,若全部拆除掉、則太浪費了;再者、民眾希望可以保留下來,對此,各方意見兩極。 花博園區,從人山人海到現在門可羅雀。展館使用率低,難道這些展館,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蚊子館了嗎?花博紀念公園到底是不是蚊子館,關鍵就在參觀人數。「後花博時代」,營運狀況不理想,展館的規劃,就曾被質疑是否有足夠的動能,吸引遊客回流。 本報導發現,台北市議員,不論是執政或是在野陣營,對於花博展館的存廢,有一個明顯的共識。只是,「後花博」已經屆滿一週年,這些展館仍要繼續經營下去,施政與民意有如此大的落差,難道市政府與議會之間的制衡機制,出了什麼大問題嗎? 有議員指出「政治就是一種妥協」。或許誠如官員與專家所言,這是一種政治、民意與專業的角力戰。但不論民主政治是否無效,不論這樣是不是一種妥協的結果。只是,人民最關心的,莫過於又會有多少個七億,將繼續消逝在這民主的妥協之下呢?

關鍵字

花博 蚊子館 政治妥協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Flora Expo Era Exhibition Halls

參考文獻


吳瓊恩(2002)。《行政學》。臺北市:三民。
朱鎮明(2000)。〈新公共管理的政治哲學基礎研究〉。《中國行政評論》。9(3) :53-72。
榮芳杰、傅朝卿(2008)。〈古蹟委外經營制度對文化遺產管理功能之影響:以R與O.T.模式為例〉,《建築學報》,66:167-188。
郭靖金(2009)。地方文化館存活因素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2009〉。
姚瑞中(2010)。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臺灣: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