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42.168
  • 學位論文

魏晉名士養生思想研究 ---以養生成仙思想為中心

指導教授 : 張蓓蓓

摘要


長久以來,養生論被放在「玄理」的脈絡中來探討,學者多從嵇康養生論中的「莊子義」切入,故不提及嵇康所提到的養生方術;也因為從「玄理」的角度切入,因此,談到魏晉時代的養生論,多不談及葛洪的《抱朴子•內篇》,認為那是道士之流的見解。然而,倘使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嵇康和葛洪的論點有相似之處,只是在論述的比例上,有著多寡或輕重的差異罷了。嵇康與葛洪的養生思想,並非如學者所認知的那樣不同。在嵇康的文本中,不僅提及道教的養生方術,並且嵇康也以相當多的篇幅來論證神仙之實有,這表現出嵇康對於道教養生成仙之重視。倘使嵇康的養生論與神仙思想無涉,那麼,發揮《莊子》的養生之義已足,對於神仙實有的申述,對養生方術的提及,豈不蛇足? 本文根據嵇康與向秀的辯論,將魏晉時代的養生思想,劃分為兩種型態。然而,造成這兩種不同養生型態的「關鍵點」究竟為何?過去的論文由於將焦點放在嵇康養生論中的莊子義,因此,著重在「玄理」的部分,這使我們忽略了嵇康在文章開頭便肯定了「神仙實有」,並且也肯定了藥物與道教養生方術對於長生的作用;而向秀則站在否定世上有神仙的立場,認為「人無長生之理」。因此,本文據此提出新的觀點,認為魏晉時代對於「神仙」的相信與否,影響了他們的養生思想及面對人生的態度,這是不同型態養生思想的分歧點。並且,除了嵇康與向秀之外,在《列子•楊朱篇》和葛洪的《抱朴子•內篇》也可以看到對於「神仙」或「長生」的討論,亦引出了不同型態的養生觀。因此,本文據此作為切入點來研究魏晉名士的養生論,雖然異於眾說,方向應是正確的。 以嵇康、向秀為代表的兩種養生思想,亦隨著時代的進展而有所改變。例如向秀主張順從「人性自然」的養生型態,到了西晉卻發展成「弛縱」、「恣欲」的思想,屏棄了向秀的「節之以禮」、「求之以道義」,是故本文稱向秀的思想為「稱情放意」型態,而〈楊朱篇〉為「稱情縱欲」型態。而嵇康雖然相信神仙與道教的養生方術,但是在文中仍對於《莊子》的義理有嚴整周密的發揮,而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則更重視養生方術與神仙思想,建立一套理論架構,且嚴守師承,並主張養生以「不傷」為本。為了顯出嵇康仍重視《莊子》的義理,又不忽視形軀保養,本文稱之為「養神保形」型態,而葛洪則為「中和保守」型態。 另外,號為「三玄」的《易》、《老》、《莊》,在魏晉時代皆被輾轉闡申,賦予「養生成仙」的意義,這反映出神仙思想與道家思想的交涉。本文認為《周易參同契》拉開了魏晉名士談論養生的序幕。知識份子的風尚早在東漢末期便開始醞釀,直到嵇康與向秀才引爆出對養生成仙議題的諍辯,並以《莊子》的思想為說;而葛洪的《抱朴子》是魏晉時代養生成仙思想的集大成,其養生思想的部分,大致由《老子》的道論得到啟發。魏晉時代,純粹的玄學雖然發展至高峰,但是,混合了神仙思想的《易》、《老》、《莊》思想,亦是魏晉學風的真正面貌。事實上這種學風也反映出魏晉時代知識份子人生觀的變遷。魏伯陽、嵇康與葛洪都是棄絕仕途、入山修道的知識份子,具有山林隱逸的意味,以儒家的觀點看來,可稱之為「隱士」。但在這個時代,知識份子所追求的漸漸不只是「隱士」的身分,對他們而言,「神仙」更是另外一種身分的選擇。

關鍵字

葛洪 嵇康 成仙 名士 魏伯陽 魏晉 養生思想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god

參考文獻


楊儒賓:〈道家的原始樂園思想〉《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段致成:〈《抱朴子•內篇》中論「儒道關係」初探〉,《鵝湖月刊》第二七期第三期總號第三一五。
高柏園:〈論莊子與嵇康的養生論〉,《鵝湖月刊》(第十五卷第四期,總號一七二號)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林慶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台北市,文史哲,民八十一初版)。

被引用紀錄


沈芳如(2005)。魏晉詩歌中的懷歸意識〔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0962
唐維珍(2006)。嵇康及其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24259
王璟(2006)。漢代養生思想研究—以黃老思想為主題〔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3119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