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9.124.236
  • 學位論文

中國式民主「論述」之初探

Some Initial Findings on Chinese Democracy

指導教授 : 張佑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旨在釐清「民主」定義的輪廓,梳理古今中外民主詞彙的使用者,在運用此概念時所意識到的意義與價值。也帶出了本文的問題意識:究竟不同的「民主詞彙使用者」所使用的「民主」是(同一詞彙)在論述同一層面的意義與價值嗎?為什麼?尤其考慮到民主歷經2500年漫長的演變時間,加上有不同文化使用者的差異之因素。本研究指出:梳理古今中外民主詞彙使用者對於這個能指的理解,他們對於民主的認知是相當不同的,民主有著五花八門的所指,這個概念的外延好比萬用袋,甚至可以將極權主義也包括進來,使之獲得合法性。 上述牽涉到民主認知的問題,那麼提倡中國式民主的知識份子,其對於民主的理解為何呢?透過文獻分析大致可以聚焦,將「中國式」這個修飾「民主」的形容詞等同於「好政府」,下轄三個子概念「民本」、「增強國力」和「精英統治」。中國式的概念制約著民主,閹割著民主,卻也幫助著民主,使民主參與成為一種工具性的手段,幫助著中國式概念目的實現,以效犬馬之勞,然而其本身不是目的,至少以現存的各種證據還看不出有此跡象。 中國式民主提出的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為何呢?筆者提出一種看法:這是一個以「意識形態典範轉移」,來緩解「認知不協調」的嘗試。所謂認知不協調的心理學理論,是指當現實和信仰發生衝突時,人們傾向改變信仰來適應現實,以達到認知協調。中國的政治現實是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而主流的民主信仰是西方自由主義式民主,即競爭性選舉輪流執政,這使得中國面臨著嚴重的認知不協調問題。 解決方法有二:第一,建構中國式民主理論,以嘗試進行民主的典範轉移,試著改變信仰,這不僅僅針對中國,更要說服全世界公正的民眾,中國是民主的,但這是「中國式民主」。若嘗試成功,現實與信仰將復歸於協調。但是,在西方觀察者眼裡,這就是韌性威權的延續。第二,假如真的像中國崩潰論或中國即將民主化論者所預言的,改變現狀,改變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現狀,無論是從中共內部引爆還是從外部施壓,最終現實改變的結果帶來的,有可能是不可知的未來,也有可能是西方所期待的民主形象。如果是後者,那麼也達到解決認知不協調的問題。兩條路徑是非常不一樣的,以各種證據來看,筆者認為第一種解決方案是最有可能發生在現今的中國。

並列摘要


What is “democracy”? This question has been debated by scholar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Democracy is not an easy term to define, or in other words, it is an “essentially contested concept.” The contested nature of democracy makes this topic increasingly complex. Over the past 2500 years, the meanings and values of democracy have changed with the times. Today, “Chinese democracy” has emerged as a pragmatic and useful concept to challenge traditional “liberal democracy”, but what is “Chinese democracy”?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ree main findings. First, Chinese democracy is citizen oriented. Second, it enforces overall national power; Third, it has emerged in a praetorian state. However, these three elements are not unrelated and can combine into one “good government ”. However, because, liberal democracy and Chinese democracy value different things, a “cognitive dissonance” has emerged. There are two possible ways to solve this cognitive dissonance in China, one is to build Chinese democracy theory, and the other is to adopt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y. The two solutions are very different, but the exis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e first is more likely.

參考文獻


金耀基,1997a,《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台北市:時報。
鄭永年,2011,《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新北市:揚智。
林佳龍等,2004,《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市:時報。
牟宗三,1974,《政道與治道》,台北市:廣文。
蔡宗珍,2003,〈卡爾•史密特之憲法概念析論〉,《政治與社會科學評論》,第五期,頁75-122。

被引用紀錄


陳世豪(2015)。胡錦濤與江澤民的權力分配與權力互動(2003.11-2004.9)〔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5.00333
吳佳芬、蔡巧屏(2023)。從學習共同體和德勒茲“重複-差異”的觀點探討培養幼師美感素養的可行方式科學與人文研究10(4),120-128。https://doi.org/10.6535%2fJSH.202308_10(4).0006
王宏男(2023)。美式民主與中式民主之融合:以金門國際和平經濟區為例科學與人文研究10(3),127-170。https://doi.org/10.6535%2fJSH.202305_10(3).000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