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54.111.228
  • 學位論文

戰後台灣建築競圖中「建築樣式」與「文化表徵」關係之研究--以公共建築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surface features in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of postwar Taiwan - as the public work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 黃俊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公共建築的樣式反應當時的社會背景與建築思潮,同時也對後者產生仿效學習的指標與影響著未來新的建築的風格。 戰後至今50年間,台灣的公共建築樣式,多以透過「競圖」與「委任」的機制下產生,從50~60年代基於對國家認同的意識型態下而產生的「宮殿式建築」樣式,至60年代末期,為了批判「宮殿式建築」樣式,而結合現代主義以簡約形式出現的「抽象、精神模仿」樣式,至70年代本土運動的反省下,80年代的鄉土建築嚐試,乃至90年代地方文化建設下的地域性。在這一系列的發展下,可以發現在面對政治型態的「如何用公共建築來宣示其正統形象?」與建築師們對「中國建築的現代化」的使命感下,兩者似乎存在著矛盾但卻又共存,於是乎建築樣式便成為兩者之間微妙的結合元素。 但整體而言,台灣的公共建築樣式,似乎並無明確的脈絡可循。細究原因,可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是如此龐雜,舉凡意識型態下的干預、建築思潮的影響、建築競圖機制下操作…...等等。 因此,本研究企圖以「公共建築競圖」為研究主軸,並以拉長時間軸的方式來建構較完整的空間觀念,然後置入「建築競圖事件」因子(研究案例),來分析公共建築樣式與「文化傳承」的脈絡關係,並將其現存存競圖問題提出以供後續研究之用。

並列摘要


The style of public works shows the present age of society background and architectural thinking. It also effects a copy-learning target and the new style in the future . The style of the public works in postwar Taiwan is produced by competition and deputation . We can fi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Therefore,the study attempt to use the competitive case of the public works as an object of study,and find the problems in it .Then,we can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yle of public works and cultural continuity as a follow-up study .

參考文獻


王立甫、李乾朗、郭肇立〈台北建築〉,台北市建築師公會,1985。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姊妹共享農居生活空間〉,《建築師》,1996.02,p:116-118。
〈台北火車站-大洪/大宇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1988.03,p:104-106。
〈台北火車站-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1988.03,p:100-103。
夏鑄九〈一個都市實踐的假說:都市與區域過程中之台灣地方與社會〉,《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學報》,6,9月,1991,p:34。

被引用紀錄


林生瑋(2014)。應用層級分析法評估建築競圖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2fNTUT.2014.00577
鄭嘉裕(2011)。現代主義之樣式移轉與表述 ─以大元事務所之設計論述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2fCYCU.2011.00040
吳宜璇(2010)。文化遺產價值之詮釋─以中正紀念堂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2fCYCU.2010.00555
陳玉珍(2016)。展示與政治──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政治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610125
陳含葦(2015)。多義的中正紀念堂?紀念空間的意義轉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5.019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