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86.218
  • 學位論文

基隆山安山岩色帶成因之研究

指導教授 : 劉德慶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於基隆山濱海公路沿岸所發現呈色帶安山岩,外觀主要有厚層與薄層兩種,色帶大致成平行分佈,深色斑晶礦物有平行色帶排列的趨勢,偶可見流動構造。色帶安山岩中之深、淺色帶岩石所含礦物種類相同(皆含黑雲母、角閃石、石英、斜長石、斜輝石、磁鐵礦,偶有磷灰石),且斑晶分佈均勻,為均質之岩石。 深、淺色帶岩石在孔隙度與岩基方面有明顯差異,深色帶岩石幾無氣孔,而淺色帶岩石孔隙度平均可達約5%。深色帶岩石岩基為斜長石微晶,無玻璃質,結晶程度高,淺色帶岩石岩基明顯有玻璃質。 在全岩化學成分方面,深色帶岩石在SiO2、K2O、燒失量方面較淺色帶低,但Mg#、CaO、Na2O值則高於淺色帶,深、淺色帶岩石在化學成分上有差異,顯示色帶應是由兩種化性不同的岩漿所形成。 反射式電子影像(BEI)觀察下,深、淺色帶中之斜輝石無反應圈,成分均勻,兩者成分皆介於普通輝石—透輝石之間,深色帶斜輝石鎂值為77至92,淺色帶鎂值81至86;斜長石斑晶亦無反應圈、篩濾式等構造,兩者An值分佈範圍為47至86,以50至65分佈最多。從礦物成分均勻的現象,顯示深、淺色帶安山岩質之岩漿未受到混合作用(mixing)。 在岩漿物理性質上,以斜長石成分作為地質溫度計,所估算出來的深、淺色帶岩漿溫度約為850 ℃至925 ℃,無論岩漿是在無水或含水1 %的狀態,深色帶岩漿黏滯係數與密度皆高於淺色帶岩漿,兩者黏滯係數高,且溫度下降時差異更大。 從深、淺色帶岩石在全岩化性上的差異,與礦物斜輝石、斜長石斑晶的成份均勻,和深、淺色帶安山岩質岩漿的黏滯係數高,基隆山呈色帶安山岩之成因可能為深、淺岩漿因混雜作用(mingling)所形成。

參考文獻


郭盈宗(2002) 基隆火山群安山岩中斑晶礦物之氧同位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51頁。
莊文星、陳汝勤(1989) 台灣北部火山岩之定年與地球化學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五號,第31-66頁。
Liu, T. K., Chen, C. H. and Jiang, S. H., 1986: Fission track study of igneous rocks from northern Taiwan:A report to Nat. Sci. Counc., ROC.
Bacon, C. R., 1986: Magmatic inclusions in silicic and intermediate volcanic rocks. J. Geophys. Res, 91, 6091-6112.
Boudreau, Alan E., 1999: PELE, a version of the silicate liquid crystallization MELTS software program for the PC platform. 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25, 201-2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