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73.125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九年一貫的教學理念帶給筆者很大的衝擊,打破過去在筆者的求學過程中,師長們所慣用的傳統教學法。在唸碩士班的過程中,有幸接受 黃湘武教授的指導。在老師秉持皮亞傑學派的教學理念引導下,走在創新教學方法的研究路上。時間概念一直以來是課程設計者頭痛的問題,因為時間看不到,也摸不著,那要如何進行教學呢?而學童的時間概念結構又是如何進行發展的?這些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也是本研究的重點。 我們延續皮亞傑在時間概念上的研究,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並進一步設計成學習活動,探討學習活動對學童概念的影響。本研究採個別面談的方式進行,面談的對象包括幼稚園中班到大班學童43人,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童167人,總計210人。根據研究結果,我們的發現如下: (一)學童初始的時間次序與空間次序概念會相互混淆。在時間長度守恆概念上,較低階層的學童在判斷時間的先後次序時,會以物體本身的快慢或動作的結果來判斷。學童認為“走的快的物體=先停的物體”或“兩物體同時停,因為都不動了”,此與皮亞傑的發現有所不同。而在時間長度的判斷上,學童會認為“走的快=走的長=花的時間多”。此與皮亞傑的理論是相符的。 (二)學童時間長度守恆概念的發展是藉由想像“當一物體停了,而另一物體還在走”這件事,發現到慢停下來的物體,它的時間點凸出去了,而認為時間點凸出去的物體移動所需時間較長。時間長度概念是經由時間次序概念而來,這一點與空間上長度守恆概念的發展相同。皮亞傑並未提出這樣的論點。 (三)學童要具有等時性概念,必須先具備有時間長度守恆概念。而由時間長度守恆概念進一步發展到等時性概念間所欠缺的能力,由同調性概念所補足了。當兩物體以不同速度同時走、同時停時,學童藉由想像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一對一的對應關係,瞭解到片刻間相同的時間長度決定了兩物體相同的時間次序,而肯定了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同時性,產生了穩定的等時性概念。這一點與皮亞傑的理論是相符的。 (四)利用“學童認知結構形成的模式”來設計學習活動,可以使得學童的學習得到適性的發展。例如在本研究中:同調性概念是連接等時性概念與時間長度守恆概念兩者的橋樑,而藉由同調性概念的學習活動,不但可以使得未通過等時性概念的學童,其等時性概念的階層獲得提昇,也使得低階層的學童在時間長度守恆概念上有所提昇。 本研究的結果使我們對學童時間概念的發展結構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此外,也希望本研究的成果,對於教師與學者專家們在設計與時間相關的課程時,能夠提供重要的資訊。 關鍵詞:時間概念、概念發展、時間長度守恆、等時性、相關性、同調性。

關鍵字

時間 概念發展 時間間隔 等時性 建構 皮亞傑 同調性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Piaget time conception

參考文獻


張惠婷(民89):中小學童等速率運動概念發展的研究。臺灣師大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明昱(民91):中小學童時間、空間、運動概念發展之相關性研究。臺灣師大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Jean Piaget and Barbel Inhelder(1948【1956】):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F. J. Langdon & J. L. Lunzer,P36。
5.Sidney Strauss 和 Joseph Ilan (1975):Length Conservation and Speed Concepts : Organizational Disequilibrium Training Between Concep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Vol.67, No.4, 470-477.
6.Thomas J. Berndt and David J. Wood (1974):The Development of Time Concepts through Conflict Based on a Primitive Duration Capacity. Child Development , 45, 825-82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