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25.7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網際網路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屏障,實現了地球村的夢想,開闢了人類「瑰麗的未來」,但正當人類沉溺於創造無限可能的網路虛擬世界中,並對其發展賦予高度遠景時,其黑暗面亦漸漸侵蝕網路世界,如同白蟻蝕木般快速擴大,網路已成了各種犯罪行為的溫床,諸如駭客入侵、網路色情、網路竊盜、網路誹謗、網路詐欺、網路賭博、散布病毒等等,因網路本身具有使用者隱匿性、無國界的特性等,甚至較傳統犯罪更難防制、更加嚴重,儼然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項難題。 網路的興起,對校園也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影響,使得學習不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學習資源豐富且多元化,但卻也將中學生帶入一個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接觸到更多原本不屬於他們世界的人、不適合他們吸收的內容資訊。且在網路世界的誘惑力、匿名性、無國界性、低管制的特性下,相對的使學生觸法機率大為提升,網路犯罪未成年(十八歲以下)犯罪比率,自民國九十一年至九十二年間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六百三十一。舉凡沉溺於線上遊戲中的刺激暴力而詐用帳號、盜取寶物;為滿足物質上的虛榮,透過聊天室進行網路援交;冒險好玩而網路入侵的駭客行徑或盜版光碟侵害著作權及透過WWW和E-mail產生各式的犯罪行為等,「線上危機」似已向下蔓延。 事實上,上網不是一件壞事,而網路資訊的確也可以擴充我們的視野,不可因網路犯罪事實的發生,而全盤否定了網路發展對人類生活的重大貢獻,更不可因噎廢食而限制未來網路無窮潛力的發展。只是,如何讓中學生擁有選擇與判斷的能力,這才是看待網路使用行為的基本態度,也是減少網路犯罪發生的根本之道。因此筆者在法律與教育雙重背景之下,思考中學生觸犯刑法上之網路犯罪相關之問題。本研究以「中學生網路非行」為主題,擬從法律與教育為研究路徑,針對中學生網路非行相關問題予以研究、分析,首先對現存中學生網路非行實況,提出法律上的適用,使對於現存之法事實有所認識;進一步試從政策及法律面向探討一般預防非行方法;再者從教育面向省思現行資訊教育制度,擬定因應政策,試建構網路素養課程內涵,期能向下紮根培養中學生正確的網路使用態度,為中學生網路非行提供解決及改進之道。最後並希望能透過研究成果,做為日後制訂相關政策或規範的參考。 具體言之,本篇論文章節整理如下:第一章研究背景、動機、目的與研究的方法及範圍;第二章對網路網路之意義、發展及其面臨之問題與對校園之影響做一基本了解;第三章再將網路犯罪之特性、類型與傳統犯罪之差異、網路犯罪行為人分析,做一釐清以有清晰之網路犯罪概念;第四章再析述中學生網路非行之特性及分析中學生網路非行現況,使之類型化,並予以法律適用之效果及處遇流程,以期建立正確的法律認知;第五章從政策、法律面向,整理出偵查機能、法律規範、獎勵制度、安全措施及業者自律等方向,來探討一般預防中學生網路非行之方法;第六章則從教育面向檢視現行資訊教育因應政策,校園學術網路之管理,並規畫網路素養課程,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協助網路教育之落實;最後第七章以結論與建議做一個總結,以期可以對日漸嚴重的中學生網路非行問題有所助益。

被引用紀錄


劉秀娟(2010)。日本戰後社會變遷與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1970年至2005年為中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377
施懿珊(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倫理數位教材之設計與發展〔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0122
林怡杉(2007)。北部地區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沉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32539
許維維(2009)。國中生網路虛擬財物竊盜之加害人與被害人特性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901200920404200
陳怡吟(2010)。網路法律認知與態度相關性之研究- 以台中縣東勢鎮國中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17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