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12.39.149
  • 學位論文

台灣現代國樂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以文化政策與產業發展為討論

指導教授 : 楊世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現代國樂作為音樂產業的一環,同時也是文化產業的射程範圍,很多時候會因為政治意識形態的歧異,而有不同的符碼操作,在各個時期所體現的面貌也就不盡相同。自遷臺以來歷經國民黨政權的專政以及後來的政黨輪替,國樂始終未有如古典音樂在臺灣所受到的重視與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屬於小眾文化,其中國家機關的政策影響幾乎就決定了產業發展的走向。事實上,國樂這種由歷史與文化長期演進的絕妙組合,有其更深一層的文化涵義與藝術價值,但是在現階段的臺灣文化政策上卻往往被忽略或稀釋在本土化的風潮下,逃不過被邊緣化的命運。 另一方面,在國家政策的導引下,國樂也如同其他的文化產業般形成了自己的工業結構,文化事業確實有實際經濟面,產業利益作為一種藝術,一種文化產業,是有著可觀的市場前景的,經由成功的商業運作,可以取得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現代國樂的表演形式經過近九十年的發展,已經具備產業化的條件,但是在台灣卻仍然無法形成開放式的產業生態圈,以致於相對於古典音樂在音樂市場上是屬於極小眾的市場。雖然國樂在臺灣的歷史演進上固然有所突破,但終究逃避不了產業結構性的調整。文化與產業間由最初對立,轉變為一種複合的關係,成為市場經濟中的文化產品。而在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列入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推動之後,政府提出運用文化與創意加值產業試圖提供臺灣經濟發展一個新的方向。這樣的成效如何,時近二○○八年,實有檢視其落實效能之必要。 而從女子十二樂坊誕生後,正反兩極的回應從沒停過,此團體所引起的討論,正可以做為借鏡,來觀察市場結構給現代國樂產業所帶來的啟示與衝擊。 在上述思維延伸下,本文試圖藉由對文化政策的建構歷程在國樂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基於此建設上所構築的產業發展作一整理探討,闡述國樂在臺灣的政經生態,在市場機制與取捨下,國樂這項藝術是否又將面臨更大的難題?並試圖提供給當政者另一種思考的方向。希冀本文的淺見,對於完備建立我國現代國樂的文化政策之目標,能貢獻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