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218.230
  • 學位論文

臺南平原區至麓山帶前緣構造演化之研究

Cenezoic Deformation History of Southwestern Foothills of Taiwan

指導教授 : 李通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灣西南部地區主要是第三紀早期歐亞板塊拉張所形成的沉積盆地,之後約5Ma以來,由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在聚合的過程中,亞洲大陸與呂宋島弧的強烈衝撞而產生造山運動,此即所謂的蓬萊運動。在蓬萊運動發生後,西部麓山帶內的第三系地層就因逆斷層的作用而被疊置在一起。地殼變動的強度由平原區的東部(即麓山帶前緣)向西部平原逐漸減弱,在西部平原幾乎以平緩的褶曲為主,斷層發育的情形也是向西漸不明顯;東部緊密而不對稱的褶曲和低角度的逆斷層特別顯著,近地表處為一向東傾斜的覆瓦狀逆斷層系統,且所有的變動都由東向西變弱。 本研究區域位於台南地區之曾文溪流域附近,東以左鎮,西以佳里,南以永康,北以隆田為界。地層越往南部埋深越深。本區之西北方有呈東西走向且往南掉落之佳里斷層,東北方有呈東北-西南走向且前翼陡後翼緩之隆田背斜,其形成的原因與佳里斷層無關,乃是由兩個逆斷層嵌入所造成的垂直向構造,即距今約0.6 Ma的更新世早期逆斷層T1及距今約0.1 Ma的全新世逆斷層T2嵌入所造成的,但是T1、T2未出露地表,故其應為盲斷層(blind thrust)之滑脫面。而東南方有兩個斷層,由西而東依序是:新化斷層,其走向呈北北東且為一帶有伸張現象之右移走向滑移斷層;以及左鎮斷層,其呈西北-東南走向且向左移之走向滑移斷層。由T1、T2逆衝斷層前緣(thrust front)及隆田背斜軸的走向判斷,發現三者可能已在新化斷層附近受到右移方向的剪力而錯移。

關鍵字

台南 麓山帶

參考文獻


王乾盈、陳桂寶、鍾大同(1994) 以淺層反射震測法調查臺灣西部幾條活動斷層。
期,第47-53頁。
期,第18-36頁。
Burbank,D.W.& Verges,J.(1994) Reconstruction of topography and related depositional systems during active thrusting. J. Geophys. Res.,99(20),281-20,297.
Chen,W.S.,Ridgway,K.D.,Horng,C.S.,Cheng,Y.G.,Shea,K.S.,and Yeh,M.G. (2001)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magnetostratigraphy, and incised-valley systems of the Pliocene-pleistocene collisional marine foreland basin of Taiwan.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v.113;no.10;p.1249-12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