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37.164
  • 學位論文

國中地球科學實作評量研發與初探-以地層與化石為例

指導教授 : 張俊彥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發以地球科學「地層與化石」為主題的「過程技能題本」,用以了解國三學生地球科學「地層與化石」實作評量之成就,與其在「地層與化石」知識概念上的表現,及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成績三者之相關,並初步探討學生在科學過程技能方面的表現與家庭環境及個人態度之關係。研究結果期能提供教師未來發展實作評量模式之參考。研究工具「過程技能題本」包含:「施測指導說明」、「過程技能題本(含基本概念測驗和實作題)」、「非選擇題評分標準」和「非選擇題評分表」等四部分(「基本概念測驗」KR20 = .65,「實作題」之評分者信度約為.66)。本研究以國中三年級之在學學生為研究母群,以分層叢集取樣方式在臺灣省本島北、中、南三區隨機選取兩所國民中學,每校隨機抽出一班國三學生,共有六個班級進行施測。施測樣本人數為202人,與基測成績及「個人態度問卷題本」(劉嘉茹,2002)資料合併後,有效樣本為168人(男生67人,女生101人)。本研究所使用量的統計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變異數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多元迴歸之逐步分析法(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以及列聯相關分析(Contingency)。研究結果可分為下列四方面:(一)學生在「過程技能題本」的整體表現上,在「基本概念測驗」成績的平均分數較「實作題」成績高,且「基本概念測驗」成績有滿分出現。「過程技能題本」中各項能力間之相關係數介於.058~.643之間。各項能力間大多達中度以上正相關且具中度以上的效果量。(二)「基本概念測驗成績」之量尺分數與「實作題成績」之量尺分數對「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成績」皆有顯著的預測力,且對「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成績」預測力的貢獻依序為:「『基本概念測驗成績』之量尺分數及『實作題成績』之量尺分數」(R2=.345)、「『基本概念測驗成績』之量尺分數」(R2=.306)以及「『實作題成績』之量尺分數」(R2=.186)。(三)學生背景資料中,「基本概念測驗成績」之量尺分數、「實作題成績」之量尺分數以及「過程技能題本」總分之量尺分數在「區域」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南部」學生的表現較不如「北部」學生和「中部」學生。而「實作題成績」之量尺分數以及「過程技能題本」總分之量尺分數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女生的成績皆優於男生。另外,家長教育程度越高的學生在「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成績」的表現越好;而喜歡「理科」的學生在「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成績」上表現優於喜歡「文科」的學生。(四)在「實作題表達方式」的呈現,168個有效樣本中,只有6人以「表格式」呈現答案,154人以「條列式」呈現答案,而有8人是以「其他」方式呈現。此外,本研究參考TIMSS之評量模式研擬出一套標準化的「評分標準」,可供未來進行相關試題研發者之參考。實作評量與我國平常使用之評量模式差異很大,尤其現今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多數針對入學考試,因此答題時常忽略答題說明,又不習慣解題過程均須運用其所學過的概念及技能來觀察、測量、操作器材,並記錄或解釋所得的數據,正好可透過實作評量來彌補入學考試之不足,以改進教學法及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所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陳文典(1994)。實作評量在學力測驗之應用。測驗與輔導雙月刊,150。
陳文典(1998)。實作評量在學力測驗之應用。測驗與輔導,150,3109-3110。
陳文典(2000)。實作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231,64-66。
林清山(1995)。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桂怡芬、吳毓瑩(1998)。自然科實作評量的效度探討。測驗年刊,45(2),19-3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