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221.204
  • 學位論文

從公共選擇理論思考證券詐欺團體訴訟制度─以訴訟實施權為中心

A Public Choice Analysis of Securities Fraud Class Action

指導教授 : 張心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我國證劵交易市場以非機構型投資人為主,因證劵詐欺事件涉訟者受害者眾,個別受害者得求償之金額甚微,但因同一原因事實而受有損害之人得求償之總金額卻極為龐大。此外,因證劵訴訟涉及專業之財經及法律知識,若無熟悉相關專業領域之人協助,一般大眾難與上市上櫃公司爭訟,並進而主張其權利。因而我國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遂有證劵團體訴訟制度的設置,藉由多數小額投資人將其因同一事件而具有之訴訟實施權授與保護機構,以保護機構之專業律師作為訴訟擔當人遂行訴訟。 從公共選擇理論的觀點來看,政府介入非市場領域,仍得以經濟學中的效率概念來檢視。具官方非營利色彩之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其成立及運作之基礎立基於各劵商及週邊單位所提撥的保護基金,則其運作的效率可藉由紛爭解決範圍加以檢視。然而在實際之運作上,亦存在投資人撤回已授與之訴訟實施權而退出保護機構所主導之團體訴訟。雖然在團體訴訟進行中時,個別投資人撤回訴訟實施權對於已開啟之團體訴訟,不影響其原程序續行。惟撤回訴訟實施權之人不受前訴之判決效力所及,而限縮法院就同一事件所引發之紛爭解決範圍。 由於就現存之實證資料來說,投資人得不附理由撤回其所授與投保中心之訴訟實施權,故撤回之理由較乏經驗性之資料說明。因此,藉由經濟學之理論分析集體行動的運作過程,從較不涉及經驗的邏輯推理方式來探究參與團體訴訟之投資人撤回訴訟實施權之成因。本論文將研究並分析小額投資人之所以撤回其訴訟實施權之原因及可能的因應之道,希冀能藉此增益已投入之資源紛爭解決之範圍,以收訴訟經濟之效。 本論文以法律經濟分析方法為主,兼採公共選擇理論、理性選擇理論、及社會選擇理論,深究團體訴訟之法理運作於實然面的環境中,因同一事件而具有訴訟實施權之多數人,是否具有提起訴訟之動機?團體訴訟中訴訟擔當人所採行的訴訟上策略選項,是否反映授與訴訟實施權人之偏好?當政府藉由法律上的制度面保障特定非營利團體獨占證劵團體訴訟時,在實踐上是否有助於紛爭解決範圍的擴大而收訴訟經濟之效。 證劵詐欺訴訟在交易因果關係、損失因果關係、以及損害賠償範圍等三項要件所存在的爭議,雖屬實體法上的要件解釋,卻在程序法的實踐面運作上產生影響,攸關於具有訴訟實施權人提起訴訟之動機及續行訴訟之意願,並進一步影響系爭案件紛爭解決之範圍。本文嘗試從實體與程序的交錯過程中,分析證劵詐欺之實體法上之要件,並分析該要件在程序法的實踐面運作過程中之影響,以法律經濟分析之方法探究之。最後並提出本文之建議。

並列摘要


Recently, the calculation of damages in securities fraud class action litig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recisely because the issue remains debatable after the Supreme Court’s Dura Pharmaceuticals decision. It indicates that a plaintiff cannot prevail on the merit, and therefore, recover damages merely by establishing causation through proving that the misstatement inflates the price of a security at the time of purchase even though a direct link between the fraud and the loss is absent. Instead of ex ante loss rule or phantom loss, its argument is in favor of the ex post loss rule. This dissertation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 of rational choice theory,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social choice theory. It also explains its importance i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financial law,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securities litigation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sort of coordinated game. This dissertation concludes that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can shed new light on the current debate over the securities fraud class action.

參考文獻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出版社,2010年5月。
黃國昌,民事訴訟法教室I,元照出版社,2010年9月二版一刷。
林繼文,虛假霸權:台灣政治學研究中的理性選擇,政治科學論叢,第25期,2005年9月。
莊永丞,由美國Dura v. Broudo 案反思證券投資人之損害因果關係,東吳法律學報,第22 卷第4 期,2011 年4月。
潘怡學,論證劵詐欺民事責任-以損失因果關係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