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61.16
  • 學位論文

一線之隔–我國社會救助政策支出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A Fine Line -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Spending Patterns for Social Assistance Policy

指導教授 : 李佩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我國社會救助政策從民國32年的社會會救濟法以降,再到民國69年的社會救助法,歷經黨國威權體制與民主轉型到現在各項選舉的完備,這過程中在不同時期,政策的目的有著不同同風貌,透過歷史制度與背景的探究,筆者所欲探求的政策。 經過官、民受訪資料與原始立法議事資料發掘與比對,發現在社會救助支出方面有相當明顯的路徑依賴現象,且從立法之初存在,經過多年發展後,更是根深柢固。 並獲致結論如下: 第一,官、民均對感到福利依賴憂心與無奈,均強調社會風氣轉變的重要影響。 第二,因為選舉造成支出逐步地增加,雖然在選舉年看不出明顯的浮編預算,但遇有特殊重大事件,則會造成嚴重的經費排擠。 第三,形成「民眾è民代è行政機關è民眾」的無限迴圈,而這種現象目前仍看不到解決的曙光。 第四,除了福利依賴在我國始終確實明顯存在外,吃政府豆腐這種不拿白不拿的心態越見明顯。 第五,福利支出,在中央齊一標準、地方則寬嚴有別。 第六,民眾已經習慣從政府身上挖寶,而政府、政治人物也習慣給予,民眾胃口養大了,有一天,當政府再也不能滿足民眾,屆時所有的利多都會變成利空。 鑑於所探討所發掘的問題,茲提供以下建議供參: 與稅務機關更進密的聯繫 各機關角色責明事清 穩定補助標準與浮動基數設定 限制受補助者支付工具 脫貧方案可部分移撥民間創造實質效益

參考文獻


陳琇惠,〈臺灣「社會安全權」實踐與省思—ILO社會安全最低標準公約的啓迪〉,《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三卷,第四期,85-107頁。
王永慈,2005,〈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10期,1-54頁。
孫健忠,1999,〈社會價值與社會控制:以社會救助為例〉,《台大社工學刊》,第一期,77-109頁。
王仕圖、官有垣,1999,〈社會政策過程中行政科層與國會互動之研究:以1997年社會救助法之修訂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三卷,第一期,141-177頁。
林宗弘,2007,〈民主與威權的制度績效:亞洲四小龍政治經濟發展的量化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3-67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