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44.108
  • 學位論文

我國公民參與社區績效評鑑機制之研究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Review of Community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蔡允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屬於參與型社區績效評鑑機制的初探型研究,旨在對我國現行的社區評鑑機制進行了解,並探討社區成員在平常時與評鑑時的參與情形,為參與型社區績效評鑑提出建言。本研究應用績效、強勢民主、社區參與以及社區警政等理論,並且彙整美國社區諮詢委員會相關案例之經驗,評析我國現行的社區評鑑機制,最後提出目前大眾參與社區評鑑機制可行的政策建議。 首先,本文利用強勢民主理論作為公民參與社區評鑑機制的理論基礎,其次從績效理論當中整理出評鑑機制應該具有的幾項重大指標面向,再次,擷取社區參與行動與社區警政理論之要義以及社區諮詢委員會案例的經驗,找出公民參與社區評鑑機制應該具備的條件,以提升參與式評鑑的可行性,最後據以提出本文之研究分析架構,並將其分為參與面及機制面兩大面向。本文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瞭解我國社區評鑑機制的運作狀況以及參與的情形,並以訪談所得之資料作為分析討論的基礎。 本文研究發現社區的環境背景會影響社區的發展、運作方式,以及評鑑結果,但是,仍要考量領導者的風格與民眾參與的積極度等其他因素才能充分反映出每個社區不同的特色。然而,因為現行評鑑一般由外地的專家學者在短時間內進行評斷,且過度重視書面資料的審核,造成評鑑結果未必能反映出社區的真實樣貌。而在社區的參與方面,目前我國一般社區的發展已日漸成熟,不僅參與的成員相當多元,並也逐漸意識到以社區為主體的參與式評鑑的重要性,但是,現今評鑑受限於機制的僵固性,使得民眾缺乏足夠的參與空間,陷入社區考評無法以地方為主體的困境。因此,若能改善現行評鑑的制度,對於參與型評鑑機制的建立將有事半功倍之效。

參考文獻


張峻豪(2012)。〈台灣社區發展的脈絡與類型:一個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國家與社會》,12,259-297。
王全興(2009)。〈CIPP評鑑模式的概念與發展〉。《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5,1-27。
許立一(2004)。〈地方治理與公民參加的實踐;政治後現代性危機的反思與解決〉。《公共行政學報》,10,63-94。
郭秋永(1999)。〈強勢民主:新時代的政治參與〉。《問題與研究》,38(6),63-93。
袁鶴齡(2007)。〈全球化趨勢中的公民參與〉。《研考雙月刊》,31(5),74-8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