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220.120
  • 期刊

當代台灣鄉土文學的歷史變遷與定位

摘要


文學作為文化的象徵體系和形象載體,在潛隱的層次上寓涵著文化變遷的內容與軌跡。針對二十世紀台灣的歷史進程而言,恐怕沒有哪一種文學樣式能夠比鄉土文學界適宜、完整、深入地記載文文化的變遷轉型。由於特殊歷史遇與文化境遇的結合,固然成就了二十世紀戰前和戰後兩階段台灣鄉土文學的多樣化書寫與獨特內涵,其中尤以戰後台灣的鄉土文學在其發展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已特異的文學世界。因此,本文試圖從當代台灣鄉土文學的藝術世界中,探究其社會演進的軌跡,以發現其內在規律或衝突,並進一步論述其當代人精神生活的特點。

參考文獻


(1990)。台灣地方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古繼堂(1992)。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59)。台灣省通志稿,卷6:學藝志•文學篇。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呂正惠、趙遐秋(2002)。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人間出版社。
林戴爵(2000)。本土之前的鄉土。讀書。11

被引用紀錄


姜振豐(2008)。從校園民歌的興衰探討八○年代台灣的社會文化〔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8.00246
鄭佳宜(2016)。臺灣鄉土文學高齡者形象內容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524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