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87.233
  • 期刊

台灣史前考古學的漁撈研究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the Prehistoric Fishing in Taiwan

摘要


台灣地區水產資源的開發及其發展過程,因所處地理位置的適中、以及優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等因素,由來已久,其年代可以向上追溯到史前時代。本文根據出土的考古材料為基礎,來談論台灣地區的史前漁撈活動。考古證據顯示,史前時期的漁撈活動,可以說是一種一般性的生業活動,或者更適切的說是一種輔助性質的生業活動。史前族群以既有的生業技術,去採集捕撈當地的水產資源,基本上,這種活動是屬於該族群生業適應環節中的一環。對史前族群而官,這種採集捕撈活動已被納入其整個生態體系中,隨著其主要的經濟生產活動,或者因應季節變化,隨時做機動性的調整與配合。所以說,史前漁撈活動大體上可以被歸類為是一種自給自足式的生業適應活動。文中首先界定本文所要討論的主題和範圍,繼而說明史前漁撈的一般性考古學研究,諸如:研究樣本的取樣問題、生業型態研究的基本假設、以及貝塚研究取向等相關議題。然後,概述台灣地區自然生態環境的背景、史前漁撈的考古學資料和研究概況。最後,討論台灣地區史前漁撈的考古學研究未來的發展和方向。

並列摘要


Archaeologically, the exploitation of aquatic resources, both marine and fresh water,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rehistoric period in Taiwan. The prehistoric fishing was seen as a self-sustenance subsistence in overall dynamic adaptive system.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prehistoric fishing and the discussion of various related issues such as sampling methods, research premises, and shell mound research. Then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of the prehistoric fishing and its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in Taiwan. Finally, the prospect for future research is proposed.

參考文獻


王振德(1964)。台灣河川之水文氣象。台灣銀行季刊。15(1),13-32。
中華民國年鑑社編(1995)。中華民國年鑑(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台北:正中書局。
內藤春吉、許冀武(1957)。台灣研究叢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石再添、張瑞津、鄧國雄、黃朝恩(1996)。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宋文薰(1954)。圓山貝塚民族的生產方式。台北文物。3(1),2-7。

被引用紀錄


陳珮瑜(2020)。生業資源的利用與小規模社會的發展:比較觀點下的海洋假說與宴飲消費考古人類學刊(93),49-85。https://doi.org/10.6152/jaa.202012_(93).00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