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library access?
IP:18.97.14.86

建築學報/Journal of Architecture

臺灣建築學會,正常發行

5-year IF 0.113
0.113 2024 年
Discipline Ranking
區域地理 15
Provided by Academic Citation Index

Choose issue


0 selected
  • Journals

台灣高科技廠房無塵室中,普遍以庫板牆系統安裝於懸吊式天花板下方作為空間分割。然而於2016年台南美濃地震後,發現庫板隔間牆系統地震時有板體往面外方向脫軌,使高科技廠房無塵室失效停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的現象。本論文透過單向靜態試驗,了解不同設置下各位移階段中庫版牆的強度與破壞機制。根據靜態實驗結果,以ANSYS有限元素法模型建立數值模擬,模擬彈性階段強度與預測第一挫曲點發生值。動態分析部分,基於靜態分析所得有限元素法模型,並與2021於國震進行的足尺振動台試驗所得數據做為比對基礎,驗證動態模型的準確性。最後基於此動態模型,提供基於天花板振動頻率與加速度的破壞預測線。

  • Journals

我國耐燃一級複合材料不燃性試驗標準已從CNS 6532轉變為CNS 15694,但因CNS 15694無規定判定基準,故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原則同意依照CNS 6532之判定基準,然CNS 15694之試驗結果是否適用CNS 6532之判定基準並無深入探討,進而造成應用上之疑義。分析CNS 6532基材試驗及CNS 15694不燃性試驗之差異及舊有判定基準之適用性,並評估國際趨勢提出適用之判定基準,本研究方法包括我國材料不燃性試驗之差異,並執行比對性實驗分析舊有判定基準適用性,而後蒐集國外建築材料不燃性標準試驗方法之判定基準。結果顯示我國CNS 6532基材試驗及CNS 15694不燃性試驗之試驗條件,如試體尺寸、形狀、數量、試驗時間、加熱爐內熱電偶數量及位置皆不相同,另外各國判定項目包括質量損失百分比、升溫及火焰持續時間。比對實驗結果顯示雖加熱時間不同,但質量損失百分比並無明顯差異,且溫度數據表明CNS 15694試驗中之爐壁試體表面溫度皆高CNS 6532之試驗。歐盟及日本之判定準皆須評估試驗爐內溫升及質量損失百分比,而歐盟需額外評估材料受熱後應呈現0秒之火焰持續時間,但本研究發現雖有短暫火焰發生但溫升並無明顯上升且日本相關研究指出火焰持續時間需依靠試驗操作人員之判斷,較無法客觀顯示,因此本研究建議判定基準可參照日本不燃性試驗所規定之基準。

  • Journals

台灣首座碳離子同步加速器治療利用同步加速碳離子提供更多元治療,但設置空間與建築設計及設備系統整合卻更繁雜,特別是輻射防護計畫、建築設計、設備系統合理與使用管理之實務研究案例稀少。本研究著重該系統設計階段建築配置重點與設備系統合理整合及輻射防護安全計畫,分析核心機房配置、預防設計、使用管理與實測結果比較。得知熱交換機房設計避免大型開口,配管開口均小於200φ即可保持加速器運轉時室內游離輻射低於標準值。空調FCU架設高度盡早與加速器製造商協商,避免日後維管困難。放射性管理排水槽容量建議1~3日份。節能面,管制區室溫配合系統調整將設定溫調高1~2℃以利節能。加速器系統配電設施管理建議配電櫃上標明系統標誌以利維管與降低人為識別出錯率。

  • Journals

學校作為災害防救體系下主要的避難收容場所,面對人口快速高齡趨勢下提供特殊避難收容空間需求,成為近年來避難收容整備的重要議題。為評估學校型避難收容場所設置特殊避難收容空間現況,本研究以災時維持基本機能設施整備、避難空間功能分區使用無障礙性、各避難收容空間功能分區連通無障礙性、主要收容空間種類機能、尺寸合理與獨立照顧性四大分項作為評估內容,對新北市17間學校進行探討,並對學校與建築師、區公所進行深度訪談,以提供學校在特殊避難收容空間與設備盤點、改善與利用建議。研究結果顯示,學校各類主要收容空間,欠缺對特殊避難收容者的收容規劃,災害防救計畫中對一般收容者估算數量明顯較實際空間可容納人數為多,近半數學校(8/17)從停車場前往主要收容空間欠缺無障礙動線,雖然進入避難收容場所之連通性均符合室內外通道無障礙,但主要避難收容空間無論在前往醫療、如廁等分區,無障礙動線均不直接(跨棟跨樓層或同棟跨樓層),須電梯連結才能達到無障礙連通,更有部分學校不僅需跨棟跨樓層,且欠缺電梯連結,易導致特殊避難需求者之無障礙使用困難;災時若電梯無法運作,大部分主要避難收容空間無障礙連結性即產生困難。多數學校以電梯作為無障礙設施動線,但僅6間具有緊急發電機,導致災時電梯可能無法運作;近半學校為「耐震貯水槽與金屬水塔」組合(8/17),僅2-3間學校設置金屬水塔或耐震貯水槽,震災時會因水塔倒塌導致無水可用;多數學校指定主要避難空間為與主要教學區分離的大型空間,欠缺對於學校建築群與校園內可應用空間之整體運用考量。歸納訪談結果可知:1.對於學校作為避難收容空間選擇與收容人數,欠缺專業介入協助。2.避難收容空間選定原則過度單一,欠缺動線連結、停電導致無障礙動線中斷並有空調設備、通風不良的疑慮。3.欠缺對於設施設備、緊急供水供電設施及電梯等於災時的可用性進行盤點。研究者建議可分開區劃一般避難收容空間與特殊避難收容空間,並對各學校在校園各類空間與停車、無障礙動線與重要設施(水、緊急發電、醫務室)配置與數量,綜合考量於災時避難收容之可利用性,就各學校空間設施現況進行整備工作,以於災時開設避難收容之有效利用。此外,並建議學校作為避難收容場所,應確實評估空間設施現況,並建構「專業操作手冊」,施以相關「實務教育訓練」,教導學校當局相關負責人員學習,以增加學校作為避難收容空間的了解與應用。

  • Journals

歐盟於2002年通過建築能源效能指令(EPBD 2002/91/EC),規範建築能效計算方法及建築能源證書制度。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2022年起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系統(BERS),為達成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年3月公布之建築部門階段里程碑,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公有辦公、服務類建築於申請綠建築標章時,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標示。有鑑我國於去年開始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系統,本研究試算新建建築及住宅能效評估系統,並分析建築能源模擬與住宅能效評估系統計算之全年耗電量差異。試算結果顯示新建建築能效評估系統以日常節能指標為主要參數,歷年獲綠建築標章之非住宅類建築得2級以上等級,而具綠建築標章銀級之新建集合住宅達建築能效1級。住宅能效評估系統計算之全年耗電量與建築能源模擬結果相近,運用建築能效評估系統可提升估算建築全年耗電量效率。本研究依據試算經驗開發具良好使用者介面之建築能效評估系統計算軟體,並參考國際執行建築能效政策及執行能效評估系統試算之回饋,提出我國推行能效評估政策之建議,有助於國家建築能效政策實施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