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探討社區組織困境和需求對社區能力建構的影響,以社區組織困境為自變項、社區組織需求為中介變項、社區能力為依變項,其中社區組織能力包含組織力、凝聚力、永續力。研究資料取自「107年桃園市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福利社區化需求調查」原始資料,研究對象為桃園市社區發展協會的工作人員,共計有272份問卷,並採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社區組織困境和社區組織需求都會對社區能力的建構產生負向影響,而且社區組織困境的影響力大於社區組織需求,另外社區組織困境和社區組織需求對社區能力中的組織力、凝聚力、永續力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效果,研究者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
樹木在都市環境中能帶來固碳、減緩熱島效應、增進景觀等多重效益,然而若非栽植於適合的環境或是缺乏良好的維護管理,除了無法發揮其效益,更可能影響其健康狀況,甚至存在危害人員及財產損失之風險。而透過目視樹木評估法,能夠以非破壞性的方式進行樹木風險評估,瞭解樹木健康度及危險度,以提供樹木管理單位訂定管理策略及參考。本研究以大安森林公園全區及周圍行道樹胸高直徑大於5公分的樹木,作為本次研究之對象,以目視樹木評估法中的快速評估法檢視其生長狀況及健康度。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受評估樹木中(5,617株),需「專門診斷」者有587株(10.45%);需「緊急處理」者有119株(2.12%);需「一般處理」者有407株(1.25%)。使用迴歸分析,發現胸徑越大,專門診斷之比例越高。「專門診斷」及「緊急處理」之樹木,在空間上皆呈現顯著之群聚情形。不同樹種間的異常情形亦有所差異,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透過本研究瞭解大安森林公園樹木之健康情形,期望作為大安森林公園樹木經營管理策略之參考,提升樹木健康、降低危害之風險。
隨著都市化的快速進展,使得偏鄉地區人口數逐年下降,連帶地也迫使該些地區的公車路線、零售商店、日常服務設施無法持續經營而選擇撤出。在此情況下,偏鄉地區不僅變成公共運輸服務空白地區,也成為生活品質日益低落的食物沙漠,讓居民變成交通弱者、購物弱者。偏鄉地區居民所面臨的生活環境問題其實相當複雜且多元交絡,若僅就單一面向提出對策,只是治標而不治本。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從跨域整合的角度來提出更具有彈性、韌性的作法,期能產生更廣泛的綜效,以朝向解決本質問題而努力。本研究認為,在科技日漸發達的情況下,應將「交通」、「流通(物流配送)」、「資通訊」等概念同時納入考量,嘗試提出「都市-偏鄉協力合作」的適當策略,以改善偏鄉居民在交通、產業、生活環境等面向遭遇的問題,此乃當前促使地方創生概念逐漸在偏鄉落實的關鍵行動。是故,本研究在回顧、彙整國內外理論、相關案例之特點,並考慮臺灣偏鄉地區環境和居民生活習性後,從資源跨域整合的立場來提出具有「公私協力的活用」、「多機能化.共同化」、「需求反應」、「資通訊科技導入」等特徵的偏鄉「需求反應式服務場所」概念構想,以作為改善偏鄉生活環境的參考依據。儘管此概念在規劃實務上可能仍有思慮不周之處,但新思維的出現亦不啻為刺激眾規劃者開始思考的濫觴。
氣候變遷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關鍵挑戰之一,且已成為緊急而事關重大的議題,亟需國際社會中所有人共同面對解決。氣候變遷改變了都市規劃與人類生存的基礎條件,與因應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等策略皆造成經濟、社會、環境等全面衝擊,關乎人類的永續發展。各國擬定氣候變遷政策時,民眾對氣候變遷的瞭解和對氣候行動的支持將是施行氣候相關對策的關鍵,規劃時若能瞭解民眾的氣候變遷素養,更能夠衡量政策的可行性與衍生的各面向衝擊,也利於設定合適的教育與傳播方針,以增進公民對氣候變遷的瞭解與對於相應行動的支持。本研究在此原則下,發展一共通氣候變遷素養架構,提供未來長期調查比較的基礎。該架構包括知識、情意與行為三大主構面,並納入政策需求,結合永續發展的跨領域框架與視角,並考量時事變化,使調查內容能夠與時俱進。本研究以該素養架構為基礎設計問卷,並歷經多次相關領域專家會議討論與修訂後,於2020年12月對全國年滿20歲以上之民眾進行電話訪問調查,共取得1,106份有效樣本,據此建立氣候變遷素養的基線資料,並且運用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路徑分析等方法探討整體樣本的統計特性與實務意義。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民眾對氣候變遷政策面和情意面的關注採支持態度,但對氣候變遷相關知識的瞭解則尚有待加強,且氣候相關公民行動的參與度偏低,整體呈現「知識尚可、態度積極、行為偏冷」的概況。氣候變遷素養與性別無關,但受到年齡層、教育程度等人口學變項的影響,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氣候變遷素養較佳,顯示教育對提升氣候變遷素養的重要性。基線調查中也反映民眾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跨域性與影響的瞭解有限,尤其是對氣候變遷與社會和經濟關聯性的認知。針對問卷構面進行路徑分析,發現情意對行為的影響效果最大,顯示情意態度的培養更可能使民眾願意付諸行動。另一方面,雖然情意面向整體對雖行為有正面影響,較近的心理距離卻與行為表現呈負向相關,顯示其他心理因素綜合影響行為決策的可能。整體而言,基線調查的資料顯示出氣候變遷素養調查對氣候變遷相關政策制定的價值,而本研究透過統一的氣候變遷素養架構及內涵定義使調查問題兼具一致性及與時俱進的特性,將可作為長期調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