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library access?
IP:18.97.14.88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Social Policy & Social Work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正常發行

5-year IF 0.343
0.343 2024 年
Discipline Ranking
社會 4
Provided by Academic Citation Index

Choose issue


0 selected
  • Journals

本文從交織觀點切入,以愛滋服務提供者為主體,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探討愛滋污名對實務工作者推動愛滋防治宣導、提供感染者相關服務的衝擊,及面對愛滋人口發展新趨勢的因應策略。研究發現,愛滋污名仍舊瀰漫臺灣社會,只是以更隱晦形式影響愛滋實務工作者提供感染者及其家屬服務經驗。受到愛滋防治「重醫療、輕福利」理念的影響,感染者在醫療健康領域以外的社會服務權益,明顯被忽略,在愛滋人口「年輕、老化」趨勢下,更增加社會服務層面的需求及對服務提供的衝擊,形成提供感染者及其家屬服務的惡性循環。我國私部門推動之愛滋社區教育宣導,呈現積極、多元、彈性策略運用等特色,但發展兼顧醫療與福利服務之跨域合作平台仍舊被愛滋防治政策忽略。因此,本研究提出兩項建議;其一、愛滋防治宣導應重視多元差異及兼顧醫療與福利服務,其二、強化社工教育與訓練愛滋知能、問題覺察與同理心的內涵。

  • Journals

本研究以社會排除與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鄉村地區中高齡婦女就業困境及解決方式。主要採深度訪談法,邀請十二位45-65歲居住於鄉村地區的中高齡婦女,並以主題分析法建構出社會排除與社會資本在鄉村中高齡婦女就業過程之圖像。研究結果顯示:1.鄉村地區的中高齡婦女確實有多重性社會排除的經驗,透過社會資本,有助於其獲取多重兼職,以降低社會排除;2.婦女的社會資本雖有助於減緩多重性社會排除,但卻對其職業地位及改善工作環境的幫助有限;3.鄉村地區的鄰里網絡除了可以傳遞臨時就業資訊外,亦具有照顧分工的效果,有利於婦女進行兼職工作。據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政府應重視中高齡婦女不同區域特性的就業政策,亦即就業服務政策,應隨著地區產業結構與特性的不同因地制宜,以使婦女能夠獲得合適的就業幫助;2.適度於鄉村地區扶持社區發展協會等連結型社會資本,有助於讓鄉村中高齡婦女獲得更好的工作環境,以降低社會排除帶來的負面影響。

  • Journals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鄉部落社區聯結對居民主觀福祉的影響,並據以提出促進部落社區居民福祉的相關建議。本研究以量化研究進行,部落社區聯結係由社區意識與社區參與兩個量表組成,社區意識包括社區信任和社區歸屬兩個次面向,社區參與包括個人行動與集體行動兩個次面向;居民主觀福祉係由心理福祉、安全福祉與生活品質三個量表組成。本研究以臺灣地區16個原住民族中人數最多的4個族群為研究對象,並以該族群居住縣市最多者為研究場域,再依採取叢集取樣法隨機自各縣市抽取5個部落,並以部落中20歲以上的原住民為研究參與者,共計完成有效問卷491份。研究結果顯示,部落社區聯結與居民主觀福祉的各個面向皆有顯著正相關,且大多數部落社區聯結的各面向對居民主觀福祉各面向皆具有顯著的預測力。經討論與分析後,本研究提出四項促進原鄉部落社區居民主觀福祉的建議:(1)強化以「部落社區聯結」作為部落治理的途徑,以促進族人的福祉和幸福;(2)加強部落社區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信任關係,以活化信任對福祉與幸福價值;(3)打造從「意識」到「行動」的轉化機制,以提升族人的安全福祉;以及(4)營造帶有「個人充權」的「集體動員」,以提升集體行動對個人福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