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40.27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年來青少年性侵害議題受到各界關注。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究青少年性侵害加害人的生命經驗、生態脈絡及對於性侵行為意義的理解,本研究邀請兩位符合研究條件的研究參與者,均為男生,分別為13歲和14歲,他們均因家庭因素而接受安置。研究方法採用敘事訪談法,研究者先擬定以半結構的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每次訪談均以個別訪談進行,訪談次數均為三次,每次一小時。資料分析則以敘事研究方法進行分析,先歸納類別再進行內容分析。在研究結果的呈現上,本研究先呈現兩位青少年的個別生命故事,再進行跨故事之分析討論。 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兩大部分: 一、 青少年性侵者之家庭樣貌 兩位青少年性侵害事件的加害者各自擁有獨特的生命經驗,然而其家庭均呈現經濟上的弱勢、家庭結構不健全、家庭功能不佳與缺乏家人照顧陪伴等樣貌,在學校部分,兩者的學校經驗均不佳,社區或生活中也缺少足以提供安全的環境或重要他人,顯示涉入性侵害事件的青少年,其涉入事件與整體生態環境面向息息相關且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二、 參與者在成長歷程中,「性」的發展與影響 兩位青少年參與者在成長階段,性的發展經驗均出現「問題」。第一位參與者從家長有問題的親密經驗中模仿與學習,第二位參與者本身曾有「被性侵害」的創傷經驗,他們的性好奇、性探索、同儕關係的學習等重要的發展課題均在成長中未能被回應與處理。 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並針對家庭層面、學校教育環境、政府政策、與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茲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國中特教教師社會支持、專業承諾與幸福感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相關,並探討三者因果徑路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05學年度桃園市62所公立國中特教教師作為研究對象,以普查方式進行,計全市408位國中特教教師為研究樣本,以「國中特教教師社會支持、專業承諾與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問卷回收後,資料處理使用描述性統計、平均數考驗、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結構方程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桃園市國中特教教師社會支持、專業承諾與幸福感之現況均達到「高」的程度。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上有部分差異。 三、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專業承諾與幸福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均呈現高度正相關。 四、國中特教教師社會支持、專業承諾與幸福感三者間具有因果關係,且社會支持對幸福感不存在直接效果,必須透過專業承諾為中介變項對幸福感產生間接效果。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相關及預測情形。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桃園市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分層隨機抽樣選取42所學校之670位教師,以「桃園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研究。問卷回收後取得631份問卷,以描述性統計、平均數分析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法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桃園市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現況呈「高」程度,教師創新教學現況呈「高」程度表現。 二、 不同背景變項之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知覺有所不同。 三、 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呈現中度正相關。 四、 校長學習領導對教師創新教學略具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得到的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教育主管單位、學校行政單位、學校教師與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 關鍵字: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創新教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設計遊戲融入英語補救教學之教學方案,探討融入遊戲式教學於國中補救教學英語課程對於學生英語自我效能影響,探究遊戲式教學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難,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本研究運用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所擔任補救教學的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五週的研究,透過研究者現場觀察、省思札記、學生自我效能問卷等多元方式蒐集資料,進而將資料整理、歸納、分析。依據文獻探討、研究發現與討論,研究者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教師能設計一套適合補救教學之教學方案。 二、融入遊戲式教學對於英語補救教學之自我效能有正面影響。 三、遊戲式教學可能遭遇的困難分別是學生個別差異過大、遊戲的時間不易掌握及隨時檢視學生學習狀況、遊戲多樣化不易設計、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習慣不易改變。 四、遊戲式教學實施於補救教學英語課程有助於教師專業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補救教學規劃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遊戲式教學、補救教學、自我效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圖像配合韻文口訣教學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英文字母學習之成效以及保留學習成效。研究對象是以兩個國小一年級班級的學生57位,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經兩班導師同意後,一班接受圖像配合韻文口訣英文字母教學法,另一班為一般傳統教學。實驗教學為期四周,每周兩節,共七次教學,教學結束後,以受試者前測成績為共變量,後測成績以及延後測成績作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圖像配合韻文口訣英文字母教學法可以顯著提升中、低分組學生英文字母學習 成效以及低分組學生之保留學習成效。 二、圖像配合韻文口訣英文字母教學法可以縮小學生英文字母學習成就差距。 三、多數學生對圖像配合韻文口訣英文字母教學法持正向的態度且覺得可幫助其英 文字母學習,提高學生在家複習的頻率。 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一步提出討論與建議,提供教師教學上以及未來研究上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