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2.210

職能治療學會雜誌/Journal of Taiw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臺灣職能治療學會,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旨在探討長期住院病患參加獨立生活技巧訓練團體後,其獨立活技巧是否有進步及生活品質是否有提昇。本研究採用類實驗設計,篩選某療養院參加工作訓練之病患42名,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 組為對照組,實驗組參加立起期8週、每週2次、每次一小時之獨立生活技巧訓練團體,對照組則維持原來的工作訓練。研究者就其在「褚氏日常生活 功能評量表(二)」及「生活品質量表」之得分,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後之改變。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所接受的治療使參與者在日常生活功能主明顯的改善;而在生活品質的改變方面,除了「自覺經濟功能」有明顯的降低,與對照組在其他生活品質項目的改變並沒有明顯差異。由此建議臨床職能治療師可考慮應用獨立生活技巧訓練團體,來改善接受職業復健之精神病患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礙;至於生活品質方面,除了單一醫療層面的努力,另需多層面的配合,包括非社會福利政策、家屬支持、教育程度、文化等。

  • 期刊
  • OpenAccess

肌肉骨骼系統疾病是建築工人最常發生的疾病,然而針對於此問題相關的本土研究卻十分有限。本研究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顯示本土建築工人在肌肉骨骼系統上的問題;第二,指出可能造成該傷害的相關工作活動或因素。105位建築工人參與此問卷調查(其中有99男性、6位女性)。研究結果顯示:有76.2%的工人曾有肌肉骨骼系統上的問題,其中肩膀疼痛(47.6%)是最常見因工作導致的肌肉骨骼系統病症。其次是頸部症狀(43.8%)及下背疼痛(38.1%)。在分析工作的相關活動後,研究發現就本建築工人而言,長期工作在一個固定的姿勢,或者在不良工作姿勢,是最容易引發因工作而導鼓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本土建築工人患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盛行率很高。未來以人因工程角度來介入此問題時,應該著重於降低易引起職業傷害的工作活動,特別是在一個固定的姿勢,或者在不良工作姿勢下長期工作。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了解手側化量表的建構效度,以調查研究與因素分析做為主要的研究與統計方法。研究者發展調查慣用手傾向的量表,並以台北市某小學附設幼稚園大班至小學五年級的所有學童為對象進行調 查。為避免研究偏誤,排除資優與障礙兒童資料後,共獲得348筆資料。研究者首先進行題項分析以刪除不適當題項,最後共有22題項進入因素分析歷程。研究者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後採用正交轉軸的最大變異法,獲得兩因素,暫時分別命名為單步驟與多步驟活動。同時,手側化量表也具備滿意的表面效度、重測信度、兒童自評與家長評量一致性、與內部一致性。

  • 期刊
  • OpenAccess

認知功能普遍下降為阿茲海默氏症病患主要症狀,疾病初、中期並不會影響病患的動作能力,但會影響行動的安全性(如獨自外出);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利用一項路徑測試,了解輕、中度失智且能行走的阿茲海默氏症病患空間定向功能之表現,並探討預測此功能的重要變項。 本研究以二十四位的歲以上的輕、中度失智,且可行走的阿茲海默氏症病人為病人組,正常老人組為病人的配偶或年齡相似之家屬共二十三 位。施測的材料與工具,包括路徑測試、記憶測驗、空間知覺功能測試、空間結構操作測試;以t檢定(Independent t-test)、卡方檢定與區辨分析分析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去程與回程路徑測試中,在去程兩組未達顯著差異, 回程兩組有達顯著差異;進而由區辨分析結果得到,回程出現錯誤的預測變項有兩項,近期記憶與空間知覺能力。 本研究的結論有兩項:一、可行走的阿茲海默氏症病人,在本研究的路徑測試表現差於正常老人,且發現在具有中間結構連接( structural link)的環境地形(landmark) ,如樓層別或不同轉彎處,會增加病人學習新路徑的困難度。二、病人的空間知覺與近期記憶能力,可作為預測阿茲海默氏症病患空間定向功能之重要變項。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探討台灣肢障者所從事的職種特性,並分析主要職類在學業能力、職責、性向及工作力量上的差異性。 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間,共收集156種肢障可勝任之職種樣本。結果顯示:一、職種特性分布情形;1.依中華民國職業分類典九大職類,以第七類技術工及其有關工作人員居最高比率。2.依職業興趣,以機械、工業生產和企業事務相關的工作類型最多。3.職業所需最低學歷,以高中、職的學歷要求佔第一位。4.依職種所需技能訓練時間,太多數的工作需要三個月以下的技能訓練時間。5.依職種所需手指靈巧度,有78%的職種其所要求的手指靈巧程度是屬於中下至中等者。6.依職種所需手部靈巧度,有80%的工作其所要求的手部靈巧程度也是屬於中下至中等。7.依職種所需動作協調度,有72%的工作其所 要求的動作協調程度是屬於中下至中等。8.依職種所需工作力量,有超過半數的工作屬於輕度。9.職責,在資料方面,有30%和27%的工作屬於彙整及核對。在人員方面,有34%和28%的二作分別屬於服務與受命。而在器物方面, 則有41%和26%的工作分別屬於一般作業及精密作業。二、肢障者通任之主要職類(技術員及助理、事務工作員、服務售貨員、技術工作員)在學業能力、職責、性向及工作力量上的差異性;從多變故變異教分析得知肢障者在四大主要職類中,其在學業能力方面,不管在語言能力、數學能力及推理能力等方面的需求,皆具有顯著差異程度。在職責方面,肢障者四大主要職類在資料、人員及器物等方面的需求上,皆具顯著差異程度。在性向方面,技術員及助理職類在一般學習、語文、空間、圓形知覺、手指靈巧之性向需求最高,而技術工作員職類則對機械推理與手部靈巧之性向需求最高,另事務工作職類則在文書知覺性向需求最高。 總之,大多數的肢障者迫任之職類是技術性和半技術性相關的工作。所從事的主要職類間在學業能力,性向與職責上各有不同的差異性存在。因此職業輔導評量及重建人員應依案主能力與工作職種之需求做正確的分析及媒合,以提升職業輔導評量及重建之成效。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失能病人使用長期照護之護理之家照護或家庭照顧的相關預測因子,以提供健康照護人員在協助病人執行出院計畫時的參考。樣本為高雄市5所護理之家新入住個案(護理之家組)、與高雄地區區域教學以上醫院接受住院復健治療後回家自行照料的病人(家庭照顧組),共147位,以及其家屬。個案之疾病診斷、日常生活功能、併發症種類數目、年齡、性別、母語、家庭形式、主要照護者、教育程度、及社會支持(家庭平均每月收入、家中成人可照護人數)等變項,及主要照顧者對使用長期照護機構所持態度,作為獨立變項;出院後安置場所為,結果變項。以描述性統計、卡方及費雪恰當檢定比較兩組在獨立變項的異同。從病人家屬對「長期照護機構使用態度量表」的反應結果中可抽取三個主要因素,分別為心理安適因子、健康照護因子及家庭負擔因子。以對數複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年齡、對長期照護機構採贊同「心理安適」者、合併症狀數目、婚姻狀況、母語、宗教信仰為區別家庭照顧及護理之家照護的顯著預測因子。研究結果支持健康照護人員在協助病人出院計畫時應多方考量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的需求,以為病人提訂出院後適當的照護需求及安置地方。

  • 期刊
  • OpenAccess

國內相關法令規定,對於身心障礙兒童之服務應以專業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專業團隊已成為醫療、教育、社福系統等的主要服務模式。本研究主要為根據相關文獻探討專業團隊的模式及職能治療在國隊中扮演之角色,文中收集「高雄市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八十九及九十年度之資料,並以問卷及電話訪談高雄市共60位職能治療師。獲得(一)高雄市專業團隊模式之運作現況;(二)職能治療師在專業團隊中提供之服務;(三)高雄市大部分的職能治療師對專業團隊之看法。 研究結果顯示:(一)在高雄地區專業團隊模式的運作未臻成熟,還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二)職能治療師在專業團隊中的角色並不明確,且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人力不足;(三)一般的職能治療師對專業團隊亦不夠暸解。根據研究結果,職能治療專業應具備與其他專業合作之共識、積極投入專業團隊服務、配合相關政策及資源,以期對身心障礙兒童提供更有成效與品質之服務。

  • 期刊
  • OpenAccess

為因應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長,近年來在政府政策性的鼓勵之下,護理之家之數量成長快速,然而其所提供的專業服務卻尚有待加強。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目前護理之家的服務內容,人力配置,以及在長期照護工作上所面臨的困難與需求,同時也了解護理之家住民的特性、問題與期望,以作為未來發展護理之家職能治療服務模式之依據。 台北與高雄地區共回家護理之家的護理與服務人員,以及住民每家各兩位接受了訪談。由訪談結果得知,目前護理之家的人力以護理與服務人員為主, 服務內容以基本日常生活照護、護理及醫療為主,住民的精神生活貧乏,缺少復健或刺激,以致住民關節僵硬或變形的情形普通、情緒不穩定且溝通困難。此外工作人員感到專業人力的支援不足,且由於老年人容易退化,以致工作成就感低、挫折感大。由住民訪談得知,住民的環境適應不良,生活內容貧乏, 生活沒有目標,多數均表示希望能夠早日回家或乾脆死了算了。 此外自88年12月至90年7月止,共有285位住民接受了下列評估:分別是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老年人生活功能量表(Geriatric Rating Scale)、MDS認知功能量表(MDS Cognitive Perfonnance Scale)、人際技巧評量(Interpersonal Skill Survey)、社會參與量表(Social Engagement Index)、活動參與(Activity InvoJvement)等。認知功能正常的住民並填答生活滿意度量表(Life Satisfaction Index - Z)。結果發現住民的認知功能大多受損,且其認知功能與日常生活功能、整體生活適應、人際互動技巧、社會參與及活動參與均有顯著的相關。但是相較於認知功能,住民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礙的情形更為嚴重。除了老化與身心功能障礙的影響外,活動量嚴重不足亦可能是促使住民生活功能退化的原因。 為改善護理之家服務品質與住民的生活品質,應盡速修改護理之家設置標準,要求護理之家庭時有專長日常生活功能訓練典活動設計的職能治療師,協助護理及服務人員為住民設計個別化的照護計劃以及多樣化的團體活動,提供住民一個像家一樣的主活環境,以維護住民最大可能的健康或獨立。

  • 期刊
  • OpenAccess

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walking disability are common problems among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a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are a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ing balance and walking performance. Various types of subjects and postural stability measures as well as different walking parameters have been used in those studies. Thus, these factor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varying results reported. In addition,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stroke patients.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of standing stability measures to walking ability in post-stroke patients. Twenty-two CVA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160-male, 6-female), with a mean age of 56.1± 9.6years. The median interval between onset and investigation was 13 months. The Computer Dyno Graphy was used for measuring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under the feet while standing and walking. Patents were tested randomly in three conditions that included quiet standing, weight shifting and walking.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all the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tanding stability measures, weight bearing through the affected leg after weight shifting to the affected side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affected leg (r = .62, p< .01) and lateral weight shifting (r = .72, p< .01). In addition, lateral weight shifting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nterior-posterior weight shifting (r = .63, p< .01). Regarding postural stability and walking variables, only lateral weight shifting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walking velocity (r = .48, p< .05). As to walking ability, only walking veloc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tra-limb coordination (r = .59,p< .0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bles among static and dynamic stability are not all rela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balance consists of various dimensions; therefore, balance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should include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stability training. In addition, it was evident that lateral weight shifting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walking velocity. The effects of lateral weight shifting training on walk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VA warrant further investigation.

  • 期刊
  • OpenAccess

目前我國長期照護服務多以保護住民安全及滿足住民生理需求為主,長期照護機構之住民普遍缺少活動與刺激。為提昇護理之家的服務品質,本研究以發展長期照護機構職能治療介入模式為目標,針對兩所護理之家以全面介入的方式推展職能治療介入計畫。 介入的方式包括與管理階層的溝通,達成制度面的調整;提供工作人員在職進修,補充其專業知能;評估住民的身心功能並設計個別化治療計畫;指導工作人員個別化治療計畫的實施;以及提供住民個別及團體職能治療等。經過十個月的職能治療介入,工作人員反應位民的身體狀況與心 都比較穩定,生病送醫的情況有減少,活動與刺激增加,生活中支充實。工作人員本身透過觀察住民在團體職能治療中的反應,及每月一次的講習課程或座談討論,亦改變了其服務住民的態度與方式,較能尊重住民的自主性需求。整體而言,不論是對位民或是照護者,職能治療介入促進了長期照護工作正向的改變。 影響長期照護機構改變服務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專業人力資 源,(主)家屬的要求,以及(三)長期照設機構評鑑指標。因此當務之急是(一)聘請專長日常生活功能訓練與活動設計的職能治療師,來協助長期照 護機構為住民安排有意義的生活內容,(二)教育並協助家屬在長期照護工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三)盡速訂定以維護住民生活品質為目標的長期照服務標準,並據以擬定長期照護機構評鑑指標,提供機構經營者與主管 人員一個明確的方向去努力,如此我閻長期照護服務品質才可望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