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63.145

Acta Zoologica Taiwanica/動物學刊

臺灣大學理學院動物學系,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水解磷酸脂Lysophosphotidic Acid (LPA)與Sphingosine 1-Phsophate (S1P)均爲低分子量之脂肪酸,辨識細胞膜上Edg族受器進而調控細胞各項生理活性。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水解磷酸脂於人類內皮細胞中對細胞黏著因子ICAM-1與趨化因子IL-8和MCP-1表現的影響。在human umbilical cord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透過LPA與S1P處理均能夠誘導ICAM-1、IL-8與MCP-1的mRNA與蛋白質的表現,並且觀察到時間與劑量依賴的現象。利用前處理不同化學抑制劑,發現LPA與S1P誘導HUVEC表現ICAM-1是仲介Gi與NF-κB但不仲介rho。然而,LPA與S1P刺激HUVEC表現IL-8與MCP-1是仲介Gi、rho與NF-κB。在細胞黏著的實驗中,發現水解磷酸脂能夠增強單核球與內皮細胞之間的黏著。在ChemotaxisAssay的實驗中,發現LPA與S1P能夠增強內皮細胞的趨化活性與號召單核球的能力。此研究成果應可使我們對水解磷酸脂之生炎機制有進一步之了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神經壞死症病毒是近年來海水養殖魚的重要病原體,本實驗目的在測試魚體腸內菌作爲生物性防疫的可能性。自石斑魚腸道分離並鑑別菌叢,並依菌液上清液對NNV的中和能力,挑選出兩株具有抗NNV活性的菌株,中和力價指數都大於5。以不同孔徑分子篩及高溫處理菌液,發現這兩株細菌所分泌的抗病毒物質皆能耐受100℃高溫處理,但分子量一個大於5000kD,一個小於3000kD,這些物理特性可作爲日後分離純化該物質的依據。將細菌與飼料混合後餵食魚隻,三天後分離並培養消化道菌叢,結果發現餵食組菌叢與負對照組菌叢明顯不同,且能表現抗NNV活性,代表抗病毒細菌餵食後可順利通過消化作用,並在腸道存活下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SSN-1細胞株常被作爲魚類神經壞死症病毒(NNV)之研究工具,但有魚類反轉錄病毒SnRV的持續性感染。Lee等(2002)將SSN-1細胞上清液感染另一株對NNV有感受性的細胞株GF-1,成爲SnRV持續性感染的SGF-1細胞,以便研究SnRV與NNV共感染期間的交互作用。本實驗目的在於詳細探討共感染期間SnRV與NNV的交互影響。實驗結果顯示,SnRV的反轉錄酶(RT)會將NNV的兩段單股正意RNA皆以高相似度轉錄爲cDNA,即便在NNV的核酸序列上找不到SnRV RT可以辨識結合的序列。觀察NNV與SnRV共感染期間的日變化,發現NNV cDNA第三天才能測到,SnRV的RNA則在第四天就完全測不到,上清液中的NNV以GF-1與SGF-1兩種細胞定力價,發現第三天到第五天兩系統測出的力價有最大差異,因此第三天是所有變化的重要時刻,詳細推論將於正文中說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形態決定素Wingless(Wg)是分泌性的蛋白質並具有訊息傳遞的能力,其於組織中所形成的濃度梯度可以將細胞催化爲不同的分化類群。近來研究顯示:座落於細胞膜上的多醣蛋白HSPGs,對於Wg在目標區域中的散佈有著重要的穩定作用,並影響到Wg濃度梯度之塑型。我們發現HSPGs中的一個重要成員Dally-like(Dlp)protein在果蠅翅牒的Dorsal-ventral(D-V)界線上幾乎不存在,這種特殊的模式暗示了分泌於D-V界線的Wg可能傳遞著抑制Dlp表現的信息。我們測試了幾個保守出現於Wg signaling pathway的成員,證實了這個假設。由於Dlp扮演著調節Wg分佈的功能,Wg很可能藉由抑制Dlp的表現以修正本身濃度梯度的成形。另外,越來越多證據顯示Dlp爲另一條訊息傳遞路徑(Hh signaling)的co-receptor;我們指出Dlp可以接受Wg signal的調控而反應於Hh signalresponse,使兩條路徑間得以溝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爲一具有生物功能之水解磷酸酯。其功能包括影響細胞複製、存活,細胞遷移及附著等,又可被視爲一種酯質生長因子。LPA接受器爲G蛋白連結接受器(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可藉著活化不同的G蛋白來完成LPA對於細胞的影響。IL-1β扮演著促發炎的功能,在非特異性免疫中相當重要。本篇報告的數據顯示,LPA可藉由小鼠J774A.1巨噬細胞株上所表現的LPA接受器,造成細胞內鈣離子濃度上升,並促進IL-1β mRNA及蛋白質的表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本實驗對九孔血液細胞的吞噬機制作一多方向而初步的探討,發現1.血液細胞雖可在無血清的情況下進行吞噬作用,然而血清會增進吞噬作用達將近一倍。2.血液細胞可吞噬酵母菌,而醣類(mannan和laminarin)的存在,會有抑制作用,顯示血液細胞表面具有lectin可以辨認酵母菌細胞壁構成成分來協助吞噬反應。3.血液細胞也可以接合acLDL,表示可能會有Scavenger receptor的存在。另一方面,雖然細胞進行吞噬時其PKC活性沒有變化,而NO donor或NOS inhibitor對吞噬作用沒有影響,吞噬時的訊息傳導路徑以及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在九孔血液細胞吞噬機制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有探討的空間。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本實驗以電生理記錄和順向神經追蹤劑的方法研究次級觸覺皮層(second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II)的功能以及和其他腦區的神經聯絡網路。在初級觸覺皮層(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I)以及SII同時記錄由刺激對側前腳所引起的反應時,發現SII的多細胞神經反應顯著的快於SI者,而且對於不同刺激強度Si和SII均有類似的神經反應變化趨勢。爲了更進一步的證明SI、SII平行處理觸覺神經訊息的推測,將順向神經追蹤劑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 (BDA)以電泳的方式注入丘腦的腹後外側核(ventral posterolateral nucleus, VPL)中,發現VPL的神經元以單突觸平行投射至SI和SII,而且SII具有體位對應組成(somatotopy)的情形。由本實驗的電生理以及解剖學證據得知SI和SII具有平行處理觸覺訊號的功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NNV可引起三十幾種海水養殖魚大量死亡。本實驗在探討不同魚種NNV分離株對石斑魚的病原性有何差異。以來自海水的老鼠斑分離株(HGNNV)、淡水的中國鲶魚分離株(CCNNV)、冷水大西洋比目魚分離株(AHNNV),對點帶石斑寸苗進行攻毒,結果HGNNV引起的死亡率是72%,CCNNV是29%,而AHNNV只有1%。經由PCR檢測,確定死亡魚隻體內都測到病毒,唯AHNNV的含量很低,故AHNNV可感染得上石斑魚,只是病毒複製量偏低,推測與病毒核酸複製最適溫度的差異有關。瀕死魚的腦及視網膜有嚴重空泡化現象,殘活魚則無,但測得到病毒,又免疫組織染色發現殘活魚視網膜附近的黑色素巨噬細胞中心有NNV存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血液細胞的附著在九孔的先天免疫機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實驗有以下幾點發現:一、細胞附著的過程中,細胞內cAMP的量會逐漸下降;二、加入cAMP analog會抑制細胞的附著;三、Protein Kinase A受到抑制物作用後,細胞的附著率反而明顯的提高;四、細胞附著的時間越長,PKA的活性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以上實驗結果皆證實PKA這條訊息傳導途徑參與並調控九孔血液細胞的附著。而另一條由cAMP所調控的Epac訊息傳導途徑則由於對Epac具有專一性的cAMP analog對細胞的附著卻沒有任何影響,因此應與此細胞附著無關。另外,在實驗中亦發現,加入RGD肽胜會抑制細胞的附著,推測細胞在附著的時候是經由細胞膜上的細胞附著分子integrin與細胞間質中的fibronectin相互作用,使得細胞可以附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花身雞魚(The rapon jarbua)鰭細胞株,JF(Jarbua Fin)cell line在經由不同伏特(20、40、60、80、100 volts)電刺激處理之後可以觀察到細胞存活率的下降。電擊處理下,在正極部分會有區域性的細胞死亡,隨著電壓加強會造成細胞死亡的面積加大。在正極部分的細胞死亡面積會隨著電擊後培養時間增加而擴大。電擊後瞬間細胞的氧化壓力增加,但是在長時間的培養後則觀察不到明顯的氧化壓力改變。正極的pH值會因爲電擊而降低,可能造成細胞生理上的改變。電擊可能會同時使JF細胞株的膜電位及氧化壓力產生變化,引起細胞的死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