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library access?
IP:18.97.14.88

航測及遙測學刊/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正常發行

5-year IF 0.084
0.084 2024 年
Discipline Ranking
工程 2
Provided by Academic Citation Index

Choose issue


0 selected
  • Journals

空氣品質好壞會影響人類身心及日常行為模式。現有文獻多主張空氣污染將增加焦慮、壓力與發炎反應,而導致暴力犯罪風險增加;然而,空污亦可能降低戶外活動意願並減少街頭犯罪。因此本研究著眼現有文獻之不一致性,建議將犯罪類型分為室內與室外,並假設空污將減少室外街頭犯罪,並轉為增加室內家暴風險。以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為例,應用地理加權迴歸模型分別探討空污程度與家暴事件及搶劫的關係。結果顯示,該區空污程度越嚴重(空氣質量指數(AQI)越高),其家庭暴力數越多,但搶劫數越少。推論空污對室內室外犯罪行為應會有不同影響。

  • Journals

肺癌為國內癌症死因前三位,由於早期診斷不易,大部分患者預後不佳,故為重要之癌症疾病。與此同時,現今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植物所組成之環境綠蔽度對人體身心健康具有正面影響功效,因此了解環境綠蔽度對於肺癌發生之影響,對預防醫學之發展實為一重要議題。本研究結合地理資訊系統、遙感探測等空間資訊技術,以2003至2012年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抽樣歸人檔為材料,選擇大台北及大嘉義地區為研究試區,首先利用全域型Moran's I指標以了解肺癌之發生是否具有空間群聚之效應;其中在校正可取得之肺癌風險因子的情況下,利用廣義加乘混合模型,以探討環境綠蔽度及地區肺癌發生之關聯性。空間群聚分析之結果指出,研究期間肺癌之發生確實具有空間群聚的現象;並且由模型分析結果可知,當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增加1個單位之四分位距(NDVI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 0.27))時,將使得該地區肺癌發生風險減少32%(相對風險:0.68;95%信賴區間:0.66 - 0.70;P < 0.01),此統計結果於生活環境差異頗大的大嘉義地區及大台北地區,均達到顯著水準。由此可知環境綠蔽度對於肺癌之發生具有統計上的保護效力。

  • Journals

本文利用MODIS衛星影像與政府開放資料取得相關的資料變數,加入五種空間單元個別討論地表溫度與PM_(2.5)濃度的空間關係,試圖從中找出冬夏季臺中地區綠地環境、細懸浮微粒與地表溫度三者的關聯性。以一般空間模式的分析結果得到地表溫度與PM_(2.5)濃度存在一定之關係,彼此都有提升另一變數的效果。透過Moran's I等指標評比,建議以500 m空間單元探討因子與地表溫度之關係較能處理空間自相關問題,其冬夏季Moran's I值分別為0.008與0.018;細懸浮微粒PM_(2.5)則以250 m較適當,其冬夏季Moran's I值分別為-0.046與-0.032。此外,本研究發現植生指數NDVI對於PM_(2.5)濃度的正負向相關性在冬夏季節出現不同的結果,推測冬季枯水期與市地重劃的土地裸露所造成地表揚塵,是可能造成植栽滯塵原理無法有效發揮的原因。

  • Journals

空氣污染是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造成多種健康危害。近年來有研究調查發現,出生前後的空氣污染物暴露會影響兒童神經功能的發展。因此本研究評估在大台北地區出生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生前後空氣污染物暴露及住家附近土地利用型態與六個月時(矯正年齡)神經功能發展間的相關性。本研究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評估受訪兒童在媽媽懷孕期間及出生至六個月住家戶外空氣污染物濃度以及土地利用特性。在受訪兒童神經發展評估部份,利用第三版貝萊嬰幼兒發展量表進行。其他受訪兒童相關資料,如出生前後居住地、基本社會人口學特徵、家中污染物暴露等等,則利用結構式問卷及病歷收集。受訪兒童空氣污染物暴露及住家附近土地利用特性與神經功能發展間的相關性,以多變項迴歸分析評估。根據迴歸分析結果,多項空氣污染物(O_3、PM_(10)、NO及NO_2)對兒童神經功能發展有不良的影響,其中又以媽媽懷孕期間的空氣污染物暴露濃度對兒童影響較大。在土地利用型態方面,受訪兒童神經發展與住家附近國道面積有顯著負相關,與住家鄰近公園綠地則有正相關。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增加都巿中的綠地面積,可以增進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神經發展。

  • Journals

細懸浮微粒PM_(2.5)為臺灣中南部地區最關切的環境議題之一,其成因目前仍眾說紛云,除臺中火力發電廠之外,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亦常被歸咎為主因。然PM_(2.5)和交通量的監測常因僅有點狀的監測數據而無法全面探討交通量是否對PM_(2.5)有直接影響。因此本研究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及離散係數法反演氣溶膠光學厚度,結合臺中及鄰近縣市共25個空氣品質測站,推估原臺中市假日及非假日的PM_(2.5);而交通量方面以Google地圖一般路況車流量的平均壅塞程度與實際車道的車道寬、路口停滯秒數等推算成估計的小客車當量來表達影像當下交通的壅塞程度。最後再考量空間自相關和不同空間單元的前提下,以空間迴歸模型決策模式找出最適合的迴歸模型,來解釋當地PM_(2.5)受本身及鄰近區域因子影響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