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Sat-2(The Ice, Clouds,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為NASA於2018年發射之雷射測高衛星,目標提供全球性近年高程資料,未來或可作為臺灣大範圍高程資料的另一選擇,故評估其高程於臺灣之精度與特性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分析ICESat-2 ATL08地形高程於臺灣本島之精度表現,並針對土地覆蓋類別、坡度及海拔高度此三種影響因子分析其高程特性。研究成果指出高程誤差平均值、標準差、均分根誤差分別為-0.337、9.560、9.565 m,且高程誤差隨無植被變為完全植被覆蓋而增加;誤差與坡度具正向關係,整體誤差趨勢線呈持續上升之現象;與海拔高度亦同,然誤差趨勢具轉折處。成果可供ICESat-2高程資料應用於臺灣之參考。
近年研究揭示綠地暴露對思覺失調症的益處,然而大多以植生指數做為綠地暴露指標,但實際上仍有許多綠地相關的因子可能與疾病有關,例如:綠地的大小、形狀、近鄰性等(綠地結構指標),不過鮮少有人探討,且還未有研究進一步了解暴露不同綠地結構指標後,可能節省的終身醫療費用。本研究使用健保資料庫、NASA MODIS衛星影像、第二次國土利用調查資料、地理資訊系統(ArcGIS)和FRAGSTATS 4來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暴露的綠地愈綠、面積愈大、形狀愈複雜、綠地彼此之間愈靠近,可能降低罹病風險,且可能節省0.10至0.52百萬美金的終身醫療費用。
目前監測焚風方式皆以地面氣象站為主,以溫度與相對濕度作為指標,本研究利用遙測技術,以STARFM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將Landsat-8 30 m空間解析度與Himawari-8 10分鐘時間解析度的波段融合,其可改善一般衛星影像分析時可能會遇到無法取得發生當日及當時之遙測資料,以便達到更為密集之監測。融合後影像之TIR(thermal infrared)波段進行反演產生地表溫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相對濕度使用有關評估地表乾旱程度的植生指標。結果顯示對於週期短的焚風現象可適用於監測,但雲覆仍是較困難突破,LST與植生指標變動皆符合焚風發生的時序變化,尤其大武溪流域範圍的變化較為顯著。
瘋狗浪(freak wave)是海中突然發生的大浪,它大都在海洋中出現,也頻繁出現於海岸邊,對民眾從事海域遊憩活動帶來很大的危害風險。過去對瘋狗浪的研究大都採用數值方式進行,觀測研究甚少,主要是因為瘋狗浪不知發生於何時何地,很難觀測。本研究於海岸邊設置光學影像監視站,並發展一個影像處理方法與浪花流量與穿越速度計算方法,藉以判識瘋狗浪之發生,驗證結果顯示準確性可達八成以上,與過去實際發生意外事件之比較也相當一致。另外,分析結果也發現,海岸瘋狗浪之發生與入射波高未具有高度相關性,這代表瘋狗浪之發生除入射波浪外,尚有其它影響因子。本研究發展之瘋狗浪監測與分析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各地,藉以蒐集更多瘋狗浪資料,對於掌握瘋狗浪特性與預警模式之建置帶來很大之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