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6.169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台灣企業無薪假、裁員潮頻傳之際,鼓勵民眾(特別是婦女、中高齡等弱勢就業族群)自行創業,是政府解決失業問題的一項重要策略。比起受僱者,自僱就業者(包括雇主與自營作業者)更直接暴露在市場競爭與景氣變動下,其社會背景、工作和健康問題卻很少受重視。本文整理國內外自僱工作相關文獻與統計資料,發現台灣自僱者佔就業人口的比例近年逐漸略微下降,和受僱者、雇主相較,自營作業者的年齡較長、教育程度偏低、在女性中離婚、喪偶的比例較高;這般變遷趨勢與就業競爭較不利的人口屬性,和國外先進國家的狀況有明顯差異。工作特性上,自僱者的工作量與報酬不像受僱者那樣受到勞動法令規範,自僱者常需在時間與身心方面高度投入工作,有些研究指出其工作滿意度較高,但工時較長、自覺工作壓力與疲勞較為嚴重,並遭遇較大工作與家庭的衝突。自僱工作有不同於受僱型態的工作環境、壓力來源、健康與家庭的風險,政策應加以關切並提供協助,以免自僱者為拼經濟犧牲了健康。

  • 期刊

目標:評量「愛滋病個案管理師計畫」對於個案在行為及健康狀況方面的成效,並檢視其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資料來自2007年「愛滋病個案管理師計畫」資料庫,針對參與初診及後續兩次複診的852名個案之行為與健康狀況進行分析。除了從群體層次觀察整個樣本的行為與健康狀況的整體變化之外,並由個體層次探索每一個案在行為與健康狀況的變化型態,最後以多變量分析檢視個案特質與個管計畫成效的相關性。結果:樣本整體的行為及健康狀況在第一次複診時即呈現正向且顯著之改善,且於第二次複診時多能持續維持或小幅繼續改善。而由個別的變化型態來看,除了告知家人這項之外,個案在所有的行為與健康狀況方面的持續維持正向或改善都能維持在70~90%。改變型態與個人特質的相關較弱,但行為的改變的確與健康狀況的變化有顯著關係。結論:半年的個管介入對於個案在各項行為與健康狀況方面多有正向的影響。應強化感染者對個管計畫的加入與持續參與,確保服務品質,並評估其長期效益。

  • 期刊

目標:運用PRECEDE模式,評估台北市某一社區事故傷害狀況,以作為該社區之安全社區計畫推動最適介入策略之參考。方法:針對台北市某一社區,蒐集該社區事故傷害資料,包括事故傷害死亡率、醫院急診事故傷害個案、警察局交通事故。將事故傷害資料統計後,提供社區領袖票選優先議題及其影響因素之重要度及可改變度。參照PRECEDE模式,依序進行流行病學診斷,行為和環境診斷,及教育和生態診斷,完成該社區事故傷害問題之評估。結果:在流行病學診斷方面,該社區與事故傷害有關之議題以「跌倒墜落」及「交通事故」為優先;跌倒墜落的高危險群為10歲以下小孩及70歲老人以上;交通事故的高危險群為20-29歲機車騎士。在行為和環境診斷方面,老人跌倒之行為因素為精神不佳,環境因素為居家地面的濕滑;小孩跌倒之行為因素為沒有大人陪伴或大人沒注意,環境因素為居家或浴室的地面濕滑。機車交通事故之行為因素為違反交通規則,環境因素為天候光線不佳。在教育和生態診斷方面,所有前置因素、增強因素及促成因素,分析其重要度及可改善度之後,找出應優先改善之項目為:老人居家跌倒為浴室沒有把手或防滑墊未固定;小孩跌倒為主要照顧者防跌知識及警覺性不足;機車交通事故傷害為警覺性不夠及安全認知不足。結論:藉由PRECEDE模式進行社區事故傷害評估,透過社區事故傷害監測客觀數據蒐集,及社區領袖評量問題重要度及可改善度,評估結果可應用於該社區推動事故傷害防制計畫之參考。

  • 期刊

目標:96年政府首度將國小一二年級學童納入流感疫苗免費接種實施對象,本研究在97年疫苗未開打前,調查學童家長對其子女接種流感疫苗的意向,並探討影響家長轉變意向之相關因子。方法:97年5至6月間採二階段集群抽樣,以結構式問卷調查雲林縣24所國小共1,125名家長。結果:96年子女有接種的家長佔57.9%,其中有7.7%在97年轉而不同意其子女接種流感疫苗;而96年子女未接種者則佔42.1%,其中有51.4%在97年轉而同意其子女接種流感疫苗。援引健康信念模式,並經由多項式羅吉斯迴歸分析發現,學童就讀私立學校、父母教育程度較高、未收到接種同意書及須知,對家長願意讓其子女接種疫苗的意向有負面影響;而家長自我效能較高、接種疫苗之利益性較高或障礙性較低、情境感受較強,則對家長意向有正面影響。結論:建議衛生單位可結合社區醫療網絡,藉由醫師的專業角色,提升家長對接種流感疫苗的認知與態度。並可針對未繳交同意書或不同意接種的家長,透過電話提醒和說明,降低其障礙信念。政府亦可利用大眾傳播宣導施打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及優點,並公佈疫苗相關資訊,以澄清民眾對疫苗安全上的疑慮,提升民眾對疫苗接種的意願。

  • 期刊

Objectiv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factors affecting influenza vaccination among poultry and livestock workers in order to promote influenza vaccinatio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came from the Bureau of Health's 2007 list of poultry and livestock workers in Hualien County. The author personally interviewed each subject utilizing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research data was generated from 136 of the 202 listed poultry and livestock workers in Hualien City, Chian, and Shoufong townships. This represented an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of 67.33%.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35.3% of Hualien's poultry and livestock workers had not been vaccinated against influenza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influenza vaccination were: education level (F=3.965, p<0.01), regular exercise (F=9.183, p<0.01), self-rated health (F=3.537, p<0.01), and presence of a high-risk disease (t=-4.925, p<0.01).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health beliefs,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influenza vaccination. Self-efficacy was the major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predicting influenza vaccination for poultry and livestock worker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subjects with a low education level, regular exercise, low self-rated health, and with high-risk disease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received influenza vaccination. Agricultural authority' channels are recommended to promote the benefit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s to the poultry and livestock workers who are more educated, do fewer exercises, and have no high-risk diseases and better self-rated health in order to raise their belief in the value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 期刊

目標:本文控制地區人口特性和社經條件,以台灣各縣市醫療資源分配相對於當地地理幅員和人口數為指標,探討相關因子與各地粗死亡率和事故傷害死亡率差異的關係。方法:本研究利用1998至2007年台灣地區23縣市的跨時跨區資料,以羅倫茲曲線和吉尼係數呈現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均程度,並透過泊松迴歸(Poisson regression)方法分析醫療資源密集度、就醫交通可近性、人口組成、教育和所得等因素,對於各縣市粗死亡率、事故傷害死亡率的影響效果。結果:在影響兩項死亡率指標的相關因子中,以醫療的交通可近性、人口老化程度和社會經濟狀況三類影響因素最為重要,醫療資源相對於人口的密集度、原住民人口兩特性,則非主要因子。結論:在控制人口組成、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後,台灣各縣市間粗死亡率和事故傷害死亡率的差異,可相當程度歸因於各地醫療資源、地理幅員所衍生之交通可近性;而且交通可近性條件對於事故傷害死亡率的影響更甚於對粗死亡率的影響。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全民健康保險醫院總額支付對住診醫療品質的初步影響。方法:以迴歸分析的方式探討在控制病患的疾病嚴重度及自主與卓越計畫的參與後,於2002年7月開始實施的醫院總額支付對病患住院30日內死亡機率、出院後30日內再住院機率及感染機率的影響。採用的資料為2000至2004年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明細及衛生署之死因檔。結果:在醫院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後,私立地區醫院(參考群)病患的再住院機率顯著減少,感染機率沒有顯著變化,死亡機率則顯著降低。與私立地區醫院比較時,公立及財團法人醫院的再住院機率顯著降低,感染機率顯著增加;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再住院機率顯著增加,感染機率顯著降低。公立及區域醫院的死亡率也顯著降低。結論:醫院總額的實施對病患的再住院機率、感染機率與死亡機率在醫院層級及權屬間有不同的影響方向。整體而言,醫療品質有改善態勢。

  • 期刊

目標: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鼓勵之下,台灣地區糖尿病友團體相繼成立,並委託非營利組織辦理輔導及運作增能計畫,本研究目的為評估這些團體的運作成效,分析各地區成效的差異,並指出各地區應加強的自我照顧項目。方法:採用國健局所設計的「2007年糖尿病友團體重點成效評值表」,以團體為對象,逐項詢問實際執行自我照顧的糖尿病友及高危險群的人數。分析方法採用資料包絡法,以多重投入產出模式評估成效。投入項目為各團體之糖尿病人數及高危險群人數,產出項目包括自我血糖監測、飲食、運動、體重控制、及糖化血色素等;高危險群的產出項目相同,但自我血糖監測改為每年至少一次,且不包括糖化血色素。結果:320個團體中,有效率的團體有57個,大多數病友團體的效率分數在41%到70%之間;糖尿病人應增強的項目是體重控制及飲食,高危險群應增強的項目是血糖監測。結論:糖尿病友團體的運作成效是具體的,且有區域性的差異,而各地區應該強化的自我照顧項目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