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library access?
IP:18.97.14.80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5-year IF 0.298
0.298 2023 年
Discipline Ranking
綜合 8
Provided by Academic Citation Index

Choose issue


0 selected
  • Journals

自殺死亡自1997年起進入台灣十大死因之列,並於2006年達到近年高峰,該年自殺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19.3人。為因應嚴峻形勢,政府於2005年成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擔任推動全國性自殺防治工作之整合平臺。我國自殺防治策略,包含全面性、選擇性與指標性策略,以促進醫療及非醫療體系之自殺防治網絡整合為手段,透過臨床研究與資訊分析之實證基礎為策略依據。自2007年起自殺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至2010年退出十大死因,於201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之高自殺死亡率國家進入中度之列。未來除持續推動國家自殺防治策略外,將繼續深植「珍愛生命、希望無限」的精神於各領域,貫徹「思維全球化」、「策略國家化」、「行動在地化」的目標,以達成「自殺防治人人有責」、「人人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的理想境界。

  • Journals

有鑑於2013年7月衛生福利部正式成立前,在所謂朝野協商下立法院堅持將「口腔健康」併入規劃多時的「心理健康司」,作者質疑公共衛生組織架構處置的適當性,衛生署究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為何?因此回顧我國從2005開始組織再造心理衛生單位的變遷,2012-2014立院公報中各立委與政府單位對話紀實的摘錄整理,並比較國際組織WHO,和美國、泰國、英國等國家衛生組織架構中,心理健康單位的位階與工作內涵。結果發現早在2005年政府組織再造的規劃藍圖已經確認了在中央層級應設立心理健康的專責單位,2005年至2012年衛福部的規劃至少經歷四個行政院核定版本,皆維持心理健康為獨立的「司」級單位(2005年「健康促進與心理衛生司」、2009年「心理健康與物質濫用防制司」、2010、2012年「心理健康司」)。目前成立「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從立院公報可以看到是政治力及利益團體的介入,既不符合《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22條機關設立的原則,也與WHO和幾個國家組織變遷的不符合,更反應出立法委員與衛生署首長,不了解何謂全民心理健康。口腔健康加入心理健康司,非但沒有增加心理健康的人力與經費,反而出現排斥現象,也誤導對心理健康的意義。因此提出結論與建議:由各國家組織架構瞭解,口腔加入心理健康司是屬不成行政體統。衛生福利部成立已屆一年半,建議應檢討並調整,恢復「心理健康」組織的獨立和其高階組織的定位,並須將公共心理健康普及化。

  • Journals

目標:探討不健康飲食行為與飲食偏好之於兒童與青少年的憂鬱情況相關性。方法:本研究以台灣北部及中部549位10-13歲的國中小學童為研究樣本。採用生活調適問卷(Center for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針對學童進行憂鬱情況分析,研究對象將分為憂鬱(分數>21分)、中度憂鬱(分數15-21),及正常(分數<15)族群。飲食行為內容包含不規律飲食、不良飲食經驗、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飲食偏好。分組依據採用卡方檢定和ANOVA檢定,並以羅吉斯回歸檢定飲食行為與憂鬱情況的關聯性。結果: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國中小學童中相當盛行,最低由47.6%有攝取宵夜之習慣至高達70.5%攝取含糖飲品,且在平均在一周內有3.1餐為不規律飲食。卡方檢定的結果指出,憂鬱組(N=71, 14.4%)相較於中度憂鬱(N=77, 14.6%)與正常(N=379, 71.9%)組,有更不規律的飲食(p=0.005)、不健康的飲食習慣(P<0.05,分項中宵夜攝取及含糖飲料攝取例外)及不良飲食經驗(p<0.05,分項中僅食慾被零食影響例外)。在控制性別、年齡、地區下,羅吉斯回歸顯示隨著不健康飲食習慣與的項目累計,會使憂鬱或中度憂鬱的風險上升(ORadj:2.17-6.33);相同控制背景之下,不良飲食經驗也同樣增加憂鬱的風險(ORadj:1.79-16.5)此外,若學童對蔬菜有較不佳的偏好,也會顯示與憂鬱情況有正相關(p=0.018)。結論:不健康的飲食行為與青少年的憂鬱情況呈現正相關,同時也是憂鬱情況的風險因子。此結果顯示,應更加重視學童飲食行為的改善,以遏止日後青少年憂鬱情況的盛行。

  • Journals

目標:護理人員因輪班工作型態及工作繁重,是罹患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本研究以護理人員體檢生理數據及生活、工作型態問卷資料,調查護理人員罹患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及探討基本特性、生活、工作型態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方法:為橫斷性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研究工具為人員體檢生理指標及自填式問卷,回收1,129份有效問卷;其中代謝症候群定義以2007年國健署診斷標準為基準。結果:護理人員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5.0%。其相關危險因子包括:年齡(OR=1.11)、家族病史(OR=1.93)及目前有慢性病(OR=6.56)、行政護理人員(OR=5.22)、過去一年班別中為大夜(OR=14.15)、每周飲用含糖飲料88-175公克(OR=3.81)的護理人員易有代謝症候群風險;攝取低脂乳品類0-1杯/天較攝取1.5-2杯/天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減少68%(OR=0.32)。結論:護理人員的輪班型態、飲食行為與代謝症候群具相關性,建議醫院落實護理人員健康管理政策,追蹤體檢狀況,並對輪班型態進行檢討與修正;制定健康飲食方案與環境,改善護理人員飲食習慣。

  • Journals

目標:利用Baron和Kenny(1986)的中介效果概念,直接驗證吸菸、飲酒兩項負面健康行為,是否為相對剝奪感和健康的中介變項?方法:利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民健康署於2009年所進行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HIS)之全國性抽樣資料,並控制個人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慢性疾病、籍貫及居住地區等變數,並將男、女性分開作分析,先分析吸菸、飲酒是否為中介變項?進而檢視其為完全中介?抑或部分中介?結果:迴歸結果顯示,男性部分,抽菸、喝酒大致存在中介效果;女性部分,抽菸幾無中介效果,但飲酒則和男性一樣,大致存在完全中介效果。結論:若政府意識到所得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剝奪感,會藉由菸、酒消費以抒發心理不滿情緒,那政府除了提供更完善醫療資源以增進國人健康外,亦應重視收入不均對健康造成的衝擊,尤其當避免貧富差距更趨嚴重。

  • Journals

目標:社會交換理論為探討社會交換行為理論,跨院電子病歷屬社會交換行為並涉及知識分享。本研究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探討醫師知識分享行為對社會交換理論主要構念與跨院電子病歷交換意願之中介效果。方法: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南部某醫學中心之醫師,發放260份問卷進行調查,有效回收220份,有效回收率84.62%。採用偏最小平方法進行資料分析,進行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檢測,並以Sobel test進行中介效果檢驗。結果:社會交換理論中,承諾、依賴與互惠、溝通對知識分享行為具顯著正向影響;依賴與互惠對跨院電子病歷交換具顯著正向影響;知識分享行為對於社會交換理論中承諾、依賴與互惠對於跨院電子病歷交換意願具有中介效果。結論:跨院醫師間的承諾、依賴與互惠,可透過落實知識分享行為,強化跨院電子病歷交換的意願。本研究認為醫學研討會、雲端專業知識平台乃至於醫療知識社群可促使醫師間知識分享行為,改善工作績效與病患醫療照護品質,提升跨院電子病歷交換之成效。

  • Journals

目標:發展一份適用於國小老師及一般家長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知識量表,並作信效度評估。方法:量表共10題,包括ADHD症狀、ADHD的出現年齡、流行特質、延誤就醫後果、可能致因、症狀持續、治療方式、停藥時機、行為治療及教師、家長可幫助患童的地方。採專家效度、已知團體差異的建構效度、項目分析、內在一致性、再測信度。研究樣本為參加新北市ADHD衛教活動的國小教師(563位)和一般家長(102位)。結果:專家效度(16位)的CVI=85.0%。項目分析方面,難度指數在29.1%至87.2%間(教師)、46.6%至68.6%間(家長),鑑別指數在24.3%至57.9%間(教師)、55.7%至89.2%間(家長)。教師的答對率(71.4%)顯著優於家長(59.0%),顯示具已知團體差異的建構效度。Cronbach’s α為0.52(教師)、0.69(家長)。22位教師及21位家長在兩週內填寫量表兩次,多落在95%一致性區間內,及沒有特別形態。結論:ADHD知識量表題數精簡,內容涵蓋範圍廣,具良好信效度,可作為測量教師、家長的ADHD知識,及評估衛教對於ADHD知識的增進成效。

  • Journals

目標: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城鄉國中生睡眠品質現況,並探討其重要之個人、家庭、學校和社區因素。方法:依縣市人口密度,以台北市和花蓮縣分別代表城市和鄉村。採兩步驟隨機抽樣方式,先自每縣市選取3所國中,再自六校各年級中選取四分之一班級為樣本。以匹茲堡睡眠品質問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和自陳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得1,796份有效資料。分析方法有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及多元迴歸分析。結果:1.城鄉國中生整體睡眠品質得分(PSQI=6.47和6.28)均大於5分,相對不理想,且城市學生週間睡眠品質較鄉村學生差(t=2.74, p< .01)。2.自覺健康狀況、使用電腦習慣、睡眠規律性、家庭關係、學業壓力和人際壓力是城鄉國中生整體睡眠品質的共同因素。3.七項個人、3項家庭和2項學校因素是城市國中生整體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共可有效解釋27.5%的變異量。4.五項個人、1項家庭、2項學校和1項社區因素是鄉村國中生的整體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共可有效解釋27.4%的變異量。結論:台灣城鄉國中生整體、週間或週末睡眠品質仍有改善空間,且相關因素不盡相同,故未來宜針對城市和鄉村國中學生發展與推動不同睡眠改善介入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