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利用行政資料建構照護連續性的測量指標,且多數研究發現照護連續性可改善照護結果。然而,這種量性測量能否代表照護連續性的概念,值得深思。本文以「照護連續性的概念與測量指標之發展脈絡」、「應用量化照護連續性指標的限制」,以及「病人觀點的照護連續性測量工具的發展」三部份為主軸進行文獻回顧。結果發現,研究者普遍認為照護連續性為多範疇的概念,而以行政資料為基礎的量化照護連續性指標係測量一段時間內患者看診次數集中或分散於不同看診醫師間的程度,我們認為這無法反應照護連續性多範疇的概念。此外,量化指標亦無法反應在不同照護場域與醫療環境中照護連續性的本質。最後,以病患為觀點的照護連續性測量逐漸受到重視,建議研究者可以發展病患觀點的照護連續性測量工具,並探究量化指標與各範疇病患觀點指標間的相關性,與各類照護連續性測量指標對照護結果的影響。
久坐行為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危險因子。高齡者經常花費過量的時間在久坐行為活動上。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久坐行為會提升高齡者罹患疾病與死亡的風險,但有關久坐行為與健康結果的關係仍未被完整探討。本研究旨在透過有關高齡者久坐行為與各種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證據,提出一敘述性的綜論供國內久坐行為臨床研究與實務之參考。本文採用文獻回顧方法搜尋PUBMED資料庫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相關文獻,經搜尋與排除條件檢核後,共19篇文章符合篩選標準。結果發現高齡者長時間久坐行為會提高全死因死亡率之風險;久坐行為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和過重肥胖之關係有一致性的結果;久坐行為與腎臟惡性腫瘤之關係仍未被發現。本研究之文獻回顧結果支持久坐行為與高齡者健康之間的關係。未來相關研究宜採用大樣本調查與縱貫性研究設計,並應考量納入本研究所提之干擾因素較有研究證據力。此外,未來宜持續探討不同久坐行為類型(休閒、通勤、工作及家庭層面)對高齡者健康的影響,並建議同時採用主觀及客觀方式測量久坐行為。
Objectives: The ocular incidence rate and comorbidities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 in young groups were analyzed.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opulation-based an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Taiwan Longitudinal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 2000. The ages of the subjects included in the young RRD group ranged from 0 years to 44 years. Th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number of new cases by the population size of individuals with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Odds ratio (OR)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orbidities. Results: From 2001 to 2010, the incidence rate of RRD for individuals under 45 years of age in Taiwan was 16.4 per 100,000. The young female group, aged 25-29 years, peaked first at 23.0 per 100,000, whereas the young male group, aged 40-44 years, increased continually and peaked at 28.3 per 100,000. The young RRD group was highly comorbid with some diseases and statistically more associated with high myopia (OR 7.38, 95% CI 3.97-13.72) than the young non-RRD group. Othe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young RRD group were vitreous hemorrhage (OR 72.57, 95% CI: 9.93-530.55) and lattice degeneration (OR 5.11, 95% CI: 2.44-10.67) as compared with young non-RRD subjects. Conclusions: The young population of Taiwan shows high number of RRD cases dominated by males. The co-morbid analysis of high myopia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etinal degenerat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RD prevention in young residents.
目標:本研究為南部某縣2015-2016年複合式健檢資料的分析,以了解社區老人的健康體能與衰老情形,以及影響手部握力的相關因子。方法:本次共收錄了1,002位65歲以上老年人(74.19±6.02歲)的資料,包括435位男性(74.97±6.28歲)、567位女性(73.56±5.74歲)。分析資料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一般健檢的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骨密度、基礎代謝率、手部握力、身體靜態平衡力與動態平衡力。結果:男女和不同年齡層受試者在許多體能上都有顯著差異;性別、基礎代謝率和年齡是影響手部握力的三個關鍵因素,三個因素可決定受試者手部握力的49.2%(Adj R^2=.492)。其他影響因子依序為:身體靜態平衡力、身體質量指數、舒張壓、體重、就寢時間。結論:身體靜態平衡力、舒張壓對手部握力的預測力,是本次研究的重要發現。其中,身體平衡力與老化的關係是目前許多老化研究的重點;然而,舒張壓與手部握力表現的關係卻極少被討論到。本研究顯示,舒張壓對手部握力的預測力比體重、骨密度都高。此外,這些老年男性受試者的舒張壓明顯高於女性受試者;女性受試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異值明顯大於男性受試者,值得進一步追蹤與後續更大量的資料分析。
目標:分析失智症家庭使用長期照顧服務的情形與影響使用的因素,並探討家庭照顧者不使用長照服務的原因。方法:收案對象為台南某醫學中心失智症門診之病人及家庭照顧者共231組;以結構式的問卷與照顧者進行電話訪談。結果:失智者使用長照服務的比率僅8%,遠低於使用看護工的35%,或未使用任何服務的57%。失智者未使用服務的主因是照顧者不覺得失智者有需要使用服務(64%)、其次是照顧者表示服務項目不適合患者(20%)。至於未曾使用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的主因,是照顧者缺少相關服務的資訊(56%)。邏輯斯迴歸分析顯示使用服務的照顧者的長照資源相關資訊顯著高於未使用者(OR=1.76, 95% CI=1.19-2.61),但失智者特性包括認知功能和身體功能嚴重度皆與使用看護工顯著相關。結論:本研究的失智者和其家庭照顧者使用長照服務的比率皆偏低,由於照顧者缺少相關服務的資訊,建議政府應加強宣導,並提供更多給家庭照顧者的支持服務,才能在雇用看護工的方式之外,以多元的服務來滿足失智症全家照護的需求。
目標:風濕疾病為一種慢性的炎症,可能會增加罹癌風險,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兒童風濕病人罹癌之風險及其罹癌前醫療利用之情形。方法:本研究採回溯性研究設計,運用次級資料分析,資料來源為全民健保資料庫,選取2000年至2012年診斷為風濕疾病之兒童,以紅斑性狼瘡及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等八種風濕疾病進行觀察;使用Cox models分析罹癌症風險,並以Mann-Whitney U Test檢定病人罹癌前醫療利用之變化。結果:整體兒童風濕病人相較於兒童非風濕病人高出3.71倍罹癌風險,其中紅斑性狼瘡、幼年特發性關節炎與修格連氏症候群的罹癌風險分別為3.94倍、5.93倍與5.29倍;藥物中,曾使用免疫調節劑者罹癌風險約增加5.65倍,曾使用生物製劑罹癌風險高出約26.01倍;另外,兒童風濕病人在罹癌前的醫療利用變化呈現門診利用增加、住院利用減少,經Mann-Whitney U Test檢定均未達顯著差異。結論:綜合研究結果,兒童罹患風濕疾病會增加其罹癌風險,因此本研究建議衛生主管機關應加強重視兒童風濕病人的醫療照護,避免將來支出更多的社會成本。
目標:兒童時期的飲食行為對未來健康有著深遠影響。目前多數證據侷限於一般兒童與單一種飲食行為,本研究旨在探討經濟弱勢兒童由吃早餐、蔬果及零食飲料構成的多重飲食行為軌跡及其相關因素。方法:使用「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2009年、2011年與2013年部分資料,樣本共計1,001位國小學童(女生佔50.25%;初始平均年齡為9.07歲)。群體基礎多重軌跡模型和多類別邏輯斯迴歸為主要分析方法。結果:辨識出三種多重飲食行為軌跡,包含「飲食長期規律組」(21.28%),近乎每日吃早餐與蔬果但吃蔬果的頻率從第一時點至第三時點明顯減少;「早餐蔬果長期不規律組」(77.62%),吃早餐的頻率在所有時點皆為最低且有不規律吃蔬果的情況;以及「蔬果長期缺乏組」(1.10%),吃蔬果的頻率在所有時點皆為每週一天或以下。所有組別的零食飲料行為軌跡相似。年齡越大與雙親教育程度越低,不健康飲食行為的可能性越高。結論:吃早餐、蔬果及零食飲料行為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線性關係,且其發展具有異質性。此次發現的相關因素有限,未來研究應持續探討並剖析不同軌跡之影響機制。
目標:2015年5月至7月間南韓爆發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nfections)流行疫情,病例及死亡人數快速累積,嚴重的疫情重挫南韓經濟及旅遊業。本研究檢視南韓疫情期間,台灣出入境旅遊人數的衝擊相關影響,闡述國內防治作為及衛教民眾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利用搜尋引擎以關鍵字「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相關字串蒐集事件報導及文獻,分析南韓MERS-CoV疫情衝擊我國旅遊產業。結果:MERS-CoV疫情影響包含旅遊、航空運輸、經濟貿易、衛生政策及防疫機制等。我國防治策略包括:成立應變小組,加強疫情監視與風險評估等策略,確保國內防疫與國人健康。結論:疫情影響觀光旅遊產業,凸顯國際疫病藉由運輸傳播的危機,引發國際間旅遊秩序的改變。經由正確的疫情評估、實施有效策略及加強民眾健康管理策略,建立自我健康管理的共識,共同對抗傳染病帶來的考驗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