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檢視台灣地區道路密度與發生高血壓之相關性,及利用因果中介變項分析了解細懸浮微粒、交通噪音在關係中之角色。方法:研究利用全民健康保險2000年百萬承保抽樣歸人檔(Longitudinal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 [LHID] 2000)之世代追蹤研究資料,以確認2003年至2012年間罹患高血壓者的新病例。暴露資料則以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之路網數值圖2006第1.3版,透過地理資訊系統計算研究對象就醫鄉鎮之道路密度而細懸浮微粒資料取自2006至2012年空氣品質監測網之每小時PM_(2.5)自動監測資料,並以克力金模型推估至研究對象就醫地點所在之鄉鎮,做為受試者之長期暴露數值。最後再以Cox比例風險模型估計道路密度與發生高血壓之危險比及利用因果中介變項量化交通汙染所產生之細懸浮微粒所造成之高血壓效應(例:間接效應[Natural Indirect Effect, NIE])。結果:研究對象所就醫之鄉鎮如有較高之縣道道路密度時(≥ 125.3 m/km^2),則其對之高血壓風險約略增加17%(危險比[Hazards Ratio, HR]=1.17, 95%信賴區間:1.14-1.19),而較高之鄉道道路密度(≥ 473.2 m/km^2)也發現相同的趨勢(危險比[Hazard Ratio, HR]=1.09, 95%信賴區間:1.07-1.10)。結論: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就醫鄉鎮之道路密度與發生高血壓有正向的相關性,此相關可能為細懸浮微粒所造成。
目標:放射治療產生之毒性反應,反映著治療品質之好壞,進而影響病人後續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頭頸癌病人放射治療毒性反應之預測因素。方法:採回溯性研究設計,以病歷回顧方式收集資料,個案來源為台灣南部某區域醫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606名頭頸癌病人納入研究;本研究經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通過後執行。資料進行敘述性性統計、卡方檢定及多元羅吉斯回歸分析,找出影響放射治療口腔及皮膚治療毒性反應之預測因素。結果:男性546人(90.1%),女性60人(9.9%),平均年齡54.0歲,經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結果以治療次數、治療固定方式為頭頸癌放射治療皮膚呈現輕微或嚴重反應之預測因素;年齡、身體質量指數為口腔呈現輕微反應之預測因素,癌症部位則為口腔呈現輕微或嚴重反應之預測因素。結論:結果發現改變治療固定方式即能減少皮膚輕微或嚴重反應,由此可供臨床醫師擬定治療計畫時之參考運用,其他預測因素則可促進醫療照護人員對毒性反應之瞭解並提高治療期間對病人毒性反應之關注,能即時給予適當醫療照護處置,以降低毒性反應程度並藉此提升病人的放射治療品質。
目標:由「服務品質模式」(PZB model)缺口五角度切入,檢視偏遠地區及資源不足區長照服務據點之滿意度及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發展的SERVQUAL問卷內容效度與信度良好。以方便抽樣於各偏遠長照據點訪問6-10名服務使用者,共完成23個據點有效樣本206份。結果:受訪者有六成來過據點,使用者多為女性、失能程度較低。約六成的據點成立不到3年,照顧管理個案量高。服務品質滿意度得分以保證性最高、有形性最低,總平均分數為4.37分。受訪者認為據點的功能以直接服務顯著高於整合平台與衛教。不同失能程度在可靠性、反應性、關懷性與滿意度總分有顯著差異,而事後檢定發現無失能者在可靠性、滿意度總分顯著高於輕度失能者。衛生所(30.4%)承接的據點滿意度較高,在有形性、關懷性與滿意度總分有顯著差異。回歸結果顯示,了解據點功能及由衛生所承接的據點對使用者及家屬滿意度有正向且顯著影響。結論:本研究結果建議強化使用者及家屬對據點功能之了解以及未來由衛生所承接的政策考量。
合理論責機制(accountability for reasonableness, A4R)為健康照護分配正義評估提供完整連貫之理論架構,本研究目的便係瞭解民眾(作為重要利害關係人)對於將A4R要件納入全民健保給付決策機制之態度與認知,並探討可歸因性之相關因素。方法:研究對象為20歲以上全國民眾,採隨機抽樣並輔以電話訪問,樣本數為1,140位,以多項式邏輯斯迴歸探討可歸因性與民眾特性、公開性、參與性及可修正性之關聯性。結果:多數受訪者認為可歸因性、公開性、參與性與可修正性為健保給付決策機制之重要要素,但僅少數受訪者認識相關機制。就健保給付決定因素分析,重視藥物/醫療服務價格勝於治療效果者,與年齡、教育程度、收入、醫療利用、公開性及參與性有關;重視疾病負擔勝於治療效果者,與年齡、收入、慢性病及參與性有關。結論:民眾普遍認為健保給付決策機制納入A4R要件有其重要性,但認知與態度存在差距;且可歸因性與民眾特性、公開性、參與性有關。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life among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the Gambia and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enablers package on it.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anti-TB treatment for at least two weeks in the Gambia.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WHOQOL-BREF questionnaire through face-to-face interview. The mean overall and domain-specific scores of the WHOQOL-BREF were compared for recipients and non-recipients of the enablers packag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Receipt of the enablers package ha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p<0.0001) and all domain-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ores except that of the social domai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receipt of incentives, female gender, and urban residence had positi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rk the begin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quality of life studies in the Gambia, especially among TB patients. Further research is warranted to explore the needs of TB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目標:本研究目的為評價台灣推廣學校結盟藥師執行正確用藥教育對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效能及行為之影響。方法:以102年及105年度全台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職學生為母群體,採等比機率抽樣。研究工具為自填結構式網路調查問卷,102年受訪學生共計8,635人,105年受訪學生共計6,226人。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分析台灣推廣學校結盟藥師執行正確用藥教育對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效能及行為的影響。結果:學生表示學校有辦理過正確用藥教育相關活動的比率從102年73%增加至105年的79%。多變項結果顯示,在控制學制與學生的性別後,102年至105年推廣學校結盟藥師執行正確用藥教育後,對學生的正確用藥知識、正確用藥效能及行為有顯著正面影響。此外,學校有辦理正確用藥教學活動學生的正確用藥知識、效能及行為也顯著較高。結論:台灣推廣學校結盟藥師推動正確用藥教育可以顯著提升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效能及行為,建議持續推動學校與藥師結盟推動正確用藥教育以增進學生正確用藥素養。
目標:近來毒品濫用與施用者年輕化的問題甚為嚴重,初次接觸毒品常以K他命為主。本研究目的為探究K他命膀胱炎患者中止濫用K他命的經驗,瞭解K他命膀胱炎患者其中止K他命濫用的歷程與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採質性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對9位K他命膀胱炎患者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並將訪談資料轉成逐字稿進行內容分析。結果:將中止K他命濫用歷程分為:K他命濫用成型、掙扎階段、初步中止、穩定中止或失敗等四階段。促進中止K他命濫用因素有健康信念與自我覺察、家庭支持與正向人際關係、宗教信仰寄託、偏差友伴網絡瓦解、司法矯治介入。結論:建議重視醫療人員在K他命戒治中的積極性角色、毒品濫用中止需跨單位的協調與合作、輔導戒治宜從脈絡檢視物質濫用者的需求、建立保護性通報機制、透過醫療系統的治療輔導替代行政裁罰以中止K他命濫用的問題。
目標:本研究旨在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母親讓女兒接種HPV疫苗、自己接受子抹篩檢之相關因素,以及兩項健康行為之間的關係。方法:透過NIIS系統選取桃園市12-17歲女學生之家戶資料,依分層隨機抽樣並以女學生之母親為對象進行電話調查,最後以羅吉斯複迴歸檢視影響其健康行為之相關因素。結果:職業、地區都市化程度、對HPV疫苗有效性認知是影響女兒接種HPV疫苗的顯著因子;母親接受子抹篩檢的顯著影響因子則有年齡、職業、醫療院所之行動線索、以及對子抹篩檢的障礙性認知。女兒接種HPV疫苗與母親接受子抹篩檢這兩項健康行為呈正相關,並且女兒接種HPV疫苗可以顯著影響母親後續接受子抹篩檢的意願與行為。結論:加強母親對HPV疫苗之有效性認知、降低母親對子抹篩檢之障礙性認知,乃是促使母親採取子宮頸癌預防行為之重要關鍵。而推動青少女免費HPV疫苗政策非僅可達一級預防效果,也可促進母親接受子抹篩檢的意願與行為,對於推動子宮頸癌之二級防治亦有實質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