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library access?
IP:18.97.9.168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5-year IF 0.298
0.298 2023 年
Discipline Ranking
綜合 8
Provided by Academic Citation Index

Choose issue


0 selected
  • Journals

台灣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和日本介護制度皆以發展社區照顧為目標。本文回顧日本介護政策因應國內「照護意識轉變」和「政策永續原則」啟動社區力量、整合醫療和福祉支持服務之變革。本研究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合作,透過日本長照學者剖析介護政策脈絡,反思並提出我國長照政策建議。日本介護制度從「社會福利制度」轉變為建構「地域性整合照顧服務體系」,並融入在宅、醫療、介護、介護預防、生活支援等要素,讓高齡及獨居長者能在習慣居住的區域持續生活終老,目前日本介護制度的改革方向已朝抑制照護費用並強化失能預防策略。本文就日本介護制度修正軌跡,提出三項政策建議,包括「落實長照和醫療一體化」、「強化社區預防照顧實證策略」、「健全台灣照顧服務體系全天照護與多元整合機制」,並作為台灣長照政策省思。

  • Journals

長久存在的種族和階級歧視,孕育了對高齡者的刻板印象及偏見,即形成第三大歧視—「年齡歧視」(Ageism),尤指對年長之老人所產生的歧視,也就是所謂的「老年歧視」。在全球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下,「老人照護」成為21世紀健康照護的主要議題之一,若老年歧視存在於健康照護或長期照護中,將會影響老人的感受與權利,對其健康會產生有害的影響。護理人員是老人照護團隊中的重要成員,其對老人的價值、看法及信念等將會影響他們對老人的照護行為。然而,「老年歧視」在台灣仍是一個相當模糊的名詞,有著許多不同的概念性及操作性定義,少數的研究僅著重於探討學生或護理人員對老年之刻板印象及態度,在照護上之實務探討相當不足。因此,本文將分析老年歧視與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對老年歧視提出定義性特徵,並舉例說明老年歧視概念與實證,以期能增進從事老人照護相關人員對老年歧視概念之了解,提供照護高齡者人員參考,並有助於護理臨床實務及未來研究之應用。

  • Journals

目標:本研究以全國的公衛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企圖系統性分析衛生所護理人員工作負荷與疲憊之問題癥結,藉以提出對維持公衛護理人員職場健康與福利保障的改善建議。方法:以E-mail寄送網路問卷給全國提供郵件的衛生所護理人員,調查期間自2018年7月25日起,至2018年8月13日止,實際寄件總數為3,742份,問卷回收量為1,215份,回覆率為32.5%。在排除台北市與非護理人員之樣本後,本研究針對剩餘751名護理人員進行分析。結果:在工作要求部分,工作負荷、繁文縟節均會正向的影響工作與服務對象倦怠,而每週工時僅對工作倦怠有正向影響;工作資源部分,組織支持能減緩工作倦怠,同事支持能減緩服務對象倦怠;而公共服務動機(PSM)與工作和服務對象倦怠皆有負向關連,但在PSM的調節效果上,PSM卻會強化工作負荷、繁文縟節與工作倦怠的關連性。結論:建議應檢討衛生所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以及工作上繁文縟節的情形,並避免加班超時工作;PSM高可能是促進公衛護理人員積極投入工作的美德,有助於減緩職業倦怠,但可能會因為其投入意願更多,導致在高工作負荷與繁文縟節的工作環境下,工作倦怠的情形更嚴重。

  • Journals

目標:我國於2009年起對非愛滋病之藥癮者提供治療補助,本研究以回溯性世代研究法,探討穩定使用美沙冬替代治療與否,對於藥癮者健保使用之影響。方法:以2009至2014年間之美沙冬替代治療藥癮者作為研究樣本,以傾向分數加權後使用加權複迴歸分析美沙冬替代治療之穩定組與中斷組間健保資源使用情形之差異。結果:在門急診點數對數值之加權複迴歸檢定結果顯示,在控制性別、年齡、收入、就醫場所層級別、權屬別、地區別後,穩定組年平均門急診點數對數值比中斷組增加9%(p=0.0023);在門急診就醫次數部分之卜瓦松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控制前述變項後,穩定組年平均門急診次數較中斷組增加14%(p<0.001)。結論:穩定組之健保門急診之年平均次數、年平均點數對數值都顯著高於中斷組,惟傾向權重配分後之中斷組年平均住院點數多於穩定組,雖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仍可後續研究探討其原因。

  • Journals

目標:了解台灣醫療法第56條修正實施五年後,醫療院所之安全針具替換與醫療人員針扎率變化趨勢,並分析其相關性。方法:本研究方法為次級資料分析,取得健保署所提供之2011-2016年醫療機構之針具申報數量,及中文版EPINet資料庫擷取2011-2016年針扎通報事件資料中,符合「醫院層級、2011年之前加入通報之醫院及2011至2016年每年皆有持續通報者」,共得36家通報醫院資料,並進一步以全國醫療人員數標準化後推估出全國醫療人員之針扎發生率,進行分析。結果:台灣醫院機構在安全針具立法五年後,安全針具的替換率以靜脈留置針最高達93.7%,但空心針及胰島素針的替換率則只有23.7%與31.0%。推估各年度全國各類針具針扎發生率,其中「所有針具」與「靜脈留置針」的針扎率顯示有逐年下降,但「空心針注射器」、「胰島素注射針」則呈現波動。相關性分析顯示安全針具替換率越高,針扎率越下降;其中靜脈留置針達顯著負相關(r=-0.99,p<.001)。結論:雖然醫療法規定五年內醫療院所須全面提供安全針具,但事實上安全針具的使用雖有增加但部分類別卻仍然有限。安全針具替換率愈好與針扎率降低有關,未來應進一步了解未確實落實安全針具全面替換的原因,以利於政策的落實與進一步檢討。

  • Journals

目標:探討影響台灣家庭使用長照十年計劃2.0(簡稱長照2.0)服務項目的相關因素。方法:收案對象為符合長照2.0申請資格民眾的家庭照顧者,利用半結構式問卷進行面訪或電訪,共完成212位照顧者的調查。結果:長照2.0服務項目使用狀況與前傾因素構面中的教育程度(p = 0.011),使能因素構面中的社會福利身份別(p = 0.008)及曾接觸長照2.0資訊(p < 0.001),需要因素構面中的罹患失智症(p = 0.018)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p = 0.008),以及照顧者因素構面中的性別(p = 0.002)、年齡(p = 0.031)、及工作情形(p = 0.035)等因素,有顯著的關連性。另一方面,整體而言,前傾因素構面、使能因素構面、需要因素構面、及照顧者因素構面,均對長照2.0服務項目使用狀況有顯著性的影響力(F = 1.737, p = 0.007; adj-R^2 = 0.149)。結論:調查結果顯示,前傾因素構面、使能因素構面、需要因素構面、及照顧者因素構面,均會影響民眾使用長照2.0服務項目。建議衛生福利部應持續擴大長照2.0服務政策之宣傳,正視將可能成為中低收入戶家庭之長照需求,以及鼓勵男性照顧者使用長照服務支持資源。

  • Journals

目標:2016年初,年假期間出現前所未有的長時間冬季低溫,流感病例數爆增。但低溫與此波流感疫情之間相關性迄今仍未有研究。本研究目標為以時間序列方法分析低溫是否為急診流感就診比例上升之預測因子。方法:以時間序列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大台北區類流感(influenza-like illness)急診就診人次占全部急診人次比例(下稱就診比例),並將中央氣象局台北測站氣溫紀錄納入動態迴歸模式分析。另因例假日流感病患湧向醫院急診,將每週放假天數作為干擾因子。最後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實際數據對預測模式進行外部驗證。結果:大台北區類流感急診就診比例時間序列符合ARMA(1,1)模式,前一週就診比例與當週就診比例具高度相關性(自迴歸係數0.92,p<0.001)。動態迴歸模式分析發現:前一週最低溫(係數-0.07,p=0.01)與當週放假天數(係數0.2,p<0.001),為類流感急診就診比例之顯著預測因子。外部驗證結果顯示:含有氣溫及放假天數的時間序列模式能準確預測2017年初流感高峰時間點;全年預測值R^2達85%。結論:環境氣溫與下一週類流感急診就診比例具高度相關性,最低溫愈低,下一週類流感急診就診比例愈高。流感防治整備應變需將低溫預報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