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78.207

宗教哲學/Journal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天人親和真經》是天帝教的基本經典之一,其內容闡述了宇宙生命構成的基本法則、各階層天人的簡單分類、存在狀態,以及各階層天人之間交流互動甚至修持提昇的方法。本文簡單探討《天人親和真經》中有關「二大勝善」及「十大天人」所含藏的科學內涵,從其中所提及的宇宙法則及各類天人切入,共分成四個部份:第一部分為前言、初步論述從科學與宗教兩個方向探索宇宙實像;第二部分為從科學所建構的微觀粒子切入宇宙生命面貌,包括:物質世界的生命體結構基礎-物理學中的基本粒子,並論及反粒子、反物質、暗物質、宇宙線與力場等觀念,以及從微觀世界到宏觀宇宙之建構;第三部分為從宗教經典切入宇宙生命實像,首先介紹有關「二大勝善」、「十大天人」的經文及其基本意義,再論及非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非物質基本粒子與物質基本粒子的邊界、整體宇宙的生態結構、以及一些值得探討的觀點;第四部分為結語,提出物理學中基本粒子與依據「二大勝善」生成之先天粒子兩者間可能具有先、後天之相關性,生命個體應進行奮鬥與心性修持,並依循「同質相引」的規律提昇內涵,向上提昇的精進修持若是融合成更大的結構與趨勢,將可能帶動局部時空的整體提昇及進化,促使生命更加和諧、生動、活潑與繁衍。

  • 期刊

本文以臺灣圓覺文教基金會成員對科學與佛法的會通和法國人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出家為佛教僧侶的心路歷程為例,來探討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人為什麼喜歡佛法。藉由於陳國鎮的「生命多重相態」理論架構,來說明現代科學是由具相的物質層面向不具相的能量和信息層面發展。先是有牛頓的經典物理,到了二十世紀的量子物理,碰觸到飄渺不定、虛虛玄玄的信息波之後,就碰上了瓶頸,無法探索更上一層的心靈。在西方文化中,心靈是屬於上帝的層次,不是人可以探索的。於是轉向東方的近東、印度和中國的古代哲學中尋找答案。這股風氣始於1970年代,在21世紀中,將成為世界思想的主軸。

  • 期刊

《楞嚴經》中最為重要的「破妄顯真」的佛法實修教導,由辨別識心與本覺的區別、在識心中體認本覺的部份組成。本文對相關經文之文句進行了疏析,並對本覺思想之來源,本覺思想的特徵,及其之於佛學的作用做了進一步說明。

  • 期刊

王陽明出入佛老、返本儒學的求道歷程,完全可以站在中立立場而非儒家本位的立場來看待。事實上,雖同為求道,以「空無」為核心的佛老之求道進路建基在體用乖離的生存體驗與理論預設上,而以「天理」為核心的儒家之求道進路則建基在體用一源的生存體驗與理論預設上。體用乖離與體用一源乃是實際體用關係中共存的兩個面相,不過王陽明對人倫親情的肯定以及強烈的經世致用之志,最終決定了他更為適合建基在體用一源之上的「天理」之儒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