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96.61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是病患與醫師共同參與醫療決策的過程。醫療人員在有限的門診時間,要協助病人做出最合適的醫療決策,對醫療人員是一個很大的挑戰。SDM已經應用在許多醫療領域。此篇文章討論醫病共享決策模式在泌尿科領域的運用。其中,癌症是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隨著醫療進步,癌症有更多種治療方式,需考量層面很多,更是困難耗時的決策過程。本文將以轉移性前列腺癌為例,討論應用醫病共享決策的應用,如何使得醫病溝通更有效率,也探討各種主觀和客觀的限制,及未來的發展。

  • 期刊

疼痛是癌症病患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影響患者預後與生活品質的重大臨床挑戰。突發性疼痛(breakthrough pain)與頑固性癌痛(refractory cancer pain)尤其因難,疼痛控制不足,固然會造成患者身心負擔,然而類鴉片藥物的不當使用,亦可能打擊醫病之間的互信基礎,因此納入以病人為中心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making, SDM),邀請患者共同參與藥物調控的目標,或適時引進多種微創技術的進階區域疼痛治療,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在SDM模式下,照護者提供實證資訊,病患考量自身偏好與價值觀,醫病互相尊重溝通,通過賦權(patient empowerment)提升自我健康效能,積極應對癌症疼痛,改善疼痛管理。SDM與賦權使患者對癌症治療計畫更具認同與遵從度,醫護患者之間密切溝通,表達疼痛與疼痛控制狀況,從而打破癌症疼痛治療兩難困境,同時達到對抗癌症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的終極目標。

  • 期刊

營養不良影響癌症治療也增高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體重、體重變化、身體質量指數等體位測量常作為營養不良指標,然而,肌肉質量、手術前後體肌肉質量變化、肌少症的評估更貼切用於定義營養不良。臨床上受限於使用體肌肉測量工具,生物電阻分析提供了較佳的評估工具及精準數據,但受限於自費選項及測量不普及,需要營養師對病人甚至其他醫護團隊介入專業說明;藉由醫病共享決策過程,提高病人及醫療團隊對營養不良風險的及早認知,提供營養師規劃個別化的營養介入策略,及早計劃蛋白質、熱量供應到位,有助於改善營養支持品質,並提高整體醫療滿意度。

  • 期刊

緩和醫療的照護對象是面臨生命威脅疾病的病人及其家屬,藉由對於整體苦痛的完善評估與治療,改善病人與其家屬的生活品質。由於末期照顧有許多牽涉個人價值觀或偏好、或者利弊得失不明確的治療選擇,從照顧目標到治療選擇皆有許多可以運用醫病共享決策的地方,例如:善終地點、抗生素使用、及人工營養水分給予等議題。在實際應用方面,醫病共享决策可能遭遇的困境為:時間不足、難以評估成效、某些病人不擅長表達個人想法或是決策能力不足。雖然醫病共享决策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但在緩和醫療領域的應用仍需更多的推廣及研究。如何將家屬納入醫病共享決策、並以緩和醫療的觀點評估其成效,是未來重要的努力方向。

  • 期刊

成功改善病人的健康和功能,是醫師與病人的共同目標;現代醫學進展快速,各種醫療技術、設備和藥物推陳出新,加上新式和舊式醫療方法並存,醫師有其擅長或喜好的治療技術與策略,且各人病況不同,醫療體系也有差異,因此在醫病溝通上需要創新。該制度須能結合人權理念和實證醫學的資料,同時考量可行性、時效性、病人的偏好和期待、相關法律責任、保險給付和滿意度等,在執行醫療前,醫病雙方需先充分溝通和協商合適的醫療選項,此即「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以下簡稱SDM)。推出以來,廣受推崇,然而各國醫療體系和保險制度不同,且醫師對病人說明治療選項和風險時,所取用的實證資料和專家臨床治療指引可能出現落差。此外,即使醫學快速進步,新穎的醫療項目需接受時間的驗證,才能提供實證的成效驗證。因此在醫師和病人溝通時,難免未能充分契合理想。前述種種因素,可能成為推行SDM的阻礙。此外,上疾病本身具有諸多未確定性,療程中可能出現意外情境,導致必須變更原先的治療規劃等;而重大疾病或緊急醫療等治療方式,大多由醫師說明和建議,也有違病人自主權,未能達到SDM的實質要求。前述種種因素,成為推行SDM的重大挑戰,本文討論相關的迷思,並提供因應解決之道,以期能順利推行SDM。

  • 期刊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本院承襲2003年SARS的經驗,於2020年1月22日啟動「疫病專責病房」,此病房因應國內外疫情變化、國家防疫政策、全國COVID-19確診個案數、全院每日通報個案及診治確診個案數、隔離病室佔床率等考量,至2020年6月10日期間共完成了五階段滾動式調整以兼顧醫療與防疫,將專責病房床位進行有效的管理與運用。專責病房內劃分隔離檢疫區及解除隔離後送區,根據疫情變化,動態增減各區域範圍和床數,並擬定對應動線,醫療人員則嚴守分組、分區、分艙照顧模式。經由滾動式調整,在疫情嚴峻時成功維持防疫量能,在疫情趨緩時刻,亦能在感染管制原則下,落實病房分區收治,讓疫病專責病房可在保持檢疫量能之前提下,維護其餘有住院隔離需求患者之權益,使疫病專責病房床位達有效利用。

  • 期刊

鑑於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流行時對捐血募集及血液供應所經歷之經驗,台灣血液基金會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流行期間,實施因應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措施,確保捐血場所、捐血者、工作人員及製備血品的安全及充足的血液供醫療需求。由於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3至8月的捐供血狀況與同期比較:3月捐血量減少最多(-10.2%),5月份則增加6.6%;而供應量於4月減少最多(-6.8%),6月份則增加7.5%;但在捐血人、捐血社團、捐血機構及政府機關的共同合作克服困難下,在疫情流行期間,全台灣的血液庫存量雖稍有短缺的情況,經積極與各醫院密切協調及調節調撥供應,均能滿足病患需求。

  • 期刊

學術研討會是一個促進學者面對面學術交流之場地,往往是研究新手和學生進入學術生涯之開始。由於近年學術研討會的大幅需求,遭受不肖業者覬覦,利用「掠奪性研討會」詐騙研究者、牟取暴利。稍有不慎,易墜陷阱,不止浪費金錢及時間,亦會帶來個人學術誠信難以彌補的負面影響。故本文整理掠奪性研討會常見不妥當手法、及典型掠奪性研討會邀請電子郵件的特徵,期望藉此提升讀者辨識掠奪性研討會之能力,減低掠奪性產業對學術專業的侵蝕和科學發展的負面影響,讓學術研討會回歸到它原來的學術功能和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