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162.87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COVID-19新冠肺炎百年大疫,我國公衛防疫運用大數據科技成功將疫病阻絕境外,同時台灣醫界擔綱最重要的護國長城,醫療體系超前部署進階版動線管制(enhanced traffic control bundling, eTCB),以六標準差高規格保護醫療工作者,並從醫療端截斷社區傳播鏈。境內防疫雖有低度社區隱性感染之虞,經由民眾配戴口罩與酒精洗手之全民運動,阻滯病毒在社區增幅傳播之風險,一起寫下「台灣有個金鐘罩,醫療酒精與口罩」的故事。現階段正值疫苗開打,與經濟解封防疫鬆綁的關鍵時刻,吾人宜加強醫療總體分流整備,以社區大流行為想定情境,針對篩檢以及病人收治進行分流,佈建從重症醫療到地區醫院到基層社區居家醫療之網絡。社區基層醫療位居總體網絡之樞紐,大流行期間,可依地區造冊之基層醫療同仁輪駐「社區篩檢站」,以達有效保護基層醫護,並發揮人力資源以及防疫物資之最佳配置與運用。社區篩檢站之規劃想定可採長照2.0,以國中學區或台北市68次分區佈點設計,於大流行期間,發揮篩檢收治轉診之樞紐作用。上述台灣模式可與疫苗施打同步進行,於達成群體免疫前,阻斷病毒基本再生數(R0)增幅導致之病毒變異,如此台灣模式將可成為全球防疫最佳典範。

  • 期刊

為病人守密是基本的醫學倫理原則,也是醫病間信賴關係的基礎。然而不管在倫理或法律上都承認在某些情境下,醫師必須違背守密原則揭露病人的病情資訊。本文探討醫師保密義務之例外,以愛滋病與癲癇兩疾病情境為例進行倫理法律分析,援引英國醫學總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 GMC)發布之守密倫理指引提供處置建議,並指出我國法規與倫理規範所致疑慮,以及可提升之方向。

  • 期刊

本急診室於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檢體採檢至檢驗報告完成時間為100分鐘15秒,較本院標準作業流程規定時間延遲40分鐘15秒,檢驗報告60分鐘時效達成率為63.8%。運用精實理論導入檢體檢驗作業流程,分析歸納送檢逾時原因,擬定出解決方案,安排專責檢體傳送員並製作背心、製作急診專用顏色檢體傳送袋、推動檢驗單張無紙化、檢體改為每15分鐘送檢、設置超高遠離心機,有效提升檢體20分鐘內送檢時效達成率由46.90%提升至91.2%,急件檢體40分鐘檢驗時效達成率由86.2%提升至100%,檢驗報告60分鐘達成率由63.8%提升至95.2%,有效縮短病人檢驗報告時效,提升病人就醫品質及安全性。

  • 期刊

醫院是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場所,病人及醫護人員理應站在同一陣線,對抗疾病的威脅。然而,近幾年卻發生醫護人員在醫療過程中,受到言語威脅,甚至人身暴力對待,不只健康或安全受到威脅,更有可能干擾醫療運作,影響其他病人的治療。本文藉由情境犯罪預防理論預防犯罪之策略來預防醫療暴力,分析法院判決及醫療人員認知之常發生醫療暴力的原因、對象、場所及時間等因素,透過增加犯罪困難度、增加犯罪風險、減少犯罪機會及減少犯罪後報酬,制定預防醫療暴力策略。藉由跨領域團隊合作,共同進行案例檢討與預防策略管理,持續提升醫療人員對暴力事件防範與處理之能力,致力維護醫療環境安全與反暴力事件。

  • 期刊

免疫療法是癌症治療的趨勢,其中2017年於美國上市的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治療是針對難治與復發型B細胞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及非霍奇金式淋巴瘤的新興免疫治療方式。CAR-T治療利用病患本身T細胞作為載體,嵌合癌細胞抗原受體,以增強T細胞辨識癌細胞之能力,但也因其免疫功能增強,易造成包括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與神經毒性(neurological toxicity)等主要副作用,病患在輸注CAR-T後會出現發燒、低血壓、低血氧、精神狀態改變與癲癇等現象;護理人員對於副作用徵象的及早辨別與護理將有助於降低副作用發生。本文概述CAR-T的治療、副作用及探討護理人員的角色,以期能強化護理人員在照護CAR-T治療之症狀識別與照護,提升護理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

  • 期刊

近十年來,台灣的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interprofessional practice, IPP)概念逐漸落實,各大醫學院校也持續深化跨領域團隊合作教育(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PE)。在國際上,以個案為基礎進行架構化的討論已被視為IPE可行且有效的做法,能提升學員對跨領域團隊合作的認知與態度,但在台灣卻少見文獻報告如何實作。本文將透過一個COVID-19重症的IPE教學活動案例,闡述教學醫院如何在既有的教案撰寫內容、課程進行模式上做出調整,將引導問題融入IPE之中,並納入團隊資源管理的精神,營造師生共學的教學環境。同時,我們分析師生對此教學活動的認知、評價及學員的學習成效,作為未來IPE教學活動持續改進的參考。期望能透過將架構化引導問題融入IPE,增進學員對團隊合作的認識,進而提升未來的病人照護品質。

  • 期刊

及早進行出院準備可讓病人順利返家或到照護機構,減少不必要醫療支出,本單位2018年剖腹探查手術病人平均住院天數較2017年增加三天,分析原因為病人或照顧者居家照護正確性僅75.5%、手術後三天內首次下床僅13.3%、每日進食熱量未能符合病人基本所需、醫師臨時告知可出院但家屬未準備好要求延遲出院、可出院時家屬決定至照護機構需照會轉介。改善措施包含建立出院標準及系統提示出院預告、修訂出院準備評估作業、製作居家照護衛教影音檔及QR Code、建立活動計畫表、增設起身輔助工具、建立剖腹探查手術病人食譜。經改善後平均住院天數由13.5天降低至10.3天,足見方案有效,期望本專案成效能提供同儕醫院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