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3.210

應用心理研究/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在同志運動中,反對歧視與壓迫是一種政治正確的思維與行動理念,而其中也有一系列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像是愛戀同性的人必須經過同志認同的「認同政治」,或是不壓榨更底層的性偏好而且是酷兒的「差異政治」,不論是認同政治或是差異政治,這都是九○年代以來一種主流的同志文化氣圍。有條件接受如此同志文化洗禮或甚至救贖的同志大部分屬於菁英、都會、知識分子的身分,然而救贖並不發生在更邊陲、無機會與條件接觸這些文化資源的「女女」身上。本文透過台灣非主流女女情愛伴侶的訪談故事,看見主流菁英同志文化所建構出的同志主體,與另一種非主流女女主體之問清楚的距離;並看到女女情愛關係當中,牽繫與「拌」動的細緻過程;最後更進一步地看見他們為自身非主流處境抗鬥的實質資源為何,以及生命尋找出路的掙紮與重新肯定自我價值的今生過程。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三位作者各自在她們在1997年台北市公娼抗爭事件中的參與位置中,回顧地陳述她們的發現。王芳萍的〈我與公娼的相遇〉,清楚地說明了她的勞動階級家庭出身與工運實踐的投身經驗,是如何影響她投入公娼抗爭的主動選擇。同時她更呈現了她在與藍領工人(男工與女工)及公娼姊妹併肩工作與抗爭中,對生命、自主和身體與性的慾望流動表現的體認。周佳君的〈公娼轉業,生涯同行〉則藉由陪同公娼轉業謀生的案例,清晰地說明了基進教育與助人工作者必得在投身涉入的關係中,發展出工作方法與尋找出路。她們兩人的文章亦皆說明了投身涉入的親密了解是發展基進教育與組織方法的基礎。夏林清則援用基進教育與社會學習的概念來勾勒詮釋「公娼抗爭」不只是公娼爭權益的社會事件,它同時也是社會學習空間的開展。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篇故事是作者自身的家庭勞動經驗聯擊上災區組合屋婦女於重建過程中的生存處境,而發生一種經驗對照與交融下的學習與反省。讀者從文中的故事裡,可以認識到婦女們因身上皆承載著某種社會性與個別性的弱勢條件,促使她們願意以集體的相互扶持方式,一起開拓不利就業條件限制下所形成的經濟與生活困境。文中描述的另一脈絡在於「巧女工坊」的創設意義與學習。作者除描繪婦女為生存所展現的自立謀生意義外,也反映出現存的工作邏輯與商業機制中,所經驗到的矛盾與問題。這些矛盾與問題,促使婦女們學習去創造弱努的資源以及連結弱勢的互助網絡,而這也是弱勢相互賦力的意義。

  • 期刊
  • OpenAccess

作者因著自身服務的學校護理人員基層專業團隊投身於南投縣草屯鎮九二一地震災後的富功組合屋社區。因為服務團隊的護理專業背景及各區都有在地會員能結合社區資源,與居民建立身心照護的緊密互動關係。本篇故事是作者對自身工作經驗的觀察整理與反省,描述協助組合屋弱勢婦女的故事。文中的婦女不是一般制式化社會服務幫得上忙的中低階女性,她得謀自己的生路,也更為生命的尊嚴奮力對抗。作者以批判的眼光,細緻的故事描繪方式,清晰具體呈現出社福機構的體制,及科層制的行政程序對弱勢族群的霸道、壓制與歧視的問題。

  • 期刊
  • OpenAccess

研究者以廬荻社區大學女性課程為例,說明教育工作者如何依當地婦女的需要而設計一組女性課程,並說明女性課程的設計理念、方法-啟力模式,如何啟動婦女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