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61.16

新臺北護理期刊/New Taipei Journal of Nursing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主要探討一位思覺失調症個案因與家屬之間產生衝突憤而自殺造成嚴重創傷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2018年5月29日至6月27日運用Gordon 11項健康功能型態,藉由與個案及家屬會談、觀察,收集資料發現個案主要有疼痛、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家庭因應失能等健康問題。透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概念,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提供個別性的護理指導與疼痛控制;偕同物理治療師擬定復健計畫及臨床心理師協助心理治療、召開家庭會議等措施,除改善個案疼痛及身體活動功能之問題外,更進一步提升個案自我照顧能力及協助個案與家庭成員重建正常的生活模式,避免類似意外再次發生。建議此類個案應盡早成立跨團隊聯合照護模式,運用整合跨團隊資源,使個案能獲得整體性評估與照護,協助個案及家屬解決問題,回歸和睦的家庭生活。

  • 期刊

本報告探討一位腎細胞癌末期年輕女性,因疾病進展迅速,承受身體症狀與面對死亡將近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2016年1月29日至4月5日,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進行整體性評估及資料整合分析,確立健康問題有「增進舒適的準備度」、「身體心像紊亂」、「死亡焦慮」。與安寧共照團隊合作,提供個別性且整體性護理措施,調整及舒適臥位,運用芳療按摩,協助病人減輕腹脹及皮膚水腫程度,增加舒適;穿著寬鬆衣服,提供假髮等適宜裝扮;採持續性照護及主動關懷、傾聽家屬的感受,與病人、家屬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平靜安詳度過。

  • 期刊

本文為描述一位六十二歲男性因末期心臟衰竭裝置左心室輔助器術後護理經驗,照護期間2018年4月21日至5月12日,以Gordon's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做為評估工具。透過訪談、觀察、傾聽及身體評估來收集資料,分析病人主要問題:急性疼痛、活動無耐力及焦慮。針對病人健康問題給予個別性之照護計畫,運用非藥物方式緩解因換藥、咳嗽、活動導致的疼痛不適感;傾聽病人想法予回應與鼓勵,適時請醫師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目前病況,復健期間評估病人狀況,隨時調整復健計畫,住院期間,隨時紀錄傷口狀況與醫生討論,及早教導家屬照護技巧,參與照護過程,讓家庭支持的角色突顯,增加病人安全感、減輕焦慮,也讓家人間的聯繫更緊密,包括指導病人及主要照護者認識左心室輔助器的操作及其常見之異常問題,發現這些方式可同時降低病人術後期間生理上與心理上的不適,從而提升自我照護信心。由於目前在台灣,裝置心室輔助器病人並不多見,護理人員在照護上,容易因不熟悉感到害怕,作者建議心室輔助器的模擬訓練課程是一個培養整個醫療照護團隊對心室輔助器的照護知識與能力的重要方法,冀望藉由此篇報告提供裝置左心室輔助器病人照護實務經驗,鼓勵往後照護類似病人之同仁分享經驗。

  • 期刊

本文為一位中年女性於二尖瓣狹窄術後因右心室破裂合併心因性休克導致急性肝、腎等多重器官衰竭之加護護理經驗。照護期間自2018年5月25日至6月15日,藉由會談、溝通、身體評估及肢體語言等方式蒐集個案資料,依生理、心理、社會及發展、靈性的四大層面分析並確立個案有心輸出量減少、低效性呼吸型態、不確定感之主要三項健康問題。護理過程中積極維持個案血液動力學穩定、逐步脫離葉克膜及主動脈內氣球幫浦,並協助個案面對疾病、預後之不確定感,引導個案說出身心改變之想法,鼓勵個案參與治療過程並提供疾病相關資訊,增加對疾病的控制感,得以渡過此次危機,配合心臟復健介入在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有良好的恢復。建議重症護理人員評估多重器官衰竭個案生理的健康問題,同時協助個案因應不確定感之威脅,增進對此病程之敏感度,適當的提供治療指引說明,幫助個案正向面對病程,以及早介入復健運動。藉由此護理經驗,期望提供護理人員在照護類似個案之參考與運用。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胰臟癌末期合併骨轉移老年個案,面臨死亡的哀傷接受安寧共同照護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2016年8月3日至8月15日。個案因肝轉移及骨轉移,造成背部、臀部與下肢疼痛,及食慾欠佳。筆者採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應用直接照護、觀察、會談及身體評估等方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有慢性疼痛、營養不均衡:少於身體所需、哀傷之健康問題。照護過程中,提供藥物與非藥物疼痛控制緩解疼痛;營養師教導個案攝取高蛋白與高熱量的飲食;透過與安寧團隊的合作共同擬定照顧計畫,與個案建立友善信任的關係,以傾聽、陪伴、支持及家庭會議、生命回顧,鼓勵個案表達其未完成的心願,藉由宗教信仰及家人支持,協助個案克服死亡的哀傷情緒。建議臨床照護癌症末期個案,能接受安寧療護,期許此次照護經驗與同儕分享,為未來照護類似個案參考,提升臨床護理照護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