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93.207

新臺北護理期刊/New Taipei Journal of Nursing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是探討一位接受手臂異體移植個案之護理經驗,筆者於2018年3月21日至4月12日以連續性的照護,透過與個案互動的觀察、會談、身體評估等方式,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進行評估,確立個案有急性疼痛、組織完整性受損及身體心像紊亂等護理問題。經與個案建立良好護病關係,藉由疼痛評估掌握其疼痛程度,提供個案喜愛的事物藉以轉移注意力,改善術後疼痛。每班觀察傷口有無感染徵象,依無菌技術予以傷口護理,衛教攝取高蛋白飲食,以促進傷口癒合,提供保護隔離預防感染。傾聽其抒發內心感受,透過病友分享經驗給予鼓勵,協助復健療程,增強個案信心並願意配合,讓異體移植發揮最大功能。因手臂移植臨床案例較少,臨床實務建議增設視聽教材,以提升其注意力並加深印象,希望藉由此文,作為醫護人員照護此類病患之參考。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個案因感冒併發心肌炎,引起心因性休克造成缺氧性腦病變,而導致肢體功能改變及吞嚥障礙,因無法接受其改變而出現負面情緒及行為之護理經驗。照護期間為2019年3月7日至4月2日,筆者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為架構,藉身體評估、觀察、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有:吞嚥障礙、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身體心像紊亂之健康問題。運用跨團隊之合作模式,與個案、家屬、醫師及復健師共同擬定復健計畫,使個案主動參與復健活動,協助個案執行吞嚥訓練,衛教口腔清潔、進食姿勢等注意事項,會診營養師依個案所需提供飲食衛教,最終成功移除鼻胃管。邀請個案參與復健病友會,介紹年齡相仿且樂觀病友互相認識,使個案能提升信心以加強個案正向積極價值觀,藉由積極復健促使四肢肌力提升,增進自我照顧能力。因復健為漫長療程,易產生負面心理問題,需以耐心及同理心與個案建立信任護病關係,讓個案接受疾病導致肢體功能及外觀的改變,積極參與復建計畫,以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及提高生活品質,期望透過分享此報告,提供同仁日後照護此類個案之參考。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79歲年長者因中風後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影響飲食攝取、日常活動肌耐力併發低血鈉反覆入院,造成衰弱,在這樣不良的循環中,而對生命衍生無望感受,故而引發筆者介入關懷的動機。護理期間2018年12月26日至2019年01月03日,運用周全性老年評估,經由會談、查閱病歷、身體評估、觀察及直接照護等方式蒐集資料,確立個案有營養狀態改變少於身體所需、潛在危險性跌倒、無望感等健康問題。於住院期間會診營養師、復健師,與家屬一起討論擬定飲食計畫,以達到每日身體所需之營養;安排活動計畫、增加肌力減緩衰弱症狀以預防跌倒的發生;在心理社會層面鼓勵個案參與護理評估及擬定計畫,提升日常生活自我照顧功能,並運用音樂療法、懷舊療法與家庭支持,協助病人適應疾病變化及增強正向信念,肯定自我存在價值,降低對反覆入院衍生的無望感受。建議透過個別性的照護,有效改善個案問題,促使其能攝取適當營養、持續運動改善肌力、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達成生活功能恢復,以延緩衰弱與其它併發症產生,回歸自理、有尊嚴的生活。

  • 期刊

本文探討一位惡性肋膜間皮瘤病人之護理經驗,病人因疼痛問題而入院治療,住院期間有呼吸不適及疼痛等問題,且主治醫師告知存活期不長,面對即將死亡的噩耗出現心靈困擾的問題,因此引發筆者撰寫動機;照護期間為2018年6月21日至2018年7月15日,透過觀察、會談、身體評估、查閱病歷及團隊討論方式,依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層面針對病人做全面性評估,確認住院期間有:無效性呼吸型態、疼痛及心靈困擾等健康問題,照護期間透過協助病人採取半坐臥姿勢及噘嘴式呼吸技巧來促進肺部擴張,並運用手持電風扇來增加空氣對流循環,成功緩解呼吸困難;針對疼痛使用芳香療法按摩、音樂療法及穴位按壓等方式,使病人緩解疼痛問題;此外在照護過程中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透過家庭會議、協助舉辦女兒生日會、運用生命回顧及藉由宗教力量,引導病人尋求人生意義達到靈性安適,此外血液腫瘤科的醫護人員面對生離死別的頻率較高,故建議各醫院開辦醫護人員相關正念減壓課程及心理紓壓活動,讓醫護人員能在照護病人的過程中能擁有身、心、靈健全的狀態,更能發揮安寧療護的精神進而提升護理品質。

  • 期刊

本文探討一位59歲路易氏體失智症病人,因視幻覺、肢體不協調、焦慮症狀加劇,造成家屬不堪負荷,而文獻指出陪伴型機器人能對失智症病人提供療癒效果,故入院後運用Zenbo陪伴型機器人介入之照護經驗。筆者於2020年12月10日至2020年12月22日期間,運用生理、心理、智能、社會及靈性五大層面整體性評估,確立病人有:感覺及知覺紊亂、記憶功能障礙、焦慮、無效性因應能力、低自尊及潛在危險性跌倒之健康問題。照護過程運用Zenbo陪伴型機器人於每天固定時段、每次20到30分鐘給予個別性的非藥物治療:告知定向感資訊、引導參與常規作息,並於症狀干擾時給予陪伴及轉移注意力,伴以監測用藥、調整環境、使用適當溝通原則、採取相關因應技巧及討論合適日常活動,達到改善病人幻覺、焦慮狀況,家屬亦獲得資源及喘息之結果。此護理經驗分享陪伴型機器人實踐於路易氏體失智症伴隨幻覺及焦慮之精神行為症狀成果,期待提供臨床照護者面對相關疾病時有更多科技面的非藥物治療選擇。惟Zenbo在軟、硬體設備及護理應用上仍有限制,建議研發者可精進適用於護理照護的功能,護理人員能擴展科技照護視野,有助於未來提供病人多元的護理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