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95.244

北市醫學雜誌/Taipei City Medical Journal: An Excelling JUMP(Journal Updating the Medical Progress)

  • Ahead-of-Print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旨在描述一位糖尿病病人因低血糖昏迷由119送入急診之照護經驗。護理期間自2008年10月18日16時58分至22時30分,運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評估為架構,藉由身體評估、觀察、會談及直接照顧等方法收集資料,發現個案有急性混亂與血糖值過低有關;焦慮與疾病造成健康威脅及缺乏低血糖的知識有關。經由提供安全的環境、靜脈注射持續滴注,並鼓勵進食;積極探視並鼓勵個案說出對疾病的感受、鼓勵家人在旁陪伴;告知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低血糖的預防及處理方法,結果個案於急診觀察期間未出現意識不清且血糖值維持正常;表示因有先生陪伴在旁而感到安心,能說出低血糖的症狀、處理及預防方法。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陣發性心室上頻脈(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個案於急診就醫時發生低血壓、焦慮與知識缺失時的照護經驗。運用Gordon的11項功能性健康評估為架構,利用身體檢查、觀察個案行為反應及會談等方法收集資料,發現個案的主要護理問題為心輸出量減少與心臟電學的因素有關,焦慮與疾病對健康狀態的威脅及不確定感有關;知識缺失與疾病相關資訊不足有關等問題,經由筆者教導個案使用Valsalva方式終止心律不整,在筆者積極探視下鼓勵個案說出問題及感受、給予正向言語回饋,告知疾病特性、發生原因、處理方式及治療方向等護理措施介入後,結果個案在1分鐘後血壓上升至141/80㎜Hg,心跳降低至每分鐘約98次;於出院前口頭表示自己因瞭解PSVT特性、原因及因應方式,當PSVT再次發作時,將害怕降至最低。期望藉此經驗,提供急診醫護人員面對PSVT病患就診過程中之照護參考。

  • 期刊

本篇旨在描述一位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病人之手術全期護理經驗,護理期間為2008年4月13日至14日,運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發展等五大層面為評估架構,經由直接照顧、身體評估、觀察、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發現病人有:(一)焦慮/面對高危險性的手術與未知的結果及鄰居負向經驗有關;(二)高危險性手術情境的傷害/全身麻醉、手術擺位、體外循環機使用、手術時間冗長有關;(三)高危險性感染/手術過程、手術傷口、導尿管、呼吸器、CVP、動脈導管、胸管有關;(四)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手術結束後GCS:E1VTM1、呼吸器使用有關等健康問題。經由術前訪視藉由傾聽、關懷病人並提供手術訊息、術中持續性監測生命徵象並維持血液動力學之穩定、提供生理上照護、維持手術無菌之狀況、維持手術姿勢正確擺位、術後立即給予個案身上鋪蓋回溫毯、抽痰、呼吸音聽診等護理措施介入後,結果個案能緩解面對手術焦慮,於手術後無肺部、手術傷口及管路之感染發生,並能於術後一週內康復出院。

  • 期刊

乳癌是個有古老歷史的疾病,西元前2500年The Edwin Smith Surgical Papyrus已記錄了8個乳癌治療的案例,而至今乳癌仍是重要的健康和醫療問題。乳癌真正可靠的治療始於19世紀晚期的外科手術,早期的外科治療往擴張切除病灶的方向發展,但到了20世紀中期,放射線的治療成功提高了乳癌局部控制率,使乳房保留手術成為主要的選擇。至20世紀70年代全身性輔助治療,如化療、賀爾蒙治療等的成功發展,不僅大幅提高了乳癌的存活率,同時也改變了人類對乳癌生物學的認識。20世紀晚期發展的分子醫學,除了讓乳癌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觀點,也引領了標靶治療時代的來臨,並讓未來乳癌的治療朝向個人化發展。現在全世界對乳癌診療已有可靠的診療指引可供依循,回顧過去,今日的診療指引和各種治療方法的出現,都是前人不斷地努力所換得的珍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