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204.140

漢學研究集刊/Yuntec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周禮•考工記》(以下簡稱〈考工記〉)是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本文在整理〈考工記〉手工業原材料詞語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傳統訓詁學的訓詁原理、語義觀念以及詞彙語義學原理,運用義素二分法,1類聚、梳理並分析〈考工記〉手工業原材料詞語關係,概括〈考工記〉原材料詞語系統的層次性、關聯性、有序性三大特徵,提出〈考工記〉原材料詞語系統的層次性、關聯性、有序性三大特徵,提出<考工記>原材料詞語之間具有縱向、上下和橫向的結構關聯,由此形成詞語立體網絡,進而體現了事物聯繫的普遍性。

  • 期刊

泛覽歷代史籍,頗載知人識鑒之事,察其「知人」之方,多出「觀人」、「相人」二術。限於篇幅,本文先行針對「觀人」之術進行探究,期望透過《太平御覽•知人篇》之分析,子史典籍相關論述之爬梳,探索古代知人事例之「評定內容」、「觀人目的」以及「觀人方法」,進而推究觀人術之「原理」。結果如下:「評定內容」方面,以評定「才具流業」,審察「德性風度」,預知「得失成敗」爲要,則其「知才識德」傾向相當明顯。觀人目的方面,則往往與家國公領域之「政治任才」、「家族繼業」密切相關。觀人方法上,則以「審察常度」爲主,「驟觀暫觀」爲輔,間有援用「相法」情形;亦有主動實施「才性試驗」以測其職能情操,或針對「人物有變」而採行長期鑑察方法者。尋繹「觀人術」之原理,則涉及「陰陽五行說」「才性天賦論」、「誠中形外,由形觀質」、「反向思維」、以及「類比原則」諸理。

  • 期刊

《苕溪漁隱叢話前後集》爲編著於南宋之初一部「大型的綜合性質」的詩話總集,作者胡仔爲了「補訂《詩總》之缺漏」與「修正《詩總》之體例」,輯補了北宋元祐時期的詩話空白,並以詩人年代先後次第爲編排脈絡,雖是一本詩話總集,但同時也隱含了胡仔的「詩史觀」。胡仔於《後集•序》將蘇軾、黃庭堅與唐之李白、杜甫並舉,可知胡仔已選出蘇、黃爲北宋詩歌之典範,不過,從卷數的數量與編排來看,胡仔更有「尊蘇」的意圖。本文以「論詩及事」和「論詩及辭」爲綱要,探討《苕溪漁隱叢話》對於蘇軾詩歌的看法。在「論詩及事」方面,胡仔注意到蘇軾詩集的編印、版本問題,除了讓後人了解印本發行對蘇詩傳播的影響之外,也進行蘇詩真僞的辨析。胡仔在校正用典的過程中,也察覺到蘇軾善於轉化典故,若一味地以勘誤的方式檢閱,反而落入曲解蘇軾用典的另一個謬誤之中。在「論詩及辭」方面,胡仔從「天生作對,不假人力」、「語意到處,不可限之以繩墨」、「點化前人詩句,無一窒礙」等三方面進行句式分析,達到推崇蘇軾「造語高妙,精研絕韻」之目的。胡仔發展了呂本中與陳與義「以李、蘇濟杜、黃」之論,進而獨尊蘇軾並影響其後的范成大、陸游等南宋詩人的學詩取向。

  • 期刊

明代樂天大笑生纂笑話書《解慍褊》,牢籠古今,雅俗兼收,頗具指標意義,可惜甚少流傳。二十世紀三○年代,中國盛行通俗文學,明馮夢龍撰《笑府》、清游戲主人編《笑林廣記》等笑話集,坊間排印促銷,所在多有。此時,有上海中央書店發行署名墨憨齋主人著作、沈亞公校訂《廣笑府》一種,實際上,它是《解慍編》、《笑府》兩書拼裝,改頭換面而成的一部僞書。本文分別從:《解慍編》文獻考察、原書的編輯形式與內容,以及《廣笑府》刊印緣由與改編過程,詳加檢視探究,還原事實真相,對於解決讀者之困擾與學界的爭議,不無用處。

  • 期刊

《說文解字》在流傳過程中曾經過三次重要的整理與校訂,首先是唐大曆年問李陽冰的刊定;其次是北宋徐鉉等人的奉敕校定,即今所謂《大徐本》;最後則爲清代學者對《說文》一書的考訂與校補。清代「說文之學」大盛,校勘工作則是《說文》全面研究的基礎,而學者們用力最深者,首推對歷代古書中《說文》異文材料的搜集。本文先由清代《說文》校勘著作中分類輯錄引用《說文》異文材料,共計88種,再由「校勘爲《說文》研究之基礎」、「材料旁徵博引」、「考證方法細密」與「成果信而可徵」四端加以分析,希望藉此彰顯清儒考據之功。

  • 期刊

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一書爲清代學術重要著作,章氏雖以史學聞名,在史學理論及著述上多有闡發,但《文史通義》一書卻有許多篇章專門闡揚其文學理念,值得深究。本文從章學誠與袁枚二人對婦女才學的有無與婦學內容的爭議這一角度切入,結合歷來學者對章學誠的研究與女性文學的研究者對女性「才德觀」的討論,試圖對《文史通義•婦學》一文重新予以定義。雖然,章學誠所提出的婦學觀點確實較復古僵化,但他的論點卻深切反映當時反對女性接受教育並投入社會、參與社會文化的那股保守勢力。章學誠的〈婦學〉一文確實針對袁枚而發,但他所攻擊的並非單就袁枚個人,而是袁枚背後所代表的思想解放、重視女性文才和對社會倫理制度的批判與修正等等的文化意涵,〈婦學〉一文絕非單純的謾罵或是洩憤之作,而是章學誠在經過縝密的考量之下,所展現他對當時社會號稱「才女輩出」致使原有的倫理綱常似乎搖搖欲墜下的深切關懷。

  • 期刊

同樣居立當代新儒家的第一代健將,熊十力與梁漱溟在時代的因緣際會下所開展而出的交誼,以及伴隨其半世紀交誼衍伸而來的殊多支脈,均可提供吾人對二人的學術內涵、周邊的學術同儕、時代的學術脈動以及身後的學術影響等,進行更細膩的關照與勘察。本文透過原始文獻的檢視與蒐彙、當時與後學觀點的參稽與比較,藉茲觀察圍繞於熊、梁之間的四個主題:一探生命氣象,以觀個性特質之迥別;二究學行互動,以見論學交誼之軌跡;三言履道堅持,以窺彼此學術交鋒與攻難景況;末涉學術網路,以明友朋弟子之交織互錯梗概。文題「結交澹若水 履道直如弦」,正標立出本文所欲呈現的二大重點,一是其論交歷程的悠長綿遠與耐人尋味;二是彼此對學術理念的護衛與堅持。透過上述基礎觀察,期爲二人學術內涵的全方位索探比較,跨出第一道步履。

  • 期刊

六○年代的台灣逐步邁向現代化,但政治卻依舊籠罩在白色恐怖的氛圍中,從五○年代的「孫立人事件」,到六○年代的「雷震案」、「台大哲學系事件」,在政治文化的肅殺氣氛下,知識分子有的噤若寒蟬,有的出國自我放逐,有的則傾向頹廢虛無。隨著現代主義思潮引進台灣的存在主義哲學,遂成爲一群苦闊、徬徨、焦慮而又崇洋的台灣知識青年建構世界觀的基石,也提供他們精神上的避難所。受存在主義思潮的影響,作家也透過「存在」主義的命題:我究竟是誰?我該往何處去?表達他們置身於這個政治、社會現實的苦悶心情與無力感。白先勇說:「虛無其實也是一種抗議的姿態」。王尚義和林懷民的年齡相隔十二歲,是兩個世代的代表,他們融入自身所處環境與生命經驗所創作出來的異於西方存在主義的「台灣存在主義」小說,作品明顯呈現虛無的傾向,卻共同具有「現實感」,他們正是以對西方存在主義有所轉化/反思後的存在主義小說書寫,表達對六○年代台灣政治社會氛圍的無聲/沈默抗議,並抗拒殖民體制的收編與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