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216.39

設計研究學報/Journal of Design Research

輔仁大學設計學群,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工藝普遍上具有技術與藝術的綜合認知,具備著理性與感性的涵養,理性之處包含材料特性、圖面計畫、機構邏輯、成本與實用性的考慮,在感性之中,工藝保有許多個人成分的介入,包含理念、技法的表達。本研究欲以電腦輔助設計的參數化工具為例(理性面),探討數位輔助的「協作」,如何由數位與工藝過去的二元分段(斷),轉為理性與感性「協同」整合的契機。研究工具透過參數軟體,發展「自定義元件」,從製作面與實務面,整合工藝設計的理性面向,進而探討數位在參數化軟體的時代,數位與工藝之間的協同關係,以及數位化下的工藝精神。研究結果發現,在參數模型的組成架構中,可以看到人的角色協調著「直覺感性」、「參數理性」與「工藝實務」,顯現人的主體性、工具介面與物的互動價值;當數位工具的使用回歸創作者主體意識的探討並與物互動,就產生了工藝精神的意義且具敘事性。

  • 期刊

人們的線性消費習慣已經令我們的生態環境備受破壞,大量製造而造成的水污染及浪費、全球化的生產及運輸而造成的高度碳排放,凡此種種都令我們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伴隨人們的永續意識不斷提升,設計師們也開始思考在此議題中,設計能承擔何種角色?儘管現在永續設計的觀念常聽於耳畔,但在服裝設計工作室的垃圾桶裏,大量的裁剪後的紡織物更是利用率低,或直接被拋棄。與其讓它們變成污染的源頭,倒不如試圖讓它們可以透過「模組化色設計」而將「無用」化作「有用」。本文以行動研究的取向,透過對設計工作室裁剪後的廢棄紡織物進行回收,並結合永續發展、永續設計相關理論以及零廢物國際聯盟制定的「零廢棄物等級8.0版本」概念,利用「模組化設計」手法對其進行再設計,從而延伸出此類回收紡織物有效之永續時尚設計方法,以減少不必要的生產與浪費。並期望透過此實務總結,可提供教育工作者、設計師相關參考。

  • 期刊

創業屬於經濟發展特徵之一,在臺灣政策鼓勵下,知識服務性質的設計產業所創造價值持續被看見,進而帶動許多的設計人才投身創業。當創業者欲發展自主創新,卻發現在既有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學校教育多是設計美感與知識,創業與經營不在常規教育底下所習得,造成創業失敗的風險增加。因此,研究動機為藉由探究實際設計公司的商業現象和設計創業者的關鍵成功作為,讓欲意未來創業和正在經營的設計創業有所啓發和幫助。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法,以商業模式範疇對4位設計創業者焦點訪談與收集資料,並運用扎根理論編碼來彙整分析,研究發現:當主張整合服務、策略分析及設計力有助驅動設計公司商業模式的表現。新創設計公司商業模式的經營要點,包含須具備基礎的生產力條件、跨領域協調與整合力、培訓夥伴實力為公司下一步站穩腳步、懂得盤點自身優勢並善用、契機與人脈、創業者乃是管理者與領導者三位一體角色、突破既有印象再行銷、設計思維先行,才能顛覆既定視覺,帶出創意設計的創新價值。

  • 期刊

近十年來,臺灣各地鄉鎮結合文創活動銷售特色產品,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也愈見花哨。一款高品質的農產品包裝設計應該具備怎樣的成功外觀和內在故事?而農產品業主和設計專業人士喜歡的包裝設計模式是一樣的嗎?本研究分三個階段實施。首先,回顧現有文獻,確定農產品包裝設計的關鍵類別和評價指南。其次,採用內容分析法對2012-2021年度「臺灣OTOP產品設計獎」獲獎作品進行評析。第三,為了了解農產品業主對包裝設計的看法是否與設計專業人士一致,我們對台南有機農產品市場的業主進行了結構性訪談與深度訪談。研究結果發現,農產品業主看重包裝效率和插畫風格,設計專業人士看重包裝材料和視覺風格。而臺灣農產品的包裝設計最為流行的模式,是送禮性的包裝效益加上人物插畫以呈現復古薪傳的風格,或是整合性的包裝效益加上抽象插畫以呈現流行時尚的風格,或是創意性的包裝效益加上植物插畫以呈現綠色地球的風格。希望這項研究成果能為臺灣農產品產業及包裝設計產業帶來更多思考與應用。

  • 期刊

在琳瑯滿目的書叢中,書籍封面的視覺感受給人第一觀感,進而影響讀者決定是否購買或拿起此書的慾望。美國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是由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於1938年創立的獎項,被譽為「繪本界的奧斯卡」,也是美國最高榮譽的繪本獎。本研究篩選自2000-2023年美國凱迪克獎的得獎作品,並以繪本封面作為研究樣本,共計108個。研究樣本以3位編碼者做信度檢驗,並於2023年5月3日在輔仁大學藝術學院會議室實施研究操作,編碼者信度檢驗結果係數為0.88。利用內容分析法及焦點團體法進行系統性的歸納與分析,分別為視覺設計手法、訊息感受兩大類目。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在美國凱迪克獎得獎的繪本封面設計中,視覺設計的手法,在色彩的選擇上可使用暖色調的表現形式,且在角色的設定以人物作為主要的構圖方式;而在視覺的訊息感受則以故事主題中的日常生活方式作為主要的內容表現方式,並將字體的風格與色彩搭配相得益彰,整體營造豐富多元層次的畫面感,給人濃鬱鮮明的視覺感受。

  • 期刊

本研究是以居住於北歐的著名10位建築設計師兼家具設計師為研究對象,分別是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漢斯.韋格納(Hans J. Wegner)、凱爾.克林特(Kaare Klint)、布魯諾.馬特森(Bruno Mathsson)、伯格.摩根森(Borge Mogensen)、艾羅.阿尼爾(Eero Aarnio)、娜娜.迪策爾(Nanna Ditzel)、阿納.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維納爾.潘頓(Verner Panton)及芬.居爾(Finn Juhl)。本研究之目的為找出北歐家具設計師之設計意象,以提供北歐家具研究者之設計參考。「北歐家具設計意象」研究結果發現共有色彩、造型、材質、風格、種類、組成部件及設計形式等七大因子,北歐家具設計的設計基礎概念,並且符合其家具所表現之意象設計。在這些因素中,突顯了顏色的系統、造型的幾何與自然表現,以及材質的加工與性質。樣本的風格涵蓋人文、東西方融合和復古,甚至融入生物科技和科技感。這些設計表現出強烈的個性。研究有助於北歐家具研究者的設計探索。

  • 期刊

為了評估初步設計構想的多樣性,相關文獻至少提出三種不同的多樣性尺度。本文詳細探討這三種尺度的計算方式,雖然這些尺度仍有部份錯誤或不足之處,但足以啟發新的想法。本研究透過客觀的評論與統計分析修正這些尺度,修正後的優點包含(1)可協助評估者排除重複的分群;(2)減少層級數量、從四層減至三層;(3)建議較適當的層級權重;(4)可簡化計算具有不同功能的設計構想;以及(5)開放評估者自行定義層級屬性。本篇論文修正並簡化了初步設計構想多樣性的計算過程,此為本研究之貢獻。研究者期望新尺度可以取代舊有的尺度,並協助評估者正確且較有效率地挑選優質構想,此為本研究之價值。

  • 期刊

教育是使人類文明更為進步的推手,教學可以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學具備「教導」與「學習」的精神,教師經由教學過程與學生一同學習成長。本研究為設計專業的基本設計課程,有關於錯視單元教具開發之前端訪談研究,透過深度訪談方式整理本研究專家教師在課程地教學概況。研究架構方面,首先針對高職廣告設計科教師進行專家訪談,初步了解教學場域情況與教師教學經驗。接續邀請設計相關科系,具有教學經驗之師資儲備學生進行焦點團體訪談,透過意見交流以激勵本研究後續於教具發展之想法,思考如何規劃錯視單元的內容輔助。最後利用紮根理論編碼基礎,整理與分析訪談內容並提出本次受訪者論點。本研究經分析提出第一部分專家訪談重點,形成「教師個人教學經驗」之典範模型其範疇為(1)擔任教師原因;(2)關於教學;(3)錯視圖形概念;(4)對教具的觀念。而焦點團體會議訪談整理,其典範模型其範疇為(1)錯視議題;(2)教具開發;(3)教學問題;(4)科技的演變。最後,所得核心論點在於「教師不斷學習以調整本身教與學的態度與技能」,並且「藉由具互動性圖文教具與教法來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兩項核心概念。

  • 期刊

葡萄酒標的設計日新月異,究竟設計師喜歡使用的創作媒材有哪些?符號學是設計師用來與顧客溝通品牌含義的利器,究竟符號學提供了哪些視覺屬性,來讓消費者產生類似的聯想,進而認同設計師的創意?酒標設計是酒商用來促銷品牌的門面,然而進口葡萄酒充斥每個國家,該如何詮釋這些多元的視覺風格,以協助消費者了解跨文化的創意呢?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首先搜尋文獻中常見用於平面設計的商品符碼與視覺風格作為評析類目,再以Wine Spectator於2019年各評選出來的世界前100名最佳葡萄酒的標籤設計做為研究對象。該產地涵蓋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智利、阿根廷、紐西蘭、澳洲與南非等國家,之後再使用信度分析方法,測驗本研究結果的信度高低。研究發現,在創作媒材方面,國外設計師喜歡使用繪畫媒材如鉛筆、水彩與油彩來呈現大自然的美景,因為手繪設計的酒標幾乎佔了二分之一,而電腦數位亦變成流行的創作工具,因為向量設計的酒標佔了40%。而媒材的使用和商品符碼與視覺風格息息相關,譬如常見設計師以素描描繪風景以呈現田園生活的風格,以水彩描繪動植物以呈現自然草本的風格,以數位向量設計品牌以呈現現代時尚的風格,甚至以雕塑與版畫勾勒文化以呈現復古風格。期待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給台灣相關產業經營者與設計人員參考之用。

  • 期刊

當形式功能趨向獨立性,插畫除了可脫離文字配角外,還能詮釋抽象化概念成為完整的藝術設計創作,本研究先彙整不同領域對時間的定義,整理相關以「圖像表現」呈現時間的方式,得知會因時間單位長短、主體運動狀態排列、位置分布、方向和背景關係,傳達時間的邏輯和時序。本文研究者以每周搭乘火車票據為發想,共25張的插畫作品做為實務研究,透過系列式作品將抽象的時間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視覺意象,建構出時間、人與物三者之間的文本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