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02.167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Biomechanics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的:模擬夏季氣候的情況下穿著冷卻背心,並探討人體溫溼度的改變。方法:利用風扇與涼感塗料,設計一款冷卻背心,受測者在模擬夏季氣候環境中,穿著兩件背心,在不同運動強度下,比較冷卻背心與控制組背心溫溼度變化。並透過溫、溼度感應器,量取在高、低身體活動量間的變化(每30分鐘擷取一次)。以描述性統計進行實驗結果比較。結果:冷卻背心在高身體活動量下的溫溼度都較控制組低,在低身體活動量下差異性不大。結論:冷卻背心在高身體活動量下效果較佳。未來應用:運動選手在高溫高熱的環境下進行長時間比賽或訓練會耗失大量水分,若能配合冷卻背心,選手體溫與體內水分能多一道調控途徑,也能達到更佳的運動表現。

  • 期刊

目的:比較單、雙腳高台著地反彈跳動作中蹬伸期之動力學特性。方法:以12名大學體育系男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三種高台著地反彈垂直跳測試:10公分高台單腳(單腳DJ_10公分)、20 公分高台雙腳(雙腳DJ_20公分)與40公分高台雙腳(雙腳DJ_40公分)。以一部高速攝影機與一塊三軸測力板擷取資料,並透過動力學逆過程計算淨關節肌肉力矩與功率。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檢驗三種動作間之各生物力學參數是否有差異,統計水準訂為α=.05。結果:本研究蹬伸期之結果顯示,在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方面,單腳DJ_10公分顯著的大於雙腳DJ_20公分與雙腳DJ_40公分。且單腳DJ_10公分之踝關節與膝關節最大力矩顯著的大於雙腳DJ_20公分與雙腳DJ_40公分。另外,單腳DJ_10公分之踝關節最大功率顯著大於雙腳DJ_40公分,單腳DJ_10公分之髖關節最大功率顯著小於雙腳DJ_20公分。結論:以單腳進行高台著地反彈跳動作時其動力學特性與雙腳不同,故本研究推論,以單腳或雙腳進行此增強式訓練時,其肌力與爆發力之訓練成效應會有所不同。

  • 期刊

本研究主要針對穿著牛頭牌新式與市售傳統人字拖鞋行走時的運動生物力學參數進行比較。受詴者為男、女性大專學生各2名。實驗時受詴者分別穿著此兩款拖鞋以最適速度行走各5次,過程中以VICON動作分析系統(含六部M2攝影機,取樣頻率250 Hz)和AMTI測力板(均用右腳踩過,取樣頻率1000)進行資料之擷取。結果顯示牛頭牌新式拖鞋因為前、後削尖設計而導致人體在步態著地期有較小的踝關節運動;另外,牛頭牌新式拖鞋也藉由調整其材質成分比例,使得其避震力表現優於同為EVA材質的市售傳統人字拖鞋。

  • 期刊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足弓式與全腳掌兩種不同出發動作之動力學參數,分析兩者在參數上之差異。研究對象為5名優秀青少年蹼泳選手,藉由高速攝影機(120hz)獲取選手15公尺衝刺時間;測力板(1200hz)擷取受試者在兩種不同出發方式之動力學參數,以相依樣本t檢定,比較兩者之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在出發15公尺的衝刺上,足弓式的出發快於全腳掌式;在動力學參數部份,水平作用力在足弓式較大,可以幫助受試者在出發時獲得較大的水平速度。

  • 期刊

本研究目的探討游泳擺臂式、抓臺式出發方式與立定跳遠與膝關節角度、出發距離之比較。游泳比賽中,游泳選手必須用最短時間來完成整個競速游泳,不同的跳水出發方法,將影響選手成績。本研究物件為3名優秀男子游泳選手,其受試者平均身高170.33±2.05公分、體重72.06±2.01公斤、泳齡10.66±0.47年,研究器材是以一台高速攝影機(120Hz)和一台Bertec測力板與SiliconCoach二維動作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抓臺式、擺臂式出發與立定跳遠於三位受試者的膝關節角度分別平均141.04±0.89、135.93±4.36、139.52±4.62度。抓臺式、擺臂式出發與立定跳遠的距離平均為3.13±0.63、3.4±0.91、1.95±0.8公尺。擺臂式跳水動作容易因定義不同,造成其在數值上與其他學者的資料造成差異,主要也和受試者本身跳水習慣、出發動作的熟練度、發力型態及射豐素質條件(身高、體重、柔軟度等)有關。因此選手因透過不斷的練習,找出適合自己成續發揮的理想角度。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在相同槳頻與平均負荷下,固定與動態測功儀下肢運動學及肌肉活動。研究方法:招募100年全國運動會划船選手5名,兩種測功儀均以個人最佳成績的之平均瓦特數的120%與風阻4情況下,隨機進行一分鐘測驗。使用動作分析系統擷取拉槳的運動學,計算拉槳與回槳階段的下肢髖、膝、踝關節角度、活動度及角速度;並使用表面肌電儀蒐集拉槳過程腹直肌、豎脊肌、股外側肌、股二頭肌、脛前肌及腓腸肌等六條肌肉活化情形,以均方根肌電值表示肌肉各階段肌肉活化程度,並以最大風阻情況下拉槳表現為標準化基準。研究結果:拉槳階段髖、膝關節角速度與髖關節活動度動態測功儀顯著高於固定測功儀,而執行動態測功儀時,腹直肌在拉槳階段跟股外側肌在回槳階段都顯著大於固定測功儀。研究結論:動態測功儀有較快的推蹬速度,推蹬阻力接近於單人雙槳,故動態測功儀在長期的陸上訓練可以幫助選手維持實際划船推蹬的感覺。

  • 期刊
謝欣芳 陳福君 許瓊云 以及其他 1 位作者

目的:利用計時器和計頻器做為控制選手速度的方法,以比較計時器和計頻器的配速方法,對游泳速度及心跳間的影響。方法:本實驗由高中十二名游泳隊選手(平均身高168.4±3.5 cm;平均體重56±2.4 kg;平均年齡16.3±1.2 year)為受試者,隨機分成三組,計算每位選手二百公尺自由式成績為目標時間,利用自我感覺、計時器及節拍器等配速方式盡可能達成目標時間。分析其速度變異及心跳率變異之差異。以描述性統計比較不同配速方法之速度及心跳率的變異。結果:速度變異:控制組 > 計時組 > 節拍組;心跳變異:控制組 > 計時組 > 節拍組。結論:本研究發現使用水中節拍器可以使選手有較好的配速表現。

  • 期刊

本研究目的探討高爾夫球推桿距離的影響因素,主要研究儀器以高爾夫推桿測試系統進行檢測,以三種不同桿頭速度在二種不同人工草皮擊球,量測推桿距離。利用SPSS for Windows 12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及並計算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值,探討不同型式的球桿在不同種類人工草皮上擊球,對推桿距離的影響。結果顯示:於三種不同的變項(球桿-推桿速度-果嶺速度)下,皆會造成推桿球體距離不同,不同球桿在不同果嶺速度的表現有所差異。本研究所得結果及研究方法,可作為高爾夫推桿開發和推桿動作修正之重要參考。

  • 期刊

目的:探討八週桌球反應時間訓練對國小桌球選手回擊動作的前動作反應時間、動作反應時間、反應時間、動作時間的影響。方法:以台南市歸仁國小桌球隊優秀選手12名為研究對象,(年齡11.41±0.51歲、身高143.3±3.39公分、體重34.5±2.86公斤),矯正後的視力在正常範圍。隨機分為二組,每組6人,分別接受桌球反應時間訓練(實驗組)及一般桌球訓練(控制組)。本實驗使用LabVIEW圖形化程式語言為介面、整合相關儀器以獲取相關資料,主要實驗儀器為資料擷取卡(National Instruments USB 6211 DAQ, 250KS/s, 5000 Hz)電源供應器,桌球發球機、高亮度LED燈,肌電和加速規感測器等。擷取參數包括:前動作反應時間、動作反應時間、反應時間、動作時間和整體反應時間等相關參數。以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不同組別之統計檢定,顯著水準α=.05。結果:不同組別選手經八週桌球反應時間訓練後在反應時間各項參數的考驗上均具有差異。結論:經八週桌球反應時間訓練可提昇國小桌球選手之動作反應時間、動作時間、反應時間之表現水準。

  • 期刊

過去研究顯示,評定高爾夫球運動表現的方法,除了差點的高低之外,桿頭的速度也能反映選手運動表現,而且桿頭速度與運動表現呈現正相關(Fradkin et al., 2004; Fletcher et al., 2004)。高爾夫的揮桿動作中,軀幹的旋轉影響甚大。上桿動作依賴軀幹旋轉儲存肌肉彈性位能,製造下桿時的軀幹旋轉速度。因此軀幹動作模式也是影響桿頭速度的因子之一(Myers et al., 2008)。自1992年開始,學者McLean提出X因子,用以描述橫狀面上,上半身與骨盆的角度差。McLean從職業選手的動作裡發現距離較遠的選手在上桿頂點時,其上半身旋轉的角度與骨盆全轉角度差(X因子)較一般選手大,因此認為這是重要能夠影響擊球距離的因素。本此研究結果顯示,軀幹為了製造出較快的桿頭速度,較快的桿頭速度組在下桿、擊球瞬間以及送桿的時間點,產生的X因子的數值顯著大於正常桿頭速度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