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0.203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Biomechanics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當小摺車騎乘於不同減速路面時的衝擊大小對人體的影響。測量方法主要利用LabVIEW程式儀控系統操作,將加速規放置自行車前叉、人體第七節頸椎(C7)測其加速度與合加速度。實驗主要儀器為LabVIEW儀控系統,加速規2組(Biopac TSD 109F 50G)、紅外線光閘1組(型號為E3Z-T61)、無線NI類比數位轉換盒(WLS-9163)及NI類比數位轉換盒(USB-6211);以10名具騎乘經驗的大專生為實驗參與者,每人進行50公尺橫越不同障礙路面並騎乘三次,以收取最大的加速度值為採樣依據。實驗場地為50公尺,在障礙路面前1公尺處設置紅外線光閘1組以獲取實驗參與者通過減速路面的時間與速度參數,透過無線NI類比數位轉換盒傳送至LabVIEW 儀控系統。以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檢定,顯著水準α=.05。結果:前叉方面:加速規的衝擊指數有顯著差異,因為欠缺避震器的減震功能,衝擊指數明顯。C7Y軸與C7合加速度方面: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體遭遇衝擊時,受試者用手臂力量支撐上半身,以抵抗衝擊,達到減震的功效。結論:前叉方面加速規的衝擊指數有顯著差異,達到.05顯著水準。因為欠缺避震器的減震功能,衝擊指數隨之而高。C7Y軸與C7合加速度方面衝擊指數沒有顯著差異,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體遭遇衝擊時,受試者會用手臂力量支撐上半身,以抵 抗衝擊,達到減震的功效。

  • 期刊

前言:「綠能」概念應用於運動器材的開發越來越被重視,例如:自行車訓練台結合發電機。本研究目的在比較不同轉速下發電式自行車訓練台發電與踩踏功率之效益。方法:6位年輕男性為本研究受試者,在發電式訓練台以隨機次序進行四種迴轉數(60、75、90、105 rpm)以及三種齒輪比(50/21T、50/16T、50/12T)的自行車踩踏測試。踩踏功率計與發電式訓練台裝置於自行車後輪,並以發電機產生之電力通過負載時的電壓與電阻計算電功率,再比較各種測試情況下的發電效益。結果:速度與踩踏功率、電功率間皆有高度相關性。在所有齒輪比下105 rpm的發電效益皆顯著高於60 rpm。另外,在50/12T齒輪比下105 rpm的發電效益顯著高於75 rpm,且90rpm的發電效益也顯著高於60 rpm。結論:發電功率會隨著速度增加而變大。發電效益在高和中齒輪比時由低到中轉速時增加不明顯,但在低齒輪比時轉速對發電效益之影響較大。

  • 期刊

本研究主要是藉由分析國小學童過肩投擲動作經六周訓練前後其上肢肌肉肌群肌電活動之差異來探討肌肉在投擲過程所扮演之角色。實驗參與者為國小高年級學生9名(平均年齡11.15±0.29歲,身高143.22±6.03公分,體重46.12±10.88公斤),參與六周過肩投擲動作練習。肌電訊號以一部Noraxon無線肌電系統收集練習前後上肢肌群(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伸腕肌及屈腕肌)之肌電資料,再進行帶通濾波(bandpass, 30~500Hz)、翻正(Abs)、低通濾波(low-pass filtering, 10Hz)處理後以最大肌肉收縮標準化(MVC%)獲得肌肉活化程度。實驗結果經配對t檢定分析後,其檢驗的顯著水平定為.05,本研究結果經分析與討論後,獲得下列結論:訓練前後在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與屈腕肌之肌電值達顯著差異(p < .05),而伸腕肌之肌電值並無顯著之差異;另外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與屈腕肌之肌電值在訓練前後均有減少的情形,而伸腕肌之肌電值則有增加的情形。

  • 期刊

目的:探討震動訓練對於女子跆拳道常見四種專項踢擊反應時間、動作時間及起腳瞬發力之影響。方法:目前招募4名女子跆拳道選手,在震動刺激前後檢測旋踢、下壓、後踢和後旋之專項踢擊表現,震動方式以比賽時間3回合2分鐘的方式進行,每回合震動姿勢共六種,每個動作震動時間20秒,回合間休息60秒,並採坐姿休息,震頻為30Hz,震幅為7mm,利用綁在踢擊腳及目標物上的加速規量測踢擊反應時間(目標移動至踢擊腳啟動)、動作時間(踢擊腳啟動至攻擊到目標)和起腳瞬發力(啟動瞬間力量),以無母數檢定考驗震動訓練前後的表現。結果:震動刺激前後的反應時間並無顯示有差異;但在旋踢、下壓和後踢的動作時間有減少的趨勢;旋踢和後踢的起腳瞬發力有增加的趨勢。結論:經立即性震動訓練後,在踢擊的動作時間和起腳瞬發力表現有進步之趨勢,希冀未來可將震動刺激訓練應用於跆拳道訓練上。

  • 期刊

目的:本研究探索運用無線微機電感測器,分析優秀和次優秀選手在羽球正拍切球的拍振動差異。對象:受測優秀選手目前世界排名第11名(參加2012年第三十屆夏季奧林匹克倫敦奧運會);次優秀選手目前全國排名賽乙組第三名。方法:將無線微機電感測器放在球拍上,內含有三軸加速規,取樣頻率為3333Hz,當擊正拍切球時無線擷取運動學資料,並作統計分析。結果:一、兩位選手個人在無配戴與有配戴感測器在球速方面,經比對t檢定後,無顯著差異。二、球拍加速度頻譜振動頻率次數分佈,X軸優秀選手482Hz,次優秀選手振動頻率在365和378Hz;Y軸次優秀選手振動頻率在325Hz,優秀選手不明顯;Z軸優秀選手在482Hz,次優秀選手振動頻率在325和404Hz。三、球拍振動時間經檢定後發現優秀與次優秀選手在Y軸與Z軸有顯著差異(顯著差異α為0.05)。四、在球拍加速度的時域分析,優秀選手在X和Z軸最大和最小平均值與次優秀選手有顯著差異,得知優秀選手瞬間擊球點較高、較前面,明顯小於次優秀選手。結論:一、配戴感測器不會影響選手的表現。二、在球拍加速度頻譜振動頻率次數分佈中,優秀選手的X軸與Z軸頻率全高於次優秀選手。三、在振動時間中,優秀選手明顯時間短於次優秀選手,代表優秀選手在瞬間擊球後能放鬆握把,使手臂肌肉放鬆,以較容易準備下一拍擊球。四、球拍時域資料,經F和t檢定後,發現在三軸的最大和最小平均值有顯著差異,所以優秀選手瞬間施力較小,且能較容易精準的控球。

  • 期刊

本研究是在探討利用無線微機電感測器系統來分析羽球正拍擊長球的動作。目的:是來探討國內優秀選手(全國甲組)與次優秀選手(全國乙組)的正拍長球回擊動作之差異性及穩定性。對象:優秀選手目前世界排第14名(參加2012倫敦奧運會);次優選手目前最佳成績是100年全國排名賽乙組第三名。方法:以無線微機電感測器在球拍放置一個測量點;內含有三軸加速規,取樣頻率為3333Hz,在擊正拍長球時擷取各測量點的運動數值來做分析。結果:一、無配戴與有配戴無線感測器做成對t檢定結果發現兩者無顯著差異,所以有配戴感測器是不會影響到擊球動作。二、加速度振動頻譜資料,來做均方根誤差計算結果發現,X軸和Y軸誤差較大。三、球拍加速度頻譜振幅次數15次回擊中,於球拍X、Z軸的振動頻譜分析時,發現優秀選手在振動頻率443~482Hz之間有較多的次數;於球拍Z軸的振動頻譜分析時,發現次優秀選手在振動頻率299~417Hz之間有較多的次數。四、球拍時域三軸最大值比較,經F和t檢定結果發現優秀選手與次優秀選手在X軸和Y軸都有明顯的差異。五、球拍振動時間經F和t檢定(P值<.05)後發現優秀選手與次優秀選手在X、Z軸向有明顯的差異,優秀選手振動時間短於次優秀選手。結論:一、從本實驗可看出在加速度的頻域和時域球拍振動對X軸與Y軸有較大的差異性。二、球拍加速度頻譜振幅次數中,發現優秀選手與次優秀選手的振動特性不同。三、從加速度時域資料可觀察出優秀選手施力大於次優秀選手。四、球拍振動時間可觀察出優秀選手施力時間較短,次優秀選手施力時間較長,所以可看出優秀選手在擊球後握拍的地方就放鬆,而次優秀選手還握的很緊。

  • 期刊

前言:過肩投擲是人類動作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亦是許多運動的基本要素。在許多球類運動中,如手球、水球、棒球等,都是利用過肩投擲來進行。目的:了解過肩投擲生物力學分析,以做為後續過肩投擲動作研究之參考。方法:以兩部高速攝影機(廠牌型號:CASIO EX-F1高速攝影機,300Hz)收集五年級與六年級參與者各8位之投擲動作的下肢運動學資料,以Kwon3D程式軟體運算,並利用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五、六年級的平均球速與下肢各關節角度之差異性,統計水準定為α = .05。結果:六年級組平均球速大於五年級組,達顯著差異。五年級組與六年級組在過肩投擲過程中,髖關節、右膝關節、右踝關節及左膝關節角度之平均值,皆未達顯著差異;而左踝關節角度五年級組大於六年級組達顯著差異。

  • 期刊

髕股骨疼痛症候群是常見的膝關節運動傷害之一,好發於年輕的女性運動員。近年來有許多運動員使用肌內效貼紮來減輕髕股骨疼痛症狀,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肌內效貼紮對於髕股骨疼痛的生物力學效益,受試者共有9位髕股骨疼痛患者,觀察在上階梯時,肌內效貼紮前後的膝關節運動學是否有差異。結果發現經過貼紮後可有效降低上階梯時膝關節最大屈曲角度,表示肌內效貼紮可有效降低膝關節屈曲角度,使得關節壓力減輕,避免髕股骨關節磨損及疼痛。

  • 期刊

本研究以球鞋底分別裝設11顆及7顆同款鞋釘及無安裝鞋釘之三款高爾夫球鞋於揮桿時前腳鞋底摩擦係數進行比較,進而初步了解鞋釘對於高爾夫球鞋摩擦係數的影響。以1名男性高爾夫球友為受試者,實驗時受試者需分別穿著上述三雙球鞋使用七號鐵桿進行揮桿擊球,動作過程中則使用VICON動作分析系統(六部M2攝影機,取樣頻率500Hz;1塊AMTI測力板,取樣頻率1000Hz)針對受試者的揮桿動作進行分期並擷取對地作用力數值。EXCEL套裝軟體則用來進行摩擦係數的計算。結果顯示穿著11顆鞋釘球鞋進行揮桿在摩擦係數的表現上有較佳的趨勢,7顆鞋釘球鞋次之,無鞋釘球鞋則較差。

  • 期刊

目的:本研究探索運用無線微機電感測器,分析優秀和次優秀選手在網球開放式正拍上旋球的球拍振動差異。對象:受測優秀選手目前全國男子單打排名第9名;次優選手目前為全國排名賽會前賽選手。方法:將無線微機電感測器放在球拍上,內含有三軸加速規,取樣頻率為3333Hz,並搭配高速攝影機拍攝,當擊正拍上旋球時無線擷取運動學資料,並作統計分析。結果:(1)兩位選手個人在無配戴與有配戴感測器在球速方面,經比對t檢定後,無顯著差異。(2)在球拍加速度頻譜振動頻率次數分佈中,優秀選手的Y、Z軸,均在高頻率有較多的振動現象,而次優秀選手卻無明顯振動。優秀選手的X軸,均有較無明顯振動,而次優秀選手卻在高頻率有明顯振動。(3)球拍振動時間經檢定後發現優秀與次優秀選手在X、Y、Z軸均有顯著差異(顯著差異α為0.05)。(4)在球拍加速度的時域分析,優秀選手在X、Y、Z軸最大和最小平均值與次優秀選手有顯著差異,得知優秀選手擊到球時,明顯集中於甜區,且揮拍速度較快,擊球力量較大。結論:(1)配戴感測器不會影響選手的表現。(2)優秀選手擊到球時,明顯集中於甜區,且揮拍速度較快,擊球力量較大。(3)在振動時間中,優秀選手明顯時間高於次優秀選手,代表優秀選手在擊球時能夠緊握球拍至將整個正拍上旋球擊球動作完成,讓擊出的上旋球質較紮實穩定。(4)球拍時域資料,經F和t檢定後,發現在三軸的最大和最小平均值有顯著差異,所以優秀選手瞬間施力較大,且上旋球轉速較快,球質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