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51.155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論文透過實證資料及問卷設計,探討魅力型領導對公司財務績效表現,以及外界投資者投資意願的影響。透過雜誌報導,讓受訪者評斷42家上市上櫃公司領導人的領導魅力,進行其領導魅力影響之研究。同時,藉由探討代理問題,就獨立董事個人的領導魅力和投資者投資意願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 論文研究結果關係如下: 應變數 自變數 結果 公司領導人魅力 公司財務績效表現 部份正向影響 公司領導人魅力 外在投資者的投資意願 正向影響 獨立董事個人領導魅力 外在投資者的投資意願 無影響 1. 公司領導人魅力只對部份財務績效指標有正向影響,因此領導魅力不能完全代表公司財務表現。 2. 投資者對投資標的公司的投資意願會受到該公司領導人的魅力影響。 3. 投資者對投資標的公司的投資意願並不會受到該公司某一獨立董事個人的魅力影響。

  • 學位論文

組織在面對複雜與不確定的競爭環境下,所採用的策略,經常會在「競爭」與「合作」兩個端點之間游離與抉擇,以形成一個競爭互動(competitive interaction)的局面,以期提升經營績效與獲利能力。本研究以台灣中小型聯合執業的會計師事務所為研究對象,與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相比,台灣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結構屬於獨占性競爭,而非審計服務的專業異質性高,是中小型事務所的產品特徵;在面臨大型跨國事務所與本土記帳業者的市場瓜分與蠶食鯨吞的競爭環境下,各事務所之間往往呈現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因此,探討各事務所之間的競合策略(co-opetition),以及競爭互動行為之影響因素,為本研究重點之ㄧ。其次,各事務所或各會計師之間的競合關係,往往不會以契約或協議形式來加以約定,彼此之間的關係常常是模糊不清、界線不明的;競合策略的採用,通常取決於合夥會計師之間或各事務所之間的信任程度。因此,信任在兩造的競合關係中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探討信任如何增強或減弱競合關係,信任機制(包括人際間信任與組織間信任)在跨組織競合模式中扮演何種的調節效果,是值得關注與研究的議題。最後,競爭互動行為對組織經營績效的影響,以及兩種策略行為對績效所產生的差異,亦是本研究欲探討的核心所在。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來蒐集研究資料,問卷填答者為台灣省會計師公會登錄之合夥會計師。在實證分析上,本研究採用以下幾種分析:(1)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2)階層線性模式(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3)被中介的調節效果模式(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4)多項式迴歸模式(polynomial regression models);(5)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與變異數分析(ANOVA)。本研究首先針對所建構的理論模式,以LISREL檢定整體模式之配適度與驗證假說;其次,以HLM探討信任機制的跨層次影響;再以OLS迴歸模式探討兩種被中介的調節效果模式,以驗證信任機制的調節效果是否顯著。以polynomial regression來近一步驗證調節效果,並繪製三維之立體干擾圖;最後,以集群分析進行競合策略型態的分群,ANOVA則用來分析競合策略對組織績效所產生的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1)組織本身的資源異質性程度越高時,越傾向採取價格競爭行為的競爭性策略;(2)組織本身的資源異質性程度越高時,越傾向採取非價格競爭行為的競爭性策略;(3)組織的資源互補性程度越高時,越傾向採取聯合行為的合作性策略;(4)組織採取聯合行為的合作性策略,對組織的經營績效有正向的影響;(5)當組織本身的資源異質性愈高時,人際間信任會弱化價格競爭行為的形成;(6)當組織本身的資源異質性愈高時,人際間信任會弱化非價格競爭行為的形成;(7)當組織的資源互補性愈高時,人際間信任會強化聯合行為的形成;(8)當組織本身的資源異質性愈高時,組織間信任會弱化價格競爭行為的形成;(9)當組織本身的資源異質性愈高時,組織間信任會弱化非價格競爭行為的形成;(10)組織間信任與聯合行為有正向關聯性;(11)組織間信任與價格競爭行為有負向關聯性;(12)組織間信任與非價格競爭行為有負向關聯性。 除了大樣本實證研究外,本研究更以個案研究來補強實證研究之論述,本研究以四個實務個案,來說明個案的競合策略互動類型與選擇,並建構「會計師之競合架構」。本論文之研究發現對會計實務界的貢獻,包括:(1)建立會計師產業競合架構;(2)建立資源與競合關係矩陣;以及(3)競爭優勢區域的創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修正行為一直是過去這幾年來社會心理學家深感興趣的領域,而其中關於彈性修正模型的理論也早已被廣泛討論於如勸服、刻版印象、歸因理論或是法庭審判等其他專業領域。在過去與修正行為有關的文獻當中,較少的文章去探討影響修正行為的可能因素為何,這裡的影響不單單指修正的方向,也包含修正的幅度(量)。因此在本篇文章當中所進行的三個研究,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受測者本身對某單一產品的知識程度是否會在不同的情況下影響其對於產品廣告中所蘊含之訊息的處理方式,進而影響其知覺偏誤感受以及相對應的態度改變,也就是所謂的修正。三個研究的廣告中包含了不同的資訊,而所有受測者均受到高涉入的操弄。在第一個研究中,當廣告中包含與產品屬性直接相關的論述以及喜好度高但與產品無關的代言人時,高知識程度者不會覺得受到代言人偏誤的影響,因為其態度的形成是根據與產品直接相關的論述而來,儘管給予偏誤知識,他們也不會進行修正。但此情況下,低知識程度者因為根據不相關的代言人形成他們對產品的態度,因此在給予偏誤知識會知覺到偏誤的存在與影響,進而會去修正它而使得其對於產品評價降為更低。在第二個研究中,當廣告中只有一個喜好度高但與產品不相關的代言人時,高低知識者形成態度的資訊來源皆根據此代言人,在給予偏誤知識後,兩者均會知覺到偏誤的存在與影響,進而都會去進行修正。同樣地,因為廣告中不相關的代言人是喜好度高且正向的,因此修正會使得高低知識雙方對於產品的評價評得比原來更低。在第三個研究中,當廣告改為只有一位喜好度高且與產品相關度高的代言人時,高低知識程度者形成態度的資訊來源依然只有代言人,但雙方在處理代言人這個資訊上的能力沒有異,因此雙方都能知道代言人與產品之間的高度相關性,也都將其視為與產品屬性直接相關的資訊。因此,在給予偏誤知識後,高低知識程度者不會存有知覺偏誤,因為他們態度判斷取決於與產品有關的資訊,因此雙方都不會去進行修正。在管理意涵上,當某一產品是需要知識來加以判斷的時候,這樣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廠商依照自身資源多寡的情況去決定其廣告策略,進而將彈性修正理論的概念運用至行銷的領域。就學術上的貢獻而言,此篇文章的三個研究驗證了產品知識程度對於修正行為在不同情況下確實有其影響,在未來更進一步的研究中,希望可以找出更多能夠影響修正行為的因素、作為知識程度影響修正行為的中介變數,又或是將本篇文章中的三個研究設計應用於其他產品,廣泛驗證產品知識程度對於修正行為的影響。

  • 學位論文

近年來,故事型廣告的使用在實務界上大幅提升,然而甚少有學者針對以產品為目標之故事型廣告的敘事方式以及結構進行探討,甚至了解其對消費者之說服機制以及效果。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針對故事型廣告,探討廣告中故事生動性、廣告資訊一致性以及論點置入模式等廣告要素對於廣告態度、產品態度以及記憶等廣告效果之影響,並且瞭解故事型廣告的說服路徑以及說服機制。 為驗證本研究之假設,實驗採取2(故事生動性高/低)×2(廣告資訊一致性高/低)×3(論點顯著置中/緩和置中/顯著置尾)因子實驗設計,並且剪輯12支約三十秒的廣告進行實驗。研究對象為台大、政大、師大的大學生,並採取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檢定假設。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 故事生動性會提高觀眾的廣告態度以及產品態度,並增強廣告內容記憶 二、 觀眾對於廣告資訊一致性高之廣告具有較佳廣告態度 三、 論點置入模式中,顯著置入方式則可增加屬性論點記憶 四、 論點置入模式中,論點置中之廣告有較佳的廣告態度、產品態度 五、 故事生動性高時,一致的廣告資訊能提升廣告態度;故事生動性低時,不一致的廣告資訊則可增加屬性論點記憶 六、 在故事生動性高之廣告,在論點置中時,觀眾有顯著較佳之廣告態度以及產品態度;而故事生動性低之廣告則無顯著差異。 七、 故事生動性對產品態度、產品態度、廣告內容記憶影響以及廣告資訊一致性對廣告態度影響的路徑上,確實存在運輸效果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的主題為探討醫療保健產業中的價值鏈,及構成其價值鏈中的不同要素所扮演何種角色。此研究透過醫療保險制度在不同的國家中的同質性及其差異點之分析,來凸顯標準化之重要性。電子病歷(EMR)更是扮演著醫療服務創新的重要推手。本文也將研討醫療服務創新中最成功的典範 -- 醫療旅遊; 以泰國及印度這兩個國家為例,從中分析醫療旅遊的成功因素。研究結論則指出產業中的標準化將扮演價值鏈發展進化中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也影響著未來醫療旅遊在各個國家中的發展。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目標導向焦點、時間距離與產品屬性對消費者產品升級偏好與選擇之影響。由於「產品升級」對廠商與產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而「目標導向焦點」、「時間距離」等概念在近年來常被用來解釋消費者行為,不同的「產品屬性」也往往激發人們不同的需求與偏好行為。本研究將結合上述之主題,主要討論三項議題:(1)不同目標導向焦點下消費者對不同產品升級之偏好與選擇。(2)不同時間距離下消費者對不同產品升級之偏好與選擇。(3)不同產品屬性是否影響消費者對不同產品升級之偏好與選擇。本研究採2(目標導向焦點:促進焦點與預防焦點)×2(時間距離:遠與近)×2(產品屬性:歡樂性與功能性)的組間實驗設計。 而研究最後結果大致符合預期,獲得以下結論: 一、促進焦點的消費者較偏好非線性升級,預防焦點的消費者較偏好線性升級。 二、時間愈長,消費者愈傾向選擇非線性升級。 三、產品屬性為歡樂性時,消費者對於集中性升級、非線性升級都有較高的偏好;產品屬性為功能性時,消費者則較偏好一般性升級、線性升級。 總結以上,本研究結論可應用於實務之新產品升級如下:廠商在選擇採取何種類型之產品升級時,可依消費者之目標導向焦點、面對之時間距離與產品屬性之性質,以找出不同情形下消費者較易接受之產品升級方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知識被認為是產生新的價值創造與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因此,對於公司和個人來說,知識創造變得愈來愈重要。由於知識被認為是存在於個人,而且所有的組織學習是發生在個人的腦中,所以個人的知識創造是一個重要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探討知識存量與知識創造的實證研究,試著找出其知識存量與知識創造的關係。除此之外,本研究同時將這些結果與組織特徵與助理教授制度限制的關係進行連結,其中組織特徵包括了組織大小與種類;另外,本研究也確認研究資源與知識創造的關係,並且證實組織特徵與制度限制的調和作用。 結果顯示,知識存量和知識創造的關係並不只是一般所認為的直線,反而呈現倒U的關係,這表示對於知識創造來說,似乎有一個最適程度的知識存量;組織特徵會產生負向調和作用,不管是組織大小或是組織種類都會適度地調和知識存量和知識創造的關係,除此之外研究資源同樣會適度地產生負向調和效果。對於研究資源來說,與知識創造的關係是正向的;組織特徵與制度限制也會對該研究資源與知識創造造成負向調和的結果。這些結果從個人觀點提供實證,而且研究結果建議知識創造不僅僅受到組織層次的因素所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制度的影響層面。另外的管理意涵是,對於想要刺激知識創造的個人與組織來說,提供充足的研究資源是必要的。

  • 學位論文

2004年Nokia、NXP及Sony成立NF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Forum,以推動結合手機和非接觸式(Contactless)技術的行動NFC應用。自此,全球各地紛紛湧現許多各類型的試驗計畫,但目前只有日本的商業應用進入主流的消費市場,其餘國家大都僅止於在特定的區域、限定的應用項目、及幾百個或更少數的消費者的情形下試行,以檢視消費者反應、合適的商業模式及技術可行性。而台灣則亦在2007年推出了五、六個的計畫,數量密度之高,勇冠全球。 近來,台灣的行動電信業出現探討成立獨立TSM的聲音,其中有若干業者已經開始爭取政府和重要的應用服務業者的支持。這讓台灣在發展TSM的步調上,將繼行動NFC試驗計畫之後,再次要與世界其它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有鑑於此,本研究嘗試以企業觸媒策略的方法論為工具,分析香港八達通卡和日本NTT DoCoMo錢包手機的發展和營運模式,並具以探討台灣行動NFC應用和TSM的可能發展。 本研究發現,日本NTT DoCoMo錢包手機的成功,主要建立在DoCoMo明確而強烈的策略意圖以及其雄厚的行動電信服務經營實力與資源。相對而言,香港的八達通卡是全世界最早採用日本人發明的FeliCa非接觸式技術而成功進行商業化應用的典範,但香港的行動NFC應用發展的腳步甚至比台灣慢。本研究進一步發現,台灣和香港一樣缺乏日本DoCoMo的條件,因此,難以移植日本的經驗作為參考,而香港八達通卡公司對行動NFC抱持的審慎態度,反而是台灣業界值得借鏡之處。 最後本研究指出,發展TSM,必須建立在讓行動NFC的應用可以蓬勃發展的基礎之上。現階段,台灣行動NFC產業尚在起步階段,政府和業者應先著力於如何讓應用可以發展起來,於此同時,構思TSM的設立。在發展行動NFC方面,台灣應善用感應式付款和交通票證的基礎;在成立TSM方面,可由幾家主要的行動電信服務者共同發起,同時邀請金融機構和交通票證具代表性業者,參與成立獨立的T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