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117.183

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融通倉是結合物流和資金流的創新商業模型,透過融通倉模式企業可藉由其所擁有之生產原料、存貨等動產進行融資,以解決過去財務上的融資問題,而對於銀行與協力之第三方物流商而言,則是突破過去業務之侷限,銀行進入其無法拓展之業務,增加其潛在客戶群,提升資金盈利能力;而對於物流商來說,融通倉則協助物流商朝向加值型服務(value up)發展,開拓新型服務,提升物流商之獲利能力。 然而由於融通倉模式同時涉及物流與金流條件,因此對於企業實際操作上較為複雜,同時考量兩者的限制,亦使得過去傳統存貨等相關理論不復適用,而相關數量研究在過去學術領域上也較為缺乏,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個數量模型,囊括金流與物流之限制,探討融通倉下質押融資模式相關參數對融資企業與其協作提供金融服務之物流商雙方利潤之影響。 根據研究模式發現,融通倉質押融資的確能有效提升具預算限制企業以及其合作物流商之利潤。單就質押轉換率來說,其值不影響雙方之利潤;而就貸款利率來說,其值越高則經銷商融資金額與訂購量減少,將對經銷商之利潤造成負面影響,而貸款利率與物流商利潤呈正向關係,唯貸款利率越高物流商利潤提高幅度越小。整合經銷商對質押轉換率與貸款利率不同之因應策略,可提供未來物流商制定其質押轉換率與貸款利率之參考。而第二次訂購成本之提升與物流商之產品剩餘價值比率的下降均會造成雙方利潤之減損,因此雙方須設法合作,以維持其較有利之環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在本文係以S-C-P模型為基礎,挑選最具代表性之 LED 產業上、中、下游之代表廠商各三家,選其過去最近五年樣本區間,自台灣證券交易所股市觀測站中,選取財務報表中適當項目資料,經歸納整理後獲致本文實證研究所需的參數組合;進行廠商競爭行為和市場結構因子對經營績效之實證分析研究。 本文的研究結論與建議為:(一).若台灣當局無法比照陸韓的產業補助政策,則應強力介入台廠LED上游的強迫整合與退場機制;概台廠於此區塊產業鏈本質競爭力已落後國際一線廠數十年外,又面臨陸韓的不公平競爭,廠商的自生競爭行為已無法扭轉產業負面的既定結構形成因子,否則終將面臨淘汰。(二).台廠上中下游產業鏈中,中游的磊晶製程僅龍頭廠商的晶電有足夠的競爭力,概因該廠商成立二十年過程,已自行展開許多策略聯盟與整併行為,形成泛晶電集團發展;且數年來與國際一線大廠間的專利交叉授權聯盟穩定,是為台灣LED產業鏈競爭力最強的公司,但其他廠商的發展卻呈現倒閉(奇力光電、晶發等)、及極端差異的經營結果,故政府加速介入整合仍是當務之急。另外,連同龍頭晶電本身在內,仍頂多處幫國際一線大廠像飛利浦、歐司朗的高階代工技術角色扮演,故利潤率長期未能有明顯提升外,也常深為景氣循環與季節性調整影響公司的獲利波動。基於台灣LED長治久安與永續經營角度,政府主管當局應協助台灣LED中游產業,往下進行模組與通路佈建的策略行為、和自有品牌的附加價值創造方為上策。(三).目前LED終端市場出海口除在歐美外,大陸儼然已成第二大需求來源,台灣當局除應效仿國際推動LED汰換的補助政策、增加內部自生需求能量外,更應效仿對岸的政府的標案採購在地化政策;且加強與大陸當局的溝通合作,強化二岸LED產業的技術合作與減低貿易障礙,方有可能透過市場整合達到LED產業優質廠商的保護生存目的。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具連續作業等候時間限制下,平行多機生產系統的動態允入控制策略。連續作業等候時間限制為:序列式生產系統中任兩連續製程,產品於上游加工站進行加工後,必須在特定時間內進入下游加工站進行加工,此時間限制稱為作業等候時間限制。若下游在製品違反作業等候時間限制,則會產生重工或報廢成本。且此類系統受機台可靠度、新訂單來到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若無良好的控制方法將造成產能利用率下降與生產成本增加。 近代產業常存在作業等候時間限制的問題,例如在半導體產業中,若在製品違反作業等候時間限制,則可能會造成晶圓表面氧化而須重製或報廢。隨著先進製程發展,具作業等候時間限制的製程數急遽增加,另外站點機台數增加也讓派工策略更為困難,因此有必要針對此類型問題,發展妥善的生產管制策略。 本研究基於馬可夫決策過程,以正規化方法將連續時間軸轉換為事件導向的離散時間軸,發展多工作站多機台啟發式控制法(MMHC)。MMHC利用子系統拆解法將多工作站系統拆解為數個兩工作站子系統,針對兩工作站子系統發展動態規劃模型,目標為最小化總生產成本,再將子系統求解結果組合為動態控制策略。最後以系統模擬與其他文獻提出的方法進行比較,結果顯示MMHC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總生產成本。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創新始終是企業的核心命脈,隨著市場變化越來越快,為了達到有效創新,採取開放式創新模式毅然成為了現今創新機制中的主流。隨著產品週期的縮短、研發成本日益攀升所影響,創新研究機制也隨之而改變,開放式創新逐漸成為企業間的主流,同時也成為科技管理領域研究的熱門議題。 本研究將以imec及ITRI作為研究個案,並以個案研究方法,探討科研機構中的開放式創新營運機制,並分析imec如何從政府資助的研究單位到目前擁有80%以上來自於企業共同研究的經費以及分析ITRI如何透過spin-off與人才技術擴散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從研究結果得知,開放式創新模式,因為能夠透過降低創新成本與更快速的產品上市時間,並有機會與其他公司共同分攤風險的誘因,予以成功吸引企業願意嘗試開放式創新模式。除此之外,imec亦掌握了兩項關鍵因素,一為目標與願景的設立加上商業經營的思維使得imec能夠透過企業取得研發經費來源達到脫離政府資助的財務獨立,二為完善健全的合作機制予以保護企業的創新結果,因而能夠在開放式創新的潮流中成為該產業企業的外部創新來源;同時,ITRI肩負初始的配合政府政策帶動台灣產業發展,故在無後顧之憂的政府大力金援下,以人才技術擴散與spin-off方式奠定台灣半導體產業成功的基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