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48.62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關於國家與其所捐助設立的財團法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無論在學理上、或實務操作上,一直是探討的焦點。其主要的爭執關注點則在於對於國家監督程度細緻程度以及基金會本身自主性多寡程度之問題,而這也將對於其制度設立目的達成有關鍵性的影響。在我國,對於法律扶助制度的建立,亦係採取由司法院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制度的建構方式,而在這樣的制度背景設計下,關於兩者日後的互動關係,也將因此有所爭議。 本文對於該互動關係的探討,由其制度價值基礎出發,在肯認憲法保障人民有接近法院的權利基礎上,並配合實務解釋發展暨外國經驗,由此推衍法律扶助制度建構的必要性。並在各國經驗的探討下,認為法律扶助制度的設計並非存在決定性的制度或標準存在,而應委由當地立法者依該國環境加以形成。在此前提上,本文也嘗試為其可以發展的互動關係提供一些原則:國家責任監督原則(目的、事後、專業、合法)、個案講求彈性原則、以及對話空間機制原則。 而互動關係發展的基礎,除了理論探討外,該法規範的制度設計也將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本文由其制度制定背景出發,探討該制度的形成影響因素以及與制度設計、日後互動關係發展的關聯性;除此之外,亦在現行法規範架構下,分別透過在人事、業務、法規、業務、個案及未來發展等層面的探討,並認為實際上法規範面對於雙方互動關係,存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而可以由本文所提出之互動原則加以因應。 另外,本文亦藉由實際參與法律扶助制度運行的受訪者經驗,除突顯更細緻的制度影響因素外,並更進一步的將其實務經驗,與法規範面探討所得之互動關係模糊性作相互之映證。 最後本文在之前論述的探討基礎上,對於日後兩者的互動發展關係,除個別層面的建議外,在整體發展上亦作有若干建議:如在保障對話機制存在的基礎上,認為應建立公開透明資訊交流平台、批判回應管道、賦予基金會執行者較積極的主動說明義務、以及建立評估、檢討雙方互動運作狀況的外設單位,藉由定期提出檢討報告書的方式,以作為反省力量資源之一。

  • 學位論文

隨著冷戰的結束、歐盟的快速整合與發展,中歐關係調整步伐,快速的發展。由於中歐地處歐亞大陸兩端,雙方並不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彼此不夠成戰略安全上的衝突,且雙方對於國際局勢的認知-世界局勢多極化,共同牽制美國霸權有共同的默契;後冷戰時期,經濟議題躍升為各國關切的重點,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為順應全球化,需仰賴歐盟提供外援、技術等援助,尤其面對經貿議題互動上,更需要歐盟的支持;另外中國與歐盟在許多國際議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目標。中國罕見的在2003年,對歐盟發表了「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該份文件為中國官方發表的首份對外政策文件,引起了國際上的高度重視,該份文件的發表,象徵著中歐關係不斷提昇,中國高層決策意識到主動朔造國際環境的重要性,中國自2003年以胡錦濤為首的新一代領導階層建立以來,中國開始對地區和全球事務積極參與,而「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正好映證中國外交突破以往,改採主動積極作為。本論文主要探討中國在後冷戰時期對歐盟政策的目標為何,雙方彼此的互動關係再以新現實主義理論加以解釋分析,有助於了解中國對歐盟政策執行的成效與侷限性。

  • 學位論文

由於傳統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結果,往往造成性別職業隔離的現象。本研究以男性的視角為出發點,針對桃園縣某中學中的五位國中和五位高中男性教師做性別角色和教師角色覺知的比較,從中了解其任教前的性別覺察受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程度。且進一步探究男性教師進入性別職業隔離的工作場域,是否會產生性別角色與教師角色間的衝突;以及當中學男性教師任教前的性別角色覺知與工作環境中的性別職業隔離現象交互作用,其將如何重新反思傳統性別角色,而生成出工作場域中的性別意識。 本研究採紮根理論研究法來探究主題,先以半結構式的深入訪談法蒐集資料,再以開放性譯碼與主軸譯碼來挖掘概念,並聚攏概念為三範疇──「任教前的性別角色建構」、「工作場域中的性別意識」與「教師工作的認同」。三範疇關係為中學男性教師任教前的性別覺察在社會化過程中受傳統性別角色影響,而成為性別角色覺知的來源。帶著這樣的性別覺察進入工作場域後,中學男性教師任教前的性別角色覺知與工作環境中的性別職業隔離現象交互作用,重新反思傳統性別角色,而生成出工作場域中的性別意識。並承接工作場域中型塑的性別意識,重構教師角色,且設法增進教師工作的發展性,以提升對教師工作的認同。 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1.中學男性教師選擇教職的環境脈絡缺乏傳統性別角色的鑲嵌,任教前的性別覺察與選擇教職的脈絡面向無因果關係。 2.曾任教國中的男性教師對於性別特質區隔感較深。 3.「受養護組織」的特質與「人治行政參與的結構設計」隱藏性別角色對中學男性教師的影響。 4.中學男性教師不認同教師為女性化工作,不認同的原因散佈在性別覺察與男性性別意識間。 5.教師角色的定位來自實務工作的體驗,兼顧廣佈性與專門性角色,且試圖將情感性的特質轉化為工具性特質。 6.一般大學畢業的男性教師工作滿意度較高;在職業階級觀引導下而投入教職工作者,易在性別角色與工作體驗交互作用下產生工作失落感,而規劃轉換跑道。 7.中學男性教師進修的目的是增進教師工作的發展性,而非累積資本往上爬。 8.外來刺激造成的性別角色與教師角色間衝突,可透過個人興趣與教師角色的折衷評估來增強性別意識,以解決衝突。 針對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1.給尚未投入教職而想投入教職的男性準教師 (1)釐清投入教職的原因,避免落入視教職為鐵飯碗的職業階級觀之動機。 (2)透過性別相關課程檢視個人性別角色覺知,減低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工作場域的結合。 (3)把握實習機會,觀察整體教職場域的文化,平衡理想(教師角色)與現實(個人特質)的落差。 2.給已投入教職的男性教師 (1)主動參與性別課程,時時檢視個人性別意識,注意隱性課程的潛移默化。 (2)提升教師工作的認同時,教師角色的情感性特質需轉化為工具性特質。 (3)了解性別職業隔離的原因,避免外來的刺激與個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交互作用而產生對教師角色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