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3.96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全球刮起了一陣創業風潮,特別在網路新創事業上,最成功的網路新創公司至今已經創造了數千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創業儼然已成為經濟與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而其所創造出之附加價值像是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就業率上升失業率降低增加經濟成長等,創業也對台灣經濟體系有很大的貢獻。 當創業已成為台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了解為什麼人們成為企業家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在國外已有不少分析創業動機之相關研究,惟在台灣類似創業動機之研究尚未俱全;且,目前少有文獻探討是何種動機因素影響這些人成為網路新創事業創業家。 因此,本研究目的欲探討台灣的網路新創事業創業家在面臨職業選擇過程時所具備之內在動機及所考量的因素,並歸類網路新創事業創業家之動機類型,以補足此研究缺口。本研究主要運用Q方法來進行網路新創事業創業家內心動機的探索性研究,Q方法是一個兼具質化和量化特色的研究方式,經常用以深入瞭解人的行為動機及主觀意識。本研究透過對於網路新創事業創業家之Q排列及訪談資料進行因素分析,獲得「同儕影響型」、「夢想挑戰型」、「影響社會型」、「自我實踐型」等4種職業選擇動機類型,並說明不同的動機如何在個人職業選擇過程中發揮影響。 從本研究中分析各類型主要的價值觀,用以了解人們選擇從事網路新創事業作為生涯發展的重要意涵,獲悉他們的價值觀也增闢對創業家了解的管道。在這些研究結果的基礎上,亦可作為有關部門在協助創業活動蓬勃發展之參考。於本研究結果後,亦提供對此議題感興趣之研究者後續研究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我國憲政上採取集中式違憲審查制度,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擔任唯一有權解釋憲法之機關。故本文嘗試由大法官會議釋憲文本出發,整理稅法上之違憲審查案件中對於租稅立法之審查判斷標準,並就租稅立法之裁量與界限提出本文見解。 彙整我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關於稅法相關釋字,認為違憲審查在衡量租稅立法是否合憲之標準計有:比例原則、明確性原則、租稅法律主義、平等原則、租稅公平原則、財產權及營業自由、稅捐稽徵協力義務、立法意旨暨體系正義、稽徵之正確及效率、無責任即無處罰原則、確保公庫收入、確保扣繳制度之貫徹及公共利益、正當法律程序、重複課稅禁止原則、信賴保護原則以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等16項判斷標準。 本文見解認為,從憲法之法治國原則出發,得以將上開16項原則予以體系化後,整合為4組概念,即租稅法律主義、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與權力分立原則。且前揭4組概念即足以具體化法治國原則,並可作為釋憲實務上在稅法案件之判斷標準,提供釋憲者據以審查租稅立法之裁量與界限。

本文將於2027/12/31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伴隨海洋意識抬頭,海洋相關議題已然成為國際重視的焦點,因此近年來臺灣海洋文化逐漸受到重視,亦開始著重海洋教育的重要性,並且鼓勵民眾親海、愛海與知海。海洋文學作為海洋文化呈現的重要面向之一,同時蘊含作者本身的海洋意識。基此,本研究以臺灣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為對象,探討自1996年《討海人》至2016年《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等海洋文學作品,並進一步分析當中蘊含的海洋意識。 研究歸納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品中較為重要的幾個海洋意識面向,包含「尊重自然海洋的生存法則」、「著重海洋保育的生態永續」以及「根基海洋教育的行動實踐」。無論是作品當中不斷倡導的海洋保育觀點、海洋資源取捨或者海陸一體等概念,都持續呼應著廖鴻基的海洋意識。另外在其作品中更不斷提出重視海洋保育、恢復海洋生態以及建構海洋文化等呼籲,希望政府以及民眾能夠從根本重視海洋,並且落實於海洋相關政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稅則分類對於一般大眾是極為陌生的,實際上其係由海關執掌、依一定的分類方法及編碼邏輯將千百種貨品逐一分類出適合其適用的數字代碼,每個貨品只有一組代碼,並且每個貨物必然都有一組代碼,其背後所影響的是應適用的稅率、管制事項、簽審規定等國家政策,亦影響進口人權利義務甚大,屬於海關核心業務之一。故本論文以我國引入之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後實務上由於稅則申報錯誤而引發之補稅處分角度出發,探討其原因背後海關、納稅義務人及報關業者之衝突與矛盾,以及無申報稅號注意義務所可能帶來之潛在風險,進一步討論是否有必要將專門人員的誠實申報義務及納稅義務人的協力義務擴張至稅則號別之申報,如果違反得處以行政罰;並藉由檢視我國稅則預審制度及他國預防制度試圖找出減少分類爭議發生之可能方法。另一方面,海關對稅則號別見解變更時,常使人民心理上產生受有突襲性不利益處分之不平衡心態及對於法安定性的可能衝擊,藉由實務案例以檢討海關應注意之處理原則及實務適用上所生缺漏,如何在保障納稅義務人權利與國家合理公平課稅義務間取得平衡,以使我國稅則分類及監管制度更加完善,創造一便捷又公平之貿易經營環境。

本文將於2024/10/13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及行動支付裝置不斷推陳出新之下,跨國網路消費已成為趨勢,其中第三方支付更是成為當前兩岸電子商務網路購物的熱門消費支付模式,此一支付模式不僅拓展全新型態的企業經營模式,還以更安全便捷的金流機制改變消費者對於購物的支付習慣,成為一個新興且進步快速的發展領域。 現今我國政府及國內第三方支付業者都展現出推動第三方支付發展的決心,但兩岸人民在消費觀念及消費文化上出現顯著差異,使得國內銀行業及第三方支付業者在短期之內仍難與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企業進行商業競爭,再加上兩岸第三方支付法制規範要求與關稅課徵制度的落差,更加深兩岸第三方支付發展不對等的情形,也讓我國承受鉅額貿易差損失,因此兩岸政府若能互相合作共同解決上述問題,相信對於兩岸第三方支付相關產業的發展,將會有極大的助益。 本研究將對兩岸第三方支付之現況發展、原先兩岸既有簽署之經濟與金融合作基礎以及相關法律規範等部分進行探討,並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提出未來兩岸第三方支付具體可行之合作模式,以期有效擴大兩岸第三方支付合作規模,促進我國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使兩岸在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上,獲得更大的商機與資訊科技突破,也期盼藉由本文對於推動未來兩岸第三方支付合作有所啟發,進而促成相關具體合作事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既有文獻皆以研究紅隊學者居多,同時以紅隊學者來認識藍隊將導致一定程度上之誤解。本文透過研究藍隊學者金德芳來理解此位學者的中國觀與思維脈絡,同時透過文獻回顧簡要理解各藍隊成員關懷的重點與定位,期能使外界能擺脫對藍隊之刻板印象並真正認識藍隊觀點。此外,透過建構「淺藍」與「深藍」指標加以判定藍隊成員是否能夠再區分以及金德芳在不同時代、不同議題上是否具有轉折。   透過訪談與文獻回顧,研究發現金德芳對於中國的觀點透過不斷實踐的過程加以形塑,亦即根據時代的背景與議題的變化而調整,這與她自我定位為淺藍若合符節,也表示她有更大的彈性可以配合時空條件而採取深藍的立場,而這樣的變化的確正在出現。此外過往紅藍隊之區分仍有討論之空間,透過不同藍隊成員之文獻與金德芳相關文獻加以比較後,本文認為藍隊確實能夠再進行簡單的區分而非僅流於單純二分法,同時也代表同一社群之成員在對中國看法上並非完全相同。過往紅藍隊的分類法易造成許多不同論點難以突顯出來,而本文在透過訪問金德芳與分析其文獻後發現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因此二分法雖有助於快速理解各方論點,但往往易流於將某派專家學者的看法歸為一致。

本文將於2026/06/02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臺灣客家學科與原住民族學科是國家多元文化政策推動下,所建構出的高等教育學院制度及學術產出。然而學科建制的承認政治議題,仍是其當今發展上的困境。本文藉由比較兩者的發展過程,提出「族群與知識正義」的理論,認為臺灣族群學科的建制正是提供族群知識論這個集體解釋資源的成長空間,知識將基進地轉型為弱者增能與抵抗的知識,因之知識正義係將單一尺度的知識階層化翻轉為去中心的知識論多樣性,藉由建構族群知識論的主體性,同步地建構少數族群的主體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探討建立兩岸締結協議監督機制的法理基礎。研究目的在探討兩岸締結協議監督機制如何達到有效監督?如何達到權力分立的衡平性?兩岸協商監督機制是否有監督高政治議題談判的制度設計? 筆者首先將我國中央政府體制定位為總統制,站在總統制的基礎上,行政與立法就是一種權力分立的關係,而不是內閣制行政與立法合一的「國會主治」。權力分立與制衡理論最主要是為了防止專權腐化,但是權力分立理論不應只是為了避免專權暴政,尚有追求效率,因為在不同的政府部門間進行分工,可提高政府效率。不同部門行使「共享權力的原則」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此才能在權力分立與制衡理論下,仍保有整個中央政府的運作效率。 在權力分立但共享以提升兩岸締結協議效率的理念下,本論文試從談判時程及監督密度兩個面向,建立整個比較架構。就談判的時程而言,兩岸協商簽署協議的監督機制,可分為談判前、談判中、談判後三個階段;就監督的密度而言,高、中、低三種類型。比較目前在立法院審議包括時代力量等六個版本的兩岸締結協議監督條例法案後,發現這些版本中有些規範是符合法理且現實可行,有些則否,因此在綜合各家版本後,本論文進一步提出比較可行的建議版本。

  • 學位論文

過去研究僅使用農林漁牧業普查的單年間斷的個體資料,或是僅使用加總的資料,而本研究則是將2000年、2005年與2010年普查的專業與兼業農家個體資料建構成追蹤資料模型(固定效果),以探討影響農家農業收入的主要因素。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1. 可耕作地面積投入受邊際報酬遞減法則的影響,以致兼業農家因投入規模小使得收入增加幅度較高,而專業農家因投入之規模大,而使收入增加幅度較低。平均而言,專業農家不需要繼續增加土地投入;但兼業農家增加土地投入能使收入增加。 2. 無論是自有或是非自有的土地所有權,對農家收入影響差異不大;租、借用額外的可耕作地都能幫助收入增加。 3. 在經營者與家庭特徵方面,有4項發現: i. 年輕的男性經營者在偏向勞力密集的農業經營仍較佔優勢,具有較高的生產力,使農業收入得到改善。 ii. 經營管理者的教育年數(國民教育)對收入較無直接影響力,而如改以農民學院等的農業技術認證來估計人力資本較理想。 iii. 家庭成員的投入多寡對農家的農業收入並無顯著影響。 4. 由主要經營種類來看,除了雜糧經營(專業農家)、食用菇蕈類(兼業農家)、豬隻經營與鴨隻經營外,甘蔗經營對農業收入增加影響非常大。此一結果亦顯示,如僅以單年度的間斷型資料之分析方式,會使分析容易產生缺漏。

本文將於2027/02/06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知識管理於兩岸科技產業,研究過程以實務工作者觀點及文獻探討為主,並以負責知識管理相關工作之主管為受訪對象。以其意見為研究的重點,目的是在找出足以代表兩岸科技產業應用知識管理創新於實務的關鍵成功因素。本研究首先採用文獻探討法並透過藉由專家訪談,瞭解目前實施現況及影響關鍵成功因素,彙整並設計成專家問卷,再藉由層級分析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AHP)的專家學者諮詢,進行專家問卷。 在研究對象上,第一階段係邀請四位兩岸科技創新產業專業經理人做個案深度訪談,提供個人的實務經驗並提出應用知識管理於實務的關鍵成功因素,彙整設計成專家問卷;第二階段則邀請十位產業界長官及實務界前輩,進行的專家學者問卷,經過層次分析法資料的歸納整理與數據的統計分析後獲得應用知識管理創新於兩岸科技產業關鍵成功因素。 經過層級分析法得知創新組織願景之規劃是科技產業知識管理創新最重要之因素,人才學經歷人格特質及企業文化影響是科技產業知識管理創新次重要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