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214.215

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頭頸部癌症為台灣最常見的十大癌症之一,頭頸部癌症之中又以口腔癌及鼻咽癌為最常見,口腔癌2016年在十大癌症之中排名第五位,鼻咽癌則是在2016年排名在全國男性癌症的第十二位。口腔癌以及鼻咽癌的病患,無論是病程進展、手術、放射線、化學治療等,都會影響到口腔的功能,因此,許多病人都會有吞嚥困難以及營養不良的問題。另一方面,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身體心像改變與對於疾病、治療的焦慮,在照護上也相當重要。本研究目的為(1)探討口腔癌、鼻咽癌患者主要面臨之進食困難程度;(2)探討口腔癌、鼻咽癌患者之憂鬱及症狀嚴重之程度;(3)探討進食困難、症狀嚴重度、憂鬱及營養狀況之相關性;(4)探討口腔癌、鼻咽癌營養狀況之預測因素。本研究採用採橫斷式研究設計(Cross-sectional design),於病人完成全部療程後三個月以上至五年內在門診進行收案與評估,並以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包含迷你營養評估量表(MNA)、進食困難量表(CSI)、醫院焦慮憂鬱量表(HADS)內之憂鬱子量表,以及症狀嚴重程度量表(SSS),並以描述性統計以及推論性統計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影響進食困難的因子,依嚴重程度依序為:口乾、無法把食物咬爛、吃東西沒有味道。營養部份,則發現本研究約有58%以上的病人有營養風險,其中和治療方式、疾病分期有顯著的關係。本研究以迷你營養評估量表與另三種量表做皮爾森相關分析,相關程度由高至低排列依序為咀嚼問題(r=-0.53, p<0.01)、憂鬱(r=-0.53, p<0.01)、身體症狀(r=-0.49, p<0.01)、吞嚥問題(r=-0.31, p<0.01)、感覺問題(r=-0.26, p<0.01)、舌頭攪拌問題(r=-0.23, p<0.01)。另使用線性回歸分析,營養狀況之預測因子分別為咀嚼問題(ΔR=0.285)、身體症狀(ΔR=0.094)、憂鬱風險(ΔR=0.027)、吞嚥問題(ΔR=0.026)。本研究提供患者現況與實證依據,並期望未來能有夠多研究與介入治療投入於患者營養不良之預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早產兒因器官功能的不成熟,出生後需密集且持續觀察,甚至接受侵入性的檢查與治療,護理人員除維持其生命徵象穩定外,更應避免檢查與治療過程產生的疼痛對早產兒造成的不良影響。近年來,早產兒疼痛控制議題愈發受到重視,如何適當施行疼痛評估及減除早產兒的疼痛之方法,已有大量文獻可供參考,然而臨床上對於早產兒疼痛控制仍不理想。 目的:本文旨在探討 (一) 臺灣醫學中心新生兒病房護理人員執行治療處置種類、 施行疼痛控制措施現況;(二) 探討臺灣醫學中心新生兒病房護理人員對於早產兒接受治療處置時所產生疼痛之自覺感受性、嚴重性程度;(三) 護理人員對於施行疼痛控制措施之自覺利益、自覺障礙程度;(四) 護理人員對其所處環境中,關於早產兒疼痛控制的行動線索存在與否之評定;(五) 探討研究對象之人口學特質、對於疼痛影響早產兒之自覺感受、嚴重性、行動利益及行動線索與施行疼痛控制措施的相關性。 設計:本研究自106年12月30日至106年7月於國內四間醫學中心新生兒病房進行收案,採用橫斷性相關性研究,研究對象為新生兒病房護理人員,以自擬之自填式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包含「護理人員基本資料及單位特性」、「疼痛控制健康信念量表」、「疼痛控制之現況」等三部份,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22.0建檔及進行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參與研究者之調節因素、個人信念、行動線索與施行疼痛控制之現況;以獨立t檢定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 (Pearson’s Correlation)、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呈現參與研究者調節因素、個人信念及行動線索與疼痛控制介入現況相關性;以線性迴歸 (Linear Regression) 分析及階層線性模式 (Multilevel linear models) 探討護理人員個人信念及施行早產兒疼痛控制措施之重要影響因子。 結果:本研究於四間醫學中心新生兒病房收案,共納入159位護理人員,研究發現醫學中心新生兒病房護理人員 (1) 自覺介入常見治療處置對早產兒所產生疼痛感受程度為中度偏向嚴重(總分為0-10分, Mean  SD=5.02.3分至9.0 1.7分);(2) 自覺介入常見治療處置對早產兒所產生疼痛之影響程度集中於短期影響,認為待疼痛感停止後影響可停止;(3) 施行疼痛控制措施之環境控制項目其執行百分比為七成以上、非藥物式疼痛控制項目執行百分比最低接近六成、藥物式疼痛控制執行百分比位於五成左右;(4) 由階層線性模型統計結果可知,在環境控制部份,行動線索 (p≤0.01) 為其重要影響因子;非藥物式疼痛控制方面則有醫院單位別 (p≤0.01)、自覺嚴重性 (p≤0.01);自覺感受性 (p≤0.01) 及自覺行動障礙 (p<0.05) 則影響藥物式疼痛控制措施。 結論及建議:本研究顯示護理人員對早產兒執行檢查及治療處置時,大多能提供環境控制及至少一項以上非藥物式介入,然而在藥物式疼痛控制部份僅有五成。在護理人員執行早產兒疼痛控制部份的相關因素,除年資、單位類別、護病比之外,自覺嚴重性、自覺感受性及行動線索亦擔任重要角色,可知護理人員對於早產兒疼痛認知的衝擊及執業單位所提供相關可用資源,會影響其施行疼痛控制行為的品質。根據上述結果,建議未來在新生兒病房可增加相關疼痛課程以期增加護理人員對早產兒接受處置時產生的疼痛強度,以及此疼痛造成的影響程度之認知,建立常規給藥規範、設置專職負責疼痛照護護理人員,使護理人員介入早產兒疼痛控制施行情形更臻完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本文主要的目的有二: 一是描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病人住院接受治療期間之生活品質及身心健康狀況,二是探討身心健康、疾病治療與生活品質間的相關性,做為研擬照護措施,提升未來治療預後品質之參考依據。 方法:本研究採前瞻性縱貫式設計,資料收集三次,包含住院期間化療開始72小時內(T1)及化療後第十至十四天(T2),第三次是住院第35天或是早於第35天的出院日(T3)。病人接受研究團隊護理師及研究助理會談,使用匹茲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華人健康量表(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 CHQ-12)、家庭支持功能量表(Family support scale, APGAR),及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收集資料。入院後包含化療期間、化療後觀察期及結束收案此三階段之病歷及參與者自填資料,包含感染、營養少於身體所需、疼痛、疲倦等,以及心理健康等相關的症狀,例如憂鬱焦慮、睡眠困擾等情形。敗血性休克快速評估表(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qSOFA)則用來評估呼吸速率、意識狀況、收縮動脈壓等臨床指標;研究中也進行病歷查閱,了解過去病史與重要的精神科藥物使用史。 結果:共納入29位AML病人,發現病人住院期間T2其生活品質、心理健康狀況、睡眠品質、各項症狀困擾、疲倦及感染情形最為嚴重,其中與AML病人住院期間T2生活品質較佳的要素有:已婚、教育程度高中以上、非初診斷之病人、有營養補充性支持、無敗血症徵兆、無心理健康困擾及睡眠品質佳等七項。 結論:七項影響AML住院化療期間T2生活品質之要素中,臨床醫療人員除了應特別注重潛在生活品質較差的人口學特徵之病人外,在照護上應加強AML化療後病人之心理健康與睡眠品質等面向之評估與關注,例如給予包含藥物與非藥物之適切支持性治療或處置,建立通暢的溝通管道或協助找尋社會支持,以期能促進生活品質並使醫療照護能發揮最佳價值。

  • 學位論文

目的:旨在發展臨床研究護理師(Clinical Research Nursrs, CRN)之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及其重要性、易近性與認同度,並找出影響臨床研究護理師KPI的重要預測因子。 方法:採系統性文獻查證及橫斷式研究法,針對臺灣北中南地區之教學醫院級以上之臨床研究單位、受託研究機構或臨床試驗管理機構及臨床試驗贊助藥廠等,以滾雪球方式蒐集186位臨床試驗研究團隊成員,包括「臨床研究護理人員(N=78)、試驗計畫主持人(N=17)、臨床研究監測員(N=36)與其他臨床研究團隊成員(N=55)」,以專家會議建立問卷效度,並以SPSS17.0及R軟體進行交叉比對分析。 結果:1) 臨床研究團隊成員自覺KPI之重要性、易近性及認同度的總平均及排序和進行排序,並輔以Mann-Whitney U test分析組間差異,選出13項KPI「重要性、易近性及認同度」呈現沒有共識差異之變項;2) 組間差異分析顯示,CRN與試驗計畫主持人群組對KPI「重要性」「易近性」及「認同度」的共識性較高,其中僅5題(8.2%)「認同度」達統計顯著差異水準;CRN與臨床研究監測員群組對KPI「重要性」「易近性」及「認同度」之共識差異程度,分別為21題(34.4%)、21題(34.4%)與30題(49.2%);CRN與其他研究團隊成員群組的KPI「重要性」「易近性」及「認同度」的共識差異程度為11題(18.0%)、25題(41.0%)與17題(27.9%),顯示CRN與臨床研究監測員以及其他研究團隊成員對臨床研究護理師KPI之「重要性、易近性及認同度」之看法較無共識;3) 找出重要預測變項分別為「現任職稱為CRN」、「執行Phase IV臨床試驗最多」、「教育程度為碩博士」及「使用電子產品大於等於4項」。以線性多元迴歸方式進行臨床研究護理師KPI認同度之逐步迴歸,總解釋變異量分別為12.9%、14.6%、20.3%、20.8%。 結論:此研究結果可提出臨床研究護理人員績效計算之建議方案、臨床研究護理專業發展以及實務管理層面之參考。 關鍵字:臨床試驗/研究、臨床研究護理、臨床研究護理師、關鍵績效指標、績效評估

  • 學位論文

早期胃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因術後胃腸道重建,使得腸胃道症狀存在產生困擾,手術後高復發率以及腸胃道症狀,病人可能有害怕復發的心理壓力,進而產生相關需求,故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胃癌病人術後症狀、害怕癌症復發與照護需求之現況及相關性。 本研究以橫斷式描述性相關研究設計,以台北市某醫學中心一般外科門診為收案地點,採立意連續取樣方式選取三年內診斷胃癌,並曾接受全胃、亞全胃及楔形切除之病人,利用結構式問卷,包括:「歐洲癌症研究與治療組織生活品質量表合併胃癌補充問卷」、「害怕復發量表」及「支持性照護需要合併胃癌特殊性照護需求調查量表」進行資料收集,以SPSS 22.0版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與推論性統計(曼-惠特尼U檢定、克-瓦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與羅吉斯迴歸分析)檢測變項之相關性與主要預測因子。 結果發現,其收152位病人,病人手術後症狀屬於輕度,其前五大主要症狀依序為失眠、疲倦、口乾、上消化道疼痛/不舒服與便祕;害怕癌症復發中有105位(69.1%)受試者有此心理困擾;於照護需求中,依其照護需求分數之平均值由高至低排序為:(1)症狀與營養照護需求、(2)健康系統與資訊需求、(3)遠距照護需求、(4)病人照護與支持需求、(5)心理需求、(6)生理與日常生活需求、(7)認知與心理適應需求、(8)日常功能需求、(9)性需求;而在一般支持性整體照護需求中,害怕癌症復發為主要的預測因子,另外胃癌特殊性整體照護需求為手術方式、距離手術治療時間及害怕癌症復發也可預測之。 探討胃癌病人相關照護需求,可協助臨床護理人員了解病人需求,成為出院前介入護理措施之憑據,有助於發展胃癌病人術後照護準則,並可依據此結果,設計相關的介入措施,以改善病人照護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與目的:臺灣為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滿足長期照護需求人數的快速增加,於2007年開始設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供單一窗口,由照顧管理專員負責各項長期照護服務輸送與照顧管理機制管控、執行的角色,期望透過照顧管理制度,提供適切的長期照護服務給需要的民眾。然而因長期照護政策發展尚未成熟,其組織及人員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使照顧管理專員長期處於不足又高流動的狀態,導致長期照護服務品質受到影響。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照顧管理專員工作滿意度及留任意願狀況,並探討影響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的因素,以便提出改善之建議。 研究方法:本研究為一橫斷性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以臺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之照顧管理專員為對象,使用自擬之結構式問卷收集照顧管理專員的個人屬性、工作滿意度及留任意願。另有五題開放式問題收集相關之質性資料。所有量性資料以SPSS 22.0版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質性資料則以內容分析法進行主題的呈現。 結果:研究者共詢問了10個縣市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參與研究之意願,有8個中心同意參與,最後共回收有效問卷172份,回收率91%。研究結果顯示:(1)照管專員的工作滿意度平均為3.22分,介於中等到滿意間。工作滿意度次量表以同事關係、工作成就感及上司滿足得分最高;工作情況、報酬滿足及升遷與發展最低。(2)組織留任意願平均為3.34分,專業留任意願為3.55分,表示傾向留任原單位及長照專業的人數較多。57.6%的照管專員曾考慮離職,88.3%的照管專員認為自己一年內還會留在長照中心,41.3%的照管專員想離開長照領域。(3)工作滿意度與組織留任意願(r=0.464, p<0.01)及專業留任意願(r=0.293, p<0.01)有顯著統計相關。(4)整體工作滿意度、所屬地區為南部、升遷與發展及已婚(含離婚)為組織留任意願之影響因子,可解釋組織留任意願總變異量為41.8%;整體工作滿意度及工作成就感,為專業留任意願之影響因子,可解釋專業留任意願總變異量為21.9%。 結論:照管專員的工作滿意度會影響其留任的意願,建議未來應提升照管專員人才培育與專業性,並改善照管專員的工作環境與條件。中央主管機關應加強民眾對長照服務的教育與宣導,並發展更多元與適用的長期照護資源,讓照管專員媒合資源的過程能更順利。未來可以針對偏鄉或需求不同的社區進行質性研究,並探討照管專員的工作內容差異對工作滿意度和留任意願的影響,以提升照管專員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進而增加臺灣長期照護服務的品質。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與目的:臨床試驗執行過程的品質與新藥研發及藥品能否成功上市息息相關。 臨床研究團隊中,具有專業知識技能與經驗的臨床研究護理師對於臨床試驗品質及計 劃書內容執行之遵守度影響很大。然而,目前由於相關法規與醫院內部相關支持環境 未臻成熟,導致研究護理師在執行業務時往往面臨許多困境,進而影響其留任的意願。 故本研究目的希望能探討研究護理師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的相關性,並提出改善 之建議,以增進臨床研究護理師之留任,進而提高護理照護與臨床試驗品質。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橫斷性調查法、立意取樣方式於台灣各醫學中心或地區醫院進行 問卷調查。收案方式以滾雪球方式進行,研究工具為參考文獻後自行發展而成的「臨 床研究護理師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問卷」。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 SPSS 22.0 版進 行描述性統計、獨立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質性 資料則以內容分析法進行主題分類方式呈現。 結果:研究者共詢問 13 位任職於全台各醫院臨床研究護理師協助以滾雪球方式收集得 有效問卷 134 份(有效回收率 97.8%)。研究結果顯示:(1)整體調查對象的工作生活品 質為中立偏滿意,平均分數為 3.87(滿分為 6 分)。工作生活品質各次量表中,平均得 分最高為安全、專業認同、支持的環境;最低為工作安排與工作量。(2)離職傾向平均 為 2.76 分(滿分為 5 分),66.1%表示這半年內可能不會離職,顯示多數研究護理師傾 向留任。45.6%顯示可能有離開工作機構的傾向,49.5%則可能離開臨床研究護理專業。 (3)總體工作生活品質、現職聘僱單位工作年資大於五年、目前執行試驗案種類為兒科 或醫療器材為離職傾向之顯著影響因子,可解釋總變異量為 38.3%。 結論:結果顯示研究護理師的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會影響其離職傾向。建議未來應改 善臨床試驗計畫執行環境與標準作業程序、積極籌建相關專業證照與執業進階制度之 規劃、制定聘僱標準與升遷福利制度、護理年資與臨床研究護理師年資之計算,以提 升研究護理師的專業角色定位及工作生活品質,進而改善研究護理師的留任意願與台 灣臨床試驗的品質。

  • 學位論文

背景 第一型糖尿病青少年的盛行率比成年期高,罹病青少年必須長期執行血糖檢測、胰島素注射、規律運動與飲食監測,複雜的自我管理對病人極具挑戰性。青少年會非常在意自己於同儕眼中的樣子,不但會努力去扮演原有的角色,也會扮演能被同儕所接納的新角色。同儕支持對青少年在糖尿病自我照顧上是有顯著影響的。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同儕支持深受社會文化的影響,但目前並無中文版糖尿病青少年同儕支持的研究工具,華人地區糖尿病青少年在自我照顧時的同儕支持研究仍缺乏。 目的 本研究目的,主要於發展及驗證之糖尿病青少年同儕支持中文版量表,,進行工具之信、效度測試,以了解糖尿病青少年之同儕支持現況。。 方法 本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量表翻譯、回覆翻譯及質性研究驗證,第二階段為中文版問卷實地測試。第一階段先將英文問卷進行翻譯、回覆翻譯,經由兩次專家之內容效度審查,同時納入12位青少年個案質性訪談資料,增加本土性題目於英文版量表之中。第二階段收集123位符合收案條件青少年進行台灣版問卷的實地測試,及完成工具之建構效度與內在一致性等信效度驗證,以確立中文版糖尿病青少年同儕支持量表之臨床適用性。 本研究將進行翻譯之糖尿病青少年同儕支持量表(DSSQ-F),獲得原作者Berarman & La Greca授權同意,原始量表包含糖尿病所有自我照顧行為,共含28題(胰島素注射2題、血糖測試6題、飲食13題、運動4題與情緒支持3題),收集病童所感受到的支持度與支持行為發生的頻率資料。 結果 糖尿病青少年同儕支持原始量表之內容效度值為0.67,經由增加本土題目之後的CVI值為0.80。中文版量表之建構效度乃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將33題項目粹取出5個因素,總解釋變異量為76.16%,此5個因素為:飲食14題(解釋23.97%的變異量)、胰島素注射與血糖測9題(解釋19.17%的變異量)、情緒3題(解釋12.03%的變異量)、緊急情況和症狀管理5題(解釋11.15%的變異量)與運動4題(解釋7.85%的變異量)。中文版糖尿病同儕支持量表總量表之Cronbach's alpha為0.98,各分量表之Cronbach's alpha介於0.88至0.96間,顯示中文版糖尿病同儕支持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在一致性。 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中文版糖尿病支持同儕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運用於瞭解台灣地區糖尿病青少年的同儕支持現況使用,具體的察覺病童在校執行自我照顧行為時的同儕支持,協助糖尿病青少年在學校得到更完善的糖尿病自我照顧。本研究受限於橫斷式研究,為能使糖尿病同儕支持量表之適用範圍更擴大,未來的研究建議運用縱貫式研究設計,探討糖尿病青少年在不同罹病階段與不同區域醫療環境下的同儕支持與糖尿病自我照顧現況,以增加本研究之外推性。

  • 學位論文

背景:自我監測血糖扮演著糖尿病照護的核心角色,被強烈推薦於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但其臨床利用率仍然偏低。此次研究目的主要調查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之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並探討其預測因素以及探討病患的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與血糖控制的關係。 方法:本研究為橫斷性(cross sectional)之設計,研究對象為持續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六個月以上的第2型糖尿病患,並且從中台灣的醫學中心及地區醫院之新陳代謝科門診進行收案。自2017年4月至5月,以結構式問卷進行研究資料的收集,有效樣本為101位。 結果:研究對象的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平均為45%;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80%者僅佔26.7%。研究對象最近一次的糖化血色素介於5.0-15.6%,平均值為8.45%(SD=1.84)。以多元迴歸分析發現自我效能、疾病認知表徵之疾病影響、治療控制等變項,可以預測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整體模式經調整後可解釋的變異量為57.9%,其中又以自我效能其解釋的變異量最高。另外,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與糖化血色素呈顯著負相關(r=-0.34,p 0.01),亦發現醫療人員社會支持對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與糖化血色素之間的關係具調節作用。 結論:研究對象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與糖化血色素呈顯著負相關。自我效能是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的重要預測因子,未來可透過加強病患自我效能鼓勵其執行血糖監測,協助病患發展自我照顧能力,並且醫療人員社會支持可以調節自我監測血糖遵從度與糖化血色素之關係,醫療專業人員應該主動與病患討論監測的結果與記錄,增進病患運用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自我照護的能力,以促進其血糖控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及研究目的 肺癌患者於疾病進程與治療期間常經歷許多衝擊,並產生未滿足的照護需求,然而,現況對於早期肺癌術後患者的罹病經驗了解程度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1)探討早期肺癌患者於術後三個月的症狀與功能狀態、疾病衝擊以及照護需求之現況;(2)探討照護需求的相關因素(潛在相關的變項包括:人口學特性、疾病治療特性(疾病分期、手術術式、癌症組織型態)、症狀嚴重度、身體活動功能以及疾病衝擊(侵入經驗、逃避反應、高度警覺))。 研究方法、工具及分析 本研究採橫斷性量性研究法,主要探討早期肺癌術後患者之(1)症狀嚴重度、(2)身體活動功能、(3)疾病衝擊、(4)照護需求、(5)疾病和基本資料。依據上述探討變項,採用以下研究工具測量:(1)歐洲癌症治療與研究組織生活品質量表及肺癌模組;(2)Karnofosky氏身體功能量表;(3)事件衝擊量表修訂版;(4)支持性照護需求量表;(5)疾病及基本資料。蒐集之結果將採用描述性統計、斯皮爾曼相關性(Spearman’s correlation)以及迴歸模型進行分析。本研究以G-power之F test統計法估算樣本數,預估測量108位早期(I-IIIA期)肺癌術後患者。 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早期肺癌術後患者之症狀嚴重度屬輕度程度,其中嚴重度較高之前五項症狀為咳嗽、失眠、疲憊、其他部位疼痛以及呼吸喘/困難;而疾病衝擊部分,整體來說屬於輕度疾病衝擊,各疾病衝擊面向當中,以逃避反應程度最高,接著為侵入經驗以及高度警覺層面;針對照護需求現況,整體來說有低至中度照護需求,依程度排序分別為「健康系統與資訊需求層面」、「心理需求層面」、「病患照護與支持需求層面」、「生理與日常生活需求層面」與「性需求層面」,而最具照護需求的項目為「可被告知能讓自己變更好的事情」。 「整體照護需求層面」與症狀嚴重度(r=0.43, p<0.01)、身體活動功能(r=-0.23, p<0.05)、整體疾病衝擊(r=0.49, p<0.01)、侵入經驗(r=0.43, p<0.01)、逃避反應(r=0.36, p<0.01)、高度警覺(r=0.55, p<0.01)有所相關,進一步以羅吉斯迴歸分析探討其預測因子,為教育程度、癌症分期、癌症組織型態、症狀嚴重度以及高度警覺。 討論與結論 早期肺癌患者雖有較長之存活期,但仍可能於追蹤期間存在許多症狀困擾以及感受到疾病之衝擊,尤其需注意患者逃避反應以及高度警覺層面之症狀,以避免造成情緒癒治之困難及高度照護需求未滿足之困擾。而健康系統與資訊層面則有較高需求未滿足之情形,未來應加強對於該族群疾病與治療相關資訊的規劃,以期給予早期肺癌患者適切的協助,降低需求未滿足之狀態,提升照護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