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5.239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學位論文/Graduate Institute of Clinical Medicine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精神分裂症是一重大慢性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病理生理機轉目前仍不清楚。自從Emamian等人(2004)報告多方面的證據聚焦於精神分裂症AKT1- GSK3β的訊息傳導有缺損之後,出現了許多相關的研究探討這樣的推論。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群異質性很高的族群,我們因此好奇究竟是哪一群精神分裂症患者會表現有AKT1蛋白質功能的缺損?或者說這樣的缺損的究竟和患者的哪些臨床表現相關?有許多試管內(in vitro)的實驗提到AKT1蛋白質與神經細胞內的訊息傳遞、神經傳導、或神經發育過程有所相關;另外也有動物實驗支持AKT1- GSK3β的訊息傳導缺損會導致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表現缺損。目前已知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有複雜多樣的臨床精神症狀外,也會有神經心理功能中注意力(attention)及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功能的缺損。我們因此合理的假設AKT1蛋白質的功能缺損可能與精神分裂症的持續注意力及工作記憶功能的缺損有相關。 本研究有幾個主要的目的:(1)探討AKT1蛋白質在EBV轉型淋巴球的表現量的降低,是否發生於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2)究竟是哪一群患者會表現出這種現象?(3)探討AKT1基因的單套基因型(haplotype) 是否與EBV轉型淋巴球的AKT1蛋白質表現量有相關;(4)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EBV轉型淋巴球的AKT1蛋白質功能缺損是否與其持續注意力測驗(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及工作記憶表現有相關。 本計畫共收集95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2位正常對照個案。先定出這些個案AKT1基因的六個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的基因型。以ELISA方法測量EBV轉型淋巴球AKT1蛋白質的量。使用持續注意力測驗(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評估個案的持續注意力功能;使用魏氏智力測驗(WAIS-R)的語言智商分測驗(VIQ subtest)中的各分項目評估個案的工作記憶功能。使用SAPS(the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和SANS(the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問卷中文版評估患者精神症狀嚴重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精神分裂症病患EBV轉型淋巴球的AKT1蛋白質的表現量顯著較正常對照組為低。如果將精神分裂症病患區分為來自單發性家庭(一個兩代家庭中只有一個人生病, simplex family)及多發性家庭(一個兩代家庭有兩個或以上的兄弟姊妹生病, multiplex family)兩組,則發現來自多發性家庭的病患AKT1蛋白質表現量顯著較來自單發性家庭的病患及正常對照組為低。AKT1蛋白質表現量與患者的精神症狀嚴重程度無關。AKT1基因的六個單核苷酸變異與其AKT1蛋白質表現量無關。AKT1蛋白質量與持續注意力測驗結果無顯著相關,但與魏氏智力測驗中的逆行數字廣度測驗結果成正相關 ( r= 0.283 ),達統計上的顯著程度 (p= 0.004)。 本研究結論為精神分裂症患者EBV轉型淋巴球的AKT1蛋白質的表現量顯著較正常對照組為低。這樣的表現與精神症狀無關;但與其遺傳負荷(genetic loading)有關;遺傳負荷越高者,其表現量越低。目前沒有證據支持AKT1蛋白質表現量與持續注意力表現有相關。 但AKT1蛋白質表現量與魏氏智力測驗中的逆行數字廣度測驗結果有顯著正相關,與我們原先的假設相符,意即AKT1蛋白質與工作記憶表現相關。AKT1蛋白質表現量與AKT1基因型無關。因此我們推論精神分裂症患者EBV轉型淋巴球的AKT1蛋白質量降低可能並不是AKT1基因的直接影響,而是因為與AKT1蛋白質路徑相關的其他分子改變,所引發的次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