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81.240

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學位論文/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許多研究指出苦瓜具抗氧化、降血壓、抑癌和降血糖等保健功效,本研究探討以加熱處理與介質研磨對山苦瓜之抗氧化活性與降血糖作用的影響。在抗氧化分析中,比較不同加熱溫度之樣品,發現在清除DPPH能力測定、還原力、總抗氧化力與細胞抗氧化活性均隨著加熱溫度上升,其抗氧化能力逐漸下降;比較定溫於65℃與95℃下進行不同加熱時間之抗氧化能力,則顯示65℃不同加熱時間之樣品,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其抗氧化活性逐漸下降;而95℃之加熱樣品,受到熱破壞後,其抗氧化能力不會隨加熱時間增加而改變;比較介質研磨樣品,發現細碎種籽懸浮液與介質研磨種籽懸浮液之抗氧化能力均優於細碎果肉懸浮液與介質研磨果肉懸浮液。在總酚含量分析中,顯示隨著加熱溫度增加,其酚類含量(20.00至13.35 mg GAE/g)逐漸下降;定溫於65℃下加熱,其酚類含量(20.00至12.36 mg GAE/g)隨加熱時間增加而下降;95℃下加熱不同時間,其酚類含量沒有顯著差異;而比較細碎處理與介質研磨處理,顯示細碎與介質研磨山苦瓜種籽的總酚含量(21.19與23.65 mg GAE/g)均高於細碎與介質研磨果肉部分(20.00與14.68 mg GAE/g)。 在評估降血糖功效中,以細胞模式進行葡萄糖攝入分析,顯示細碎山苦瓜果肉懸浮液經不同加熱處理之樣品,對於改善胰島素阻抗性之效果不明顯,可能是在加熱過程中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所影響,而細碎山苦瓜果肉懸浮液、介質研磨山苦瓜果肉懸浮液與介質研磨山苦瓜種籽懸浮液皆有改善胰島素阻抗性的能力,其中又以介質研磨山苦瓜種籽懸浮液之效果較顯著,推測可能是經過介質研磨的機械破碎撞擊,釋放出更多的活性物質所致。在降血糖成分分析中,以介質研磨山苦瓜種籽懸浮液之charantin含量最多(84.49 ug/g),介質研磨山苦瓜果肉懸浮液(56.04 ug/g)與細碎山苦瓜果肉懸浮液(48.92 ug/g),而經不同加熱處理的細碎山苦瓜果肉懸浮液之加熱樣品,其含量隨加熱溫度上升而減少;定溫下加熱不同時間之樣品,其charantin含量沒有明顯的變化。根據實驗結果顯示,山苦瓜果肉中的活性成分會受到加熱處理的影響。介質研磨種籽懸浮液有較佳的抗氧化活性,並且促進葡萄糖攝入能力。

  • 學位論文

皮膚癌是全球罹患率逐年增加的癌症之一,包括發生率最高的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與死亡率較高的黑色素細胞癌(melanoma)。大蒜精油活性成分丙烯基硫化物(allyl sulfides)-二丙烯基單硫化物(diallyl sulfide; DAS)、二丙烯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 DADS) 與二丙烯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 DATS)對多種癌細胞株具有抑制活性,但目前在人類皮膚癌細胞的研究卻很少見。本研究欲探討DAS、DADS與DATS對人類皮膚黑色素細胞癌A375細胞株,以及基底細胞癌BCC細胞株之抑癌活性及其分子機制。結果指出,丙烯基硫化物具有抑制A375與BCC細胞生長的作用,並以DATS的抑癌活性最高,可能與DATS可以促進細胞內活性氧物質(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生成與鈣離子釋放有關,並導致細胞週期停滯於 G2/M期;而N-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e ; NAC)可以減低DATS對A375與BCC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流式細胞儀及西方墨點法分析的結果發現,DATS可能透過氧化壓力造成DNA的損傷並活化p53路徑,調控G2/M期相關週期蛋白質的表現,並造成粒線體膜電位的下降與內質網壓力的生成,進一步啟動粒線體活化路徑,包括Caspase依賴型與非依賴型路徑,誘導A375與BCC細胞凋亡的發生。此外,DATS並不影響人類皮膚角質細胞HaCaT細胞株的存活率,顯示其對皮膚正常細胞和癌細胞之間具有選擇性抑制作用。在細胞轉移的體外實驗發現,DATS可能藉由調節黑色素細胞癌A375細胞Integrin與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的表現,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的活性,如MMP-2與MMP-9,而減低細胞移行(migration)、黏附(adhesion)、侵犯(invasion)之作用。以上結果證實,DATS抑制人類皮膚癌細胞生長的機制為誘導細胞週期停滯與細胞凋亡,並可能抑制黑色素細胞癌的轉移,因此推測DATS具有預防皮膚癌之潛力。

  • 學位論文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為一種漸進式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會有記憶力喪失,認知功能障礙,行為能力退化。AD患者在腦部主要有兩個病理特徵,包括:細胞外的類澱粉胜肽(β-amyloid peptide) 沉積及細胞內tau蛋白過磷酸化所引起的神經纖維糾結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為一種小型非寄生性的土壤線蟲,目前已被廣泛用於發展生物學,基因體學以及神經生物學的研究。AD基因轉殖線蟲CL4176帶有人類Aβ1-42基因,能藉由升溫於體璧肌肉細胞內生成Aβ,並伴隨快速麻痺現象的產生。此外,在CL4176中也能觀察到AD患者體內ROS含量增加之現象。因此CL4176為一個合適的體內試驗模式。 本研究目的在於以AD基因轉殖線蟲CL4176為模式,篩選出具有抗阿茲海默症潛力之植物成分,如EGb761、sesamol、tetrahydrocurcumin (THC)、gallic acid以及蓮子心甲醇萃物之正丁醇區分層,並探討其可能作用機制。首先發現EGb761 (100 ppm)、sesamol (10 ppm)、蓮子心甲醇萃物之正丁醇第五及第七區分層 (Nn-M-B V及 Nn-M-B VII, 100 ppm) 能延緩線蟲CL4176升溫後之麻痺現象。Sesamol以及Nn-M-B VII皆能促進熱休克蛋白 Hsp 16, Hsp 40 及 Hsp 70的表現量。由Western blot 的結果顯示sesamol、Nn-M-B V 以及 Nn-M-B VII 能抑制CL4176體內Aβ的聚集。此外EGb761及sesamol 能提升CL4176體內catalase活性,並降低ROS含量。因此本研究推測 sesamol以及 Nn-M-B VII 能藉由活化線蟲體內熱休克蛋白(HSPs)及抑制Aβ聚集,而達延緩線蟲麻痺之功效。另外EGb 761, sesamol能活化catalase活性,並降低線蟲體內ROS含量,故可藉由降低線蟲體內氧化壓力而延緩線蟲之麻痺現象。本研究結果顯示EGb 761、sesamol、Nn-M-B V 以及 Nn-M-B VII皆具有預防及治療AD之潛力。

  • 學位論文

川陳皮素(Nobiletin)為柑橘類果皮中含多甲基的酚類物質,目前已知其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包括抗發炎及抗癌等。先前有研究指出由於川陳皮素的外圍含多個甲基,因此與一般常見富含氫氧基的酚類物質在生物體中的吸收與代謝途徑有所不同。此外,研究也證實川陳皮素經過生物體內代謝,會將其環上特定位置的甲基由氫氧基置換,產生去除單甲基或雙甲基的代謝物,而此置換的物質可能存在於生物體中作為某些功能使用。根據先前的研究顯示富含甲基的飲食,例如葉酸,可調節生物體中DNA或組蛋白的甲基化程度,而此種甲基化的調節可影響DNA受損後的修復途徑。因此,我們主要探討川陳皮素在UVB照射後的酵母菌中,對酵母菌DNA受損反應的影響。結果發現川陳皮素的添加會增加DNA受損指標γH2A的表現量,也會增加細胞週期檢查點蛋白Rad53的活化。而在細胞週期方面,川陳皮素的添加會使得細胞週期停滯在S期。組蛋白甲基化方面,川陳皮素的添加反而降低了H3K79三甲基化、對H3K4三甲基化無顯著影響並增加了H3K9乙醯化的程度。而在細胞內自由基表現量方面則沒有顯著差異。根據我們的研究,川陳皮素的添加會藉由增加γH2A的表現量進而活化檢查點蛋白Rad53,並使酵母菌停留在細胞週期的S期,使受損細胞DNA修復,最後達到增加酵母菌存活率的影響。

  • 學位論文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AD) 為一漸進式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常發生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導致患者記憶喪失及認知衰退。該病症是由於腦部類澱粉胜肽 (β-amlyoid peptide, Aβ) 斑塊的堆積,造成氧化壓力、粒線體失調、突觸萎縮,進而導致腦部功能退化。PC12細胞為一種類似神經細胞的細胞株,能表現如同神經細胞的特性,因此廣泛應用於阿茲海默症及神經相關的研究。 本研究以「Aβ1-40聚集導致naïve PC12 (nPC12) 及differentiated PC12 (dPC12) 細胞死亡之抑制」作為預防阿茲海默症之細胞模式,以銀杏葉萃出物EGb 761做為正控制組,篩選之試驗樣品包括花生芽萃出之arachidin-1、當歸中有效成分ferulic acid及z-ligustilide、廣泛存在植物中的gallic acid、龍眼花中proanthocyanidin A2 (PA2) 、芝麻油中的sesamol及薑黃代謝物tetrahydrocurcumin (THC),目的為篩選出能有效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的天然物。 於nPC12模式中,發現20 - 40 μM (11.5 - 23.1 ppm) 的PA2及0.5 - 2 μM (0.16 - 0.62 ppm) 的arachidin-1可促進nPC12細胞生長,與100 - 200 ppm的EGb 761效果相近,且以40 μM (23.1 ppm) 的PA2及2 μM (0.62 ppm) 的arachidin-1抑制aggAβ1-40毒性效果最好,達顯著差異 (P<0.01),與50 ppm的EGb 761效果相近。經神經生長因子刺激PC12細胞發展成更接近神經細胞的dPC12模式中,以40 μM (23.1 ppm) 的PA2、1 μM (0.31 ppm) 的arachidin-1、20 μM (3.4 ppm) 的gallic acid及10 ppm的50 % z-ligustilide抑制aggAβ1-40毒性效果最好,皆達顯著差異 (P<0.05),其中40 μM (23.1 ppm) 的PA2抑制效果高於50 ppm的EGb 761。從Thioflavin T assay結果發現,四者皆能造成aggAβ1-40的解集,破壞aggAβ1-40的結構,進而降低aggAβ1-40的毒性,達到保護細胞之效果。PA2、arachidin-1及gallic acid在CAA及DPPH assays等抗氧化試驗中展現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從實驗結果推測,PA2、arachidin-1及gallic acid能有效降低氧化壓力,並且能破壞aggAβ1-40結構,進而保護細胞;z-ligustilide則可能藉由破壞aggAβ1-40結構及其他途徑而達到保護dPC12細胞對aggAβ1-40之傷害。因此本研究推論,認為PA2、arachidin-1、gallic acid及z-ligustilide具有預防阿茲海默症之潛力。

  • 學位論文

原發型經痛為女性婦科疾病中相當常見的一種症狀,盛行率極高,對女性生活品質帶來相當大的影響。而經痛發生的原因主要被認為與經期時子宮內膜分泌過多的前列腺素 F2α(prostaglandin F2α, PGF2α)而刺激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有關。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 var. ma-yuen Stapf.)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自古即被認為是藥食兼用的材料,具消炎、止痛、抗痙攣等功效,然而許多傳統中醫藥典籍卻明確的記載著孕婦不宜食用的敘述。本研究室於先前研究中發現糙薏仁水萃物(dehulled adlay water extract, DAW)具促進懷孕母鼠子宮收縮的作用,薏苡殼甲醇萃取物(adlay hull methanolic extract, AHM)則可抑制大鼠子宮平滑肌收縮。因此,本研究以 PGF2α 刺激誘發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的模式來探討薏苡籽實乙醇萃取物是否具有改善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的效果,並尋找可能的活性物質。結果發現薏苡種皮乙醇萃取物(adlay testa ethanolic extract, ATE)最具抑制由 PGF2α 所誘發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之效果,麩皮及精白薏仁乙醇萃取物則未見有任何促進或抑制的效果。以 ATE 的區分層、次區分層篩選的結果為正丁醇層中的 C 層(ATE-Bu-C)及乙酸乙酯層的 D 層(ATE-EA-D)抑制由 PGF2α 所誘發子宮過度收縮的效果最佳,在 100 μg/mL 濃度下可藉由抑制細胞外鈣離子的流入而抑制平滑肌收縮。在人類子宮平滑肌細胞膜式(HUtSMCs)中,皆可見 ATE-Bu-C 和 ATE-EA-D(50 μg/mL)較控制組(PGF2α 刺激組)減少細胞內鈣離子濃度達 40% 以上。進一步利用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HPLC-MS)定性樣品後所得的結果做活性分析,發現成分中的類黃酮(flavonoiods)具抑制子宮收縮的效果,其中又以槲皮素(quercetin)和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的抑制效果最佳。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薏苡種皮乙醇萃取物具有改善由 PGF2α 所誘發子宮過度收縮的效果,似可發展為改善經痛的保健食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綠茶已知含豐富多酚化合物,並被視為具抗癌與抗致突變性之物質。本篇研究探討綠茶萃出物對紫外線照射所誘發的酵母菌基因不穩定性之影響。將綠茶萃出物添加於培養液中進行酵母菌培養,之後再對酵母菌施予紫外光照射,以觀察其細胞存活率、細胞突變率、細胞週期、活性氧自由基群與修復相關基因之表現。結果顯示,綠茶組在紫外線照射後,其活性氧自由基群含量隨時間而下降;但控制組或EGCG及咖啡因處理組別則呈現上升之趨勢。然而,綠茶添加與否並無影響因紫外線照射所引起之細胞週期停滯現象。在抗氧化相關酵素基因表現的研究上則發現,綠茶可調節硫氧還原蛋白過氧化脢、超氧岐化脢與過氧化氫催化脢之基因表現。且DNA修復蛋白,RAD14和RAD51也在綠茶添加組有較強之基因表現。因此,綠茶添加組別顯現較控制組與其他對照組更高的細胞存活率,且其紫外線誘導基因突變比率,也是所有組別中最低的。綜合上述結論得知,綠茶萃出物可藉由降低活性氧自由基群,與活化氧化還原和DNA修復系統來達到穩定酵母菌基因體之正面效應。而本研究結果也證明,酵母菌可應用於探討生物活性成分之功能。

  • 學位論文

傳統中醫食療保健的觀念起源很早,其將人體體質和食物屬性皆區分為寒涼及溫熱兩大類,並強調若將食物與人體的性質相呼應,便能調和臟腑並維持生命力,但目前尚未有科學證據將食物屬性及人體體質之關聯進行清楚的定義。因此,尋找一個能夠區分食物屬性的科學方法應是當今中醫食療上的首要課題。 本研究第一階段的目的即為探討不同屬性之食物於不同體質之人體內產生的多項生理訊號相關性,以尋找適合將食物屬性進行定義及區分的科學方法。首先,本階段挑選已被清楚認知為溫熱性的薑母茶和寒涼性的椰子水做為實驗樣品,並利用中醫之新一代非侵入式脈診儀,及西醫之皮膚和腋下溫度計、心率變異性分析儀、雷射都卜勒微循環測速儀、血壓計等來進行生理訊號的測量,而主觀感覺問卷用來評估受試者在飲用樣品後的主觀感受。受試者的體質則由中醫師利用體質分型問卷、問診記錄及舌診影像來進行診斷。 本階段共收集30位受試者,經由溫熱性體質者(n = 19)體內較小的脈波主波幅(h1)和總面積(Area)、較不明顯的重搏波幅(h5)及較快的心率(HR),可推測其動脈管壁應處於較為緊張且不放鬆的狀態。而在試驗之後測初期,溫熱性之薑母茶會增加寒涼性體質者(n = 11)的動脈順應性(心搏量/脈搏壓),進而維持其右關估計橈動脈寬;反之,薑母茶卻讓體內偏“燥熱”的溫熱性體質者之脈波主波幅(h1)變寬、降中峽(h4)增大及估計橈動脈寬顯著收縮,代表著其血管管壁變得更加緊張,而寒涼性之椰子水則能減少其估計橈動脈寬的收縮。此結果證實新一代非侵入式脈診儀應能做為區分不同個體之體質的輔助儀器,並說明了選擇與自身體質相互對立屬性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本階段中溫熱性之薑母茶會使溫熱性體質者的甲襞微血管紅血球流速明顯增快,由心率變異性頻域分析結果,進一步推測此現象可能是薑母茶促進了全身的迷走神經活性,進而抑制皮膚血管上由交感神經調控的血管收縮,使體表之小動脈舒張,以加快其微血管紅血球流速;而寒涼性之椰子水則能夠使寒涼性體質者之微血管紅血球流速顯著減慢,此現象呼應了其皮膚溫度在飲用椰子水後的顯著下降,推測亦為藉由促進交感神經之血管收縮活性,進而使小動脈收縮所造成的。因此,本階段研究認為甲襞微循環檢測可能可以對溫熱、寒涼食物屬性分別於溫熱、寒涼體質之人體內產生之變化做科學化的區分。 本研究第二階段的目的便進而觀察不同屬性之食物於不同體質之人體內產生的甲襞微循環相關生理訊號,並藉此探討不同或相同食物屬性間的差異及相關性,以期確認甲襞微循環檢測是否適合定義食物屬性。本階段改選西瓜及洋香瓜為寒涼性樣品,而炒花生及去籽龍眼乾為溫熱性樣品,並利用雷射都卜勒測速儀、皮膚溫度計及耳溫槍進行生理訊號的測量,受試者攝食後的主觀感受亦用主觀感覺問卷來評估,另由中醫師利用體質分型問卷及問診記錄來診斷受試者的體質。 在本階段50位受試者體內,溫熱性的炒花生及去籽龍眼乾會使其甲襞微血管密度、管徑及紅血球流速皆顯著增加,寒涼性的西瓜及洋香瓜則會使各項參數皆明顯降低。然而,溫熱性體質受試者(n = 29)之微血管密度及紅血球流速對於不同溫熱性食物的感受程度不同,而在寒涼性食物之間並無差異;反之,寒涼性體質受試者(n = 21)之微血管訊號則是對於不同寒涼性食物的感受程度有所差異,在溫熱性食物之間則較為相似。綜合上述,本研究中甲襞微循環之微血管紅血球流速確實可以用來評估不同食物屬性於不同體質之人體內產生的變化,並可配合微血管管徑及密度的分析,對食物屬性做科學化的區分及定義。 再者,利用甲襞微血管紅血球流速對於相同食物屬性的敏感度,可回推受試者之體質有七成五以上與醫師之體質分型相符;若再進一步加上甲襞微血管密度對於相同食物屬性的敏感度,共同回推受試者體質之準確度則會升高到八成五以上,此結果驗證了傳統中醫之體質診斷應具有相當程度的客觀性及可信度,若再將樣本數放大,應更能幫助我們藉由對食物的反應來了解自身體質。

  • 學位論文

白藜蘆醇為植物用來抵禦外來侵害的抗菌物質,主要存在於葡萄皮、花生芽及藍莓。白藜蘆醇因有抗氧化、調節細胞週期、抗老化及對高熱量攝食老鼠之健康有正面功效而受各界矚目。為此,本實驗以酵母菌為模式,評估白藜蘆醇對經過氧化氫傷害後細胞基因體穩定性之影響及可能機制。實驗顯示,白藜蘆醇濃度於0.5~200 μM皆不影響酵母菌株BY4741 WT在八小時內生長曲線。同時於菌株BY4741 WT及RDKY3615 WT存活率測試中,白藜蘆醇濃度分別在5~100 μM及10~50 μM下,也不影響細胞存活率。另外,過氧化氫傷害效力測試中,以3 mM過氧化氫處理BY4741 WT 30及60分鐘後,存活率由70 %降為35 %;相同條件下,也可增加RDKY3615 WT之DNA受損修復訊息發送者磷酸化組蛋白2A (γ H2A)表現量。又不同濃度之白藜蘆醇 (10 μM及50 μM),與相同過氧化氫 (3 mM,60分鐘)傷害條件處理細胞時,菌株存活率因白藜蘆醇濃度增高而有明顯下降;相同條件也增加RDKY3615 WT之DNA受損修復之訊息發送者γ H2A表現,顯示白藜蘆醇與過氧化氫對酵母菌磷酸化組蛋白2A表現量之調控具有加乘效應;此外,以白藜蘆醇 (50 μM)處理受損後細胞,會使細胞週期停滯在S期。為探討白藜蘆醇抗氧化之自由基捕捉能力,與過氧化氫所造成之氧化型DNA破壞基因體不穩定性關係,本實驗也測試白藜蘆醇對過氧化氫傷害後,酵母菌細胞內活性氧物質之含量。結果顯示,單獨使用白藜蘆醇時可降低RDKY3615 WT內生性過氧化物質;然而,細胞經過氧化氫 (3 mM,60分鐘)傷害後,並立即測定活性氧物質含量,無論過氧化氫傷害前有無添加白藜蘆醇 (10 μM或50 μM),皆無法降低過氧化氫所造成活性氧物質含量增加的結果;但若提供酵母菌傷害後之修復時間 (1、2及3小時)並伴隨著修復時間中加入的50 μM的白藜蘆醇或不加入白藜蘆醇時,細胞中的活性氧含量皆會於修復一小時下降至最低。進一步以GCR ( gross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 )測試RDKY3615 WT之基因體穩定性發現,受損細胞持續培養在50 μM白藜蘆醇,可明顯降低過氧化氫所造成的基因不穩定的現象。綜合上述,白藜蘆醇可維持酵母菌於過氧化氫傷害後之基因穩定性,其機制可能是透過降低細胞內ROS含量,同時提高細胞受損後細胞週期S期的比例以延長修復時間,並藉由調節磷酸化組蛋白2A的表現量來達到總體促進細胞基因修復及維持基因穩定之效應。

  • 學位論文

動脈粥狀硬化所導致之心臟及心血管疾病等均位居我國十大死因。古書記載植物蓮各部位均是藥食兼用,特別是以荷葉「去瘀活血」的功效最受矚目。本研究目的擬分離鑑定荷葉中具抗氧化與抗發炎功效之活性化合物,並由高脂飲食倉鼠模式探討不同品種與劑量荷葉乙醇萃取物之調節血脂功能,及以高熱量飲食大鼠模式評估荷葉正丁醇區分層不易形成體脂肪之功能,對其機能性作更深入的探討,期能提高本土產植物蓮的應用價值。 在抗氧化活性方面,以抑制銅離子誘導人體離體低密度脂蛋白氧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配合抗氧化成分含量分析為生理活性導向模式,篩選荷葉甲醇萃取物及其溶劑區分層之抗氧化性,結果顯示荷葉甲醇萃取物之乙酸乙酯與正丁醇區分層具較佳抗氧化活性及含有較高含量抗氧化成分。進一步將此兩次區分層以矽膠、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予以分離純化,共分得七個類黃酮類化合物分別為catechin (1)、quercetin (2) quercetin-3-O-glucopyranoside (3)、quercetin-3-O-glucuronide (4)、quercetin-3-O-galactopyranoside (5)、kaempferol-3-O-glucopyranoside (6)、myricetin-3-O-glucopyranoside (7)。以quercetin及帶醣基化合物較具抑制離體LDL氧化及抗氧化能力,myricetin-3-O-glucopyranoside (7)則具有最好之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結果顯示出荷葉之抗氧化能力部分來自於其類黃酮類化合物,另外從荷葉具有清除超氧陰離子次區分層中分離鑑定出十二種化合物,包括五種前類胡蘿蔔素類、四種酚酸類、一種類黃酮類及兩種其他類化合物。 在抗發炎活性方面,荷葉總生物鹼萃取物與酚性、非酚性生物鹼區分層皆顯示出具有抑制內毒素誘導巨噬細胞之一氧化氮生合成作用,另外總生物鹼萃取物之DPPH與一氧化氮自由基之清除能力分別貢獻自酚性與非酚性生物鹼區分層,進一步以Sephadex LH-20管柱層析與製備型薄層層析後分離,由非酚性生物鹼區分層分離出四個aporphine類生物鹼化合物,包含有asimilobine (1)、roemerine (2)、lysicamine (3)、nuciferine (4),由酚性生物鹼區分層分離出一個phenylisoquinoline類生物鹼化合物N-methylcoclaurine (5)。其中以asimilobine (1)與roemerine (2)具有顯著性抑制由 SNP所產生之一氧化氮自由基能力,僅有N-methylcoclaurine (5)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N-methylcoclaurine (5) (EC50=6±1μM)亦能經由抑制iNOS蛋白質表現達到抑制一氧化氮生合成作用,並呈現一濃度效應,在非酚性生物鹼區分層中,roemerine (2) (EC50=21±4μM)與lysicamine (3)( EC50=25±5μM)對於iNOS與COX-2蛋白質表現與LPS組相較具有抑制之功效。 從調節血脂動物模式發現大憨蓮種與見蓮種能降低脂肪組織堆積及幫助總三酸甘油酯排除於糞便中,大憨蓮種亦能幫助膽固醇排除於糞便中,且桃園產荷葉中劑量組能降低AI(atherogenic index)值,高劑量組能降低總膽固醇濃度。在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評估模式下,結果顯示出餵食高熱量飲食十週後會造成體重與脂肪組織之累積,給予2.0%正丁醇區分層下可顯著性抑制脂肪組織之累積與降低血糖及胰島素之濃度,另外肝臟與血清中三酸甘油酯含量亦有顯著性降低。由微陣列資料顯示出荷葉正丁醇區分層抑制體內脂肪組織之累積與降低血清、肝臟中三酸甘油酯含量可能是經由活化脂肪酸氧化作用所造成,另外給予2.0%正丁醇區分層下改善因高熱量飲食下導致葡萄糖吸收不良與改善因肥胖導致高胰島素血症,與正調控glycolysis及insulin signalling途徑之基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