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162.87

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體位與健康有密切的關係,如過重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過輕則會降低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疾病。兒童時期不正常的體位是成年期罹患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之危險因子。為瞭解新竹縣國小六年級學生體位之分布,並進一步探討與體位相關之因素,利用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新竹縣共81所公立小學之學生(3752位男生及3414位女生)的身高與體重資料,及學校提供的基礎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新竹縣的鄉鎮市中,體重過輕之比率以「市」最高,為18.41%(男女生分別為15.13%、21.84%);肥胖之比率以「鎮」最高,為17.92%(男女生分別為20.54%、15.20%)。經多變項統計分析後發現,只有學校環境因素中之校園遊樂設備項數會影響學生的體位分布。因此,建議教育單位應同時重視國小學生體位過輕及過重的問題;為避免學生過重或肥胖,建議在校園內多設置遊樂設備。

  • 學位論文

背景:臺灣在1987年開放洋菸進口與菸品促銷,加速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持續推動拒菸工作,菸害防制法於1997年通過後開始實施。 目標:描述無菸家庭的成長趨勢,並且探討家庭社經地位與無菸家庭關係之變遷。 方法:本研究以家庭為分析單位。分析資料來自主計處1976年、1990年與2003年的「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分別有9461、16434、13,681樣本戶。 結果:臺灣無菸家庭率在1976年、1990年與2003年持續上升,分別為19.83%、32.75%、與55.0%。家戶收入在第五分位、戶長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戶長職業為白領的家庭,率先接受拒菸概念、採納戒菸行為,其無菸家庭率率先上升。隨著整體無菸家庭率持續上升,臺灣吸菸不平等現象有逐漸擴大的趨勢。複回歸分析則顯示:家戶收入對於無菸家庭的作用隨著年代而減弱,相對而言,戶長教育程度是無菸家庭最重要的決定因子。 結論:隨著反菸運動與拒菸意識持續發展,臺灣的無菸家庭率持續上升。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其吸菸不平等現象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 學位論文

自1992年開放外籍家庭工作者(含外籍家庭幫傭與外籍家庭監護工)起,外籍家庭工的人數逐年增加,至今已超過13萬名。來台從事家務照顧工作的她們因工作本身的特質而被勞基法排除,因此在勞動條件不受保障的情況下,她們的勞動條件與身心健康情形是本研究想要關心的主題。   本研究族群的範圍為:越、菲、印三國的外籍家庭工作者,研究設計以質性訪談瞭解外籍家庭工作者的工作情境,訪談的樣本來源為12位朋友家中的家庭外勞;以量性調查瞭解她們勞動條件與身心健康的分佈情形,調查的樣本來源為231位參與外勞活動招募之自願者,研究期間為2005年2月到10月。 研究發現菲籍、越籍與印籍的家庭工社會背景的分佈截然不同,與我們往往將她們視為同質化的想像,差異甚大。雖然在不同的雇主家庭工作,但她們的勞動條件卻普遍不佳,擬家人式的關係使得外籍家庭工容易將照顧工作視為責任,而非工作,因此雖可能減緩她們的壓力感受,卻也阻礙改善勞動條件的可能。 外籍家庭工作者的勞動條件優劣雖與雇主家庭的對待態度息息相關,但卻是因為現行外勞政策給了雇主任意使用外籍家庭工勞動力的空間。因此,本研究針對外勞政策提出取消禁止轉換雇主的規定、推動家事服務法立法以及提供外籍家庭工喘息服務等三項建議。

  • 學位論文

目的:探討1965-2004年間,高雄市和高雄縣之38個鄉鎮市區的死亡率變化趨勢,及其與地區社經發展的關係。 研究設計:利用歷年政府出版品之統計資料,於縣市與鄉鎮市區兩層次分別進行橫斷性與縱貫性的分析,並以迴歸模式探討地區社經發展程度對死亡率的影響。 主要結果變項:總死因死亡率。 結果:1965年至2004年間,高雄市與高雄縣之死亡率皆呈現下降的趨勢;高雄市從9.4%o降至5.4%o,高雄縣則由10.2%o降至6.0%o。由於高雄市死亡率下降的速度較快,與高雄縣之差距逐漸擴大。就鄉鎮市區層次而言,高雄縣市各鄉鎮間最高與最低死亡率之比值,亦隨時間擴大。迴歸分析結果指出:整體而言,無論縣市層次或鄉鎮層次的分析,社經發展程度越高,則死亡率越低;就個別發展指標而言,則以15歲以上人口專上教育比例對死亡率的作用最大,且越來越重要。就經濟發展指標的解釋力而言,縣市層次以可支配所得較高,而鄉鎮層次則以低收入比例較高。 結論:高雄縣市的死亡率與其社經發展息息相關。為增進大高雄地區人口的健康、尤其欲弭平城鄉的死亡率差距,均衡區域發展是政府不可忽視的因素。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為探討國中生接觸色情媒體與異性交往經驗之關係,本研究利用「兒童及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Child and Adolescent Behavior in Long-term Evolution,簡稱CABLE)計畫於2005年收集的部分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研究樣本為台北市及新竹縣的八年級學生,計2212人。 結果發現,研究樣本中曾經有交過異性朋友的比率為22.15%;曾經交過異性朋友的學生中,有69.12%的人曾經與異性有牽手經驗,有35.17%曾經與異性有接吻經驗。在接觸色情媒體方面,表示曾經接觸過色情平面媒體者佔20.22%,接觸過色情影片者佔13.38%,接觸過色情網站者佔15.14%。整體而言,研究樣本中曾經接觸過色情媒體的比率有23.93%。在控制背景因素的影響後,自陳接觸過「平面和電子」色情媒體的學生,其曾經交過異性朋友的可能性高於「都沒有」接觸色情媒體者。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家長多關心子女的異性交往情形,對於子女接觸的媒體,應有適當的監督及教導;學校應該提供學生正確的性教育,以取代學生從各種媒體所獲取色情資訊;政府應及早制訂相關政策,落實媒體分級制度,以遏止不正確性資訊的傳播。

  • 學位論文

為探討接受門診戒菸治療者之戒菸成效,並進一步找出相關因素,本研究利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置之門診戒菸治療資料庫,進行次級資料分析。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期間,接受門診戒菸治療之18歲以上吸菸者為本研究的分析樣本。結果發現,六個月及一年的「持續戒菸成功率」分別為18.9%及7.9%;六個月及一年的「點戒菸成功率」分別為22.5%及16.8%。依戒菸後回復吸菸的時間長短分類,估算早期、中期及晚期的「復吸比率」時,分別為25.3%,13.8%及35.5%;整體的復吸比率則為74.5%。根據多變項統計分析結果,與「持續戒菸成功」有關之因素,在個人因素方面有年齡、職業等級、菸齡、尼古丁成癮度、過去戒菸次數、睡眠品質、是否運動、飲酒頻率、喝咖啡頻率;在環境因素方面為同住有吸菸家人數;在戒菸治療因素方面有戒菸治療次數、醫療院所層級。與已戒菸者「回復吸菸」有關之因素,在個人因素方面有尼古丁成癮度、過去戒菸次數、睡眠品質、是否運動、飲酒頻率;在環境因素方面為同住有吸菸家人數;在戒菸治療因素方面為醫療院所層級。因此建議,分別參考本研究發現有利戒菸成功及容易復吸之因素,在提供戒菸治療的醫療院所內設計並推動有效的戒菸介入計畫和措施,以提高戒菸成功率及預防已戒菸者回復吸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索醫事人員與組織間的互動,瞭解醫事人員在婚姻暴力的處理上,遭遇到怎樣的困境以及他們需求。 本研究採用質性深度訪談方法進行,研究的對象為有處理婚姻暴力經驗的醫事人員,有四位護士,一位社工和三位醫師。 研究結果顯示,急診醫事人員面臨最大的困擾是人力不足的問題、受到施暴者的暴力威脅以及政府的配套不足,同時他們也質疑政府沒有做好暴力的預防。研究也發現部份醫護人員對於受暴辨識的能力不足,男性的醫護人員還是抱持著這是家務事的想法。 研究的建議是,在政府的運作上應確保預算充足和足夠的配套,醫事人員則應加強婚暴辨識、提升服務的意願以及處理的能力。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為探索民眾的病痛「治標」與「治本」信念與其內涵,及其與疾病處理方式之間的關連。 本研究採質性量性並用的研究方法,資料來自兩部份,第一部份為對某教學醫院21位門診病人深入訪談之質性研究,將民眾對於此信念的詮釋予以深究與描述,並將其歸納至疾病歸因歷程及疾病因應的兩個層面。第二部份則根據質性研究成果,發展量性研究工具,針對全國18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訪談,收集資料。最終獲得1057份有效樣本,完訪率93.7%。 研究結果有以下主要發現:(一)常民的治標與治本概念各包含若干特異的詮釋及向度,且富含傳統文化特色。(二)民間所謂「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的說法並非共識,每一醫療次體系都存在民眾所認定治標或治本的方式。(三)「本」或最常被提及與「本」相關的「體質」概念,普遍存於一般常民的信念中,對於其自我保健及使用醫藥資源具重要的影響。 以常民觀點的視角呈現一般民眾對於病痛與求醫所存的信念,可深入掌握影響求醫行為或醫療照護服務使用型態的深層因素。

  • 學位論文

過去,注射藥癮者(IDUs)在HIV的防疫上,一直是讓人安心的一群,然而民國91年通報13例,民國92年的突增了74例,93年迅速成長到565例,而94年1至11月的短短11個月間,就已經通報了2055例,成長速度驚人,然而到目前尚無研究報告來探尋這中間的原因。 本研究正式資料的蒐集,是自94年2月開始至94年12月,於研究者所服務的矯正機關內,以深度訪談法以及焦點團體法的方式進行。研究的結果分為四部分呈現:首先以藥癮者的觀點出發,詮釋其生活的樣貌,描繪出藥的吸引力、藥友間的網絡關係以及藥癮者這些年經歷的興衰變化。接著為用藥行為的勾勒,包括吸食與注射的差異以及注射的情境脈絡。再來則是描述大環境所發生的事件對藥癮者所造成的影響,諸如毒品政策的改變、減害政策的實施、新興災難的衝擊、人口及成癮藥物的跨國流動、MSM族群的交會等。最後以共用稀釋液、共用針具、HIV知識缺乏或錯誤、性行為等因子點出藥癮者感染HIV的危險的情境。 藥癮文化的特色、藥友間盤根錯節的網絡關係,成為HIV防疫上的一大障礙,以「群」為單位的感染,正是HIV感染通報人數戲劇性上升的原因。在共用針具的行為上,藥癮者人對於執法人員的惶恐與不信任,可能也將影響減害計畫的成效。知識的不足,無論是完全不知道如何預防HIV感染、不知道共用針具會傳染、不知道共用稀釋液會傳染等,更是藥癮者感染HIV的重要因素,其中,更以不知道共用稀釋液的原因為最,但這又是藥癮者最常出現的行為。 透過這個研究,研究者做出兩點建議:一是加強知識的宣導,宣導內容除了注射行為中的危險因子之外,更應汲取外國的經驗,將其他傳染病(如肝炎)的危害加入宣導,宣導的最佳方式為充分運用藥癮者既已建構的緊密社會網絡,以矯正機關內的收容人為種子,漸漸將訊息散播。第二,則是排除藥癮者參與減害政策的障礙,讓政策更能達成目標。

  • 學位論文

目的:手術前給予適當的預防性抗生素已經證實可以降低術後傷口感染率的發生,也可以減少醫療費用。因此,本研究利用全國闌尾切除病患之資料來探討台灣醫院執行闌尾切除術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之現況及預防性抗生素使用是否符合臨床指引建議,同時再深入探討預防性抗生素使用是否符合臨床指引建議對闌尾切除術治療結果之影響。 方法:利用2003及2004年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中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住院醫療費用醫令清單明細檔及藥品主檔,再搭配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外科醫學會所公布之『台灣地區預防性抗生素臨床指引』分成四個模式—嚴格模式、放寬模式一、放寬模式二及寬鬆模式來探討闌尾切除病患預防性抗生素使用是否符合臨床指引建議。 結果: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中2003及2004年論病例計酬之闌尾切除病患共有29,830人,其中有使用抗生素之闌尾切除病患臨床指引符合率分別為嚴格模式1.07%,放寬模式一15.68%,放寬模式二14.80%及寬鬆模式19.02%。低資歷及高服務量之醫師在放寬模式一、二及寬鬆模式中都有顯著較高的臨床指引符合率。在影響闌尾切除治療結果之因素方面,預防性抗生素使用是否符合指引建議是影響住院費用、住院天數的重要因素;而闌尾切除術後疑似傷口感染率為1.46%。 結論:本研究發現抗生素符合臨床指引是可以減少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但是國內闌尾切除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符合臨床指引建議仍低於20%,所以有待衛生單位加強臨床指引的推廣。